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腹腔镜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PPT
腹腔镜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PPT
离断脾叶血管,常用hamlok、
二级脾蒂法
钛夹等逐一离断 优点:避免了大块集束结扎,
不仅有效地防止了胰尾损伤, 减
少了术后胰漏和脾热的发生
率, 还避免了对器械的依赖, 减
少了手术费用,
缺点:操作复杂,同时游离分支
血管时,易导致出血
手术步骤(六)标本取 出
取物袋取脾
扩大切口完整取出 适应:脾肿瘤;
(2)腔镜下术野放大使操作清晰明了,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损 伤胰腺尾部、胃和结肠脾曲。
(3)腹腔镜可抵达脾周狭小空间,放大局部视野,处理脾结 肠韧带、脾胃韧带、脾膈韧带和脾肾韧带更是较开腹手 术简单易行,加上脾脏切除仅需处理进出脾门的动静脉 血管就可顺利完成,使其操作较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优 势。
腹腔镜的优点(二)
腹腔镜脾切除手术
通常将腹腔镜脾切除术分为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手助腹 腔镜脾切除术、免气腹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临床上出现了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
一般腹腔镜脾切除术指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 是目前最通 行的手术方式。
腹腔镜脾脏切除 手术有何优缺 点?
腹腔镜的优点(一)
(1)切口小、美观,能将切口感染及切口疝发生率降到最低。
右斜卧位
手术步骤(二)体位
优点:位在这两种体位之间,结合了两种体位的优点,术中 可以根据脾脏大小及操作需求,调解手术床的倾斜度。
缺点:对患者固定要求高。
手术步骤(三) Trocar选取位置
根据不同体位及脾脏下缘的位置
选取;
பைடு நூலகம் 常用位置:
三 1、脐下缘或脐左侧10mm观察孔;
四
孔 法
2、剑突下5mm操作孔;
1991 年Delaitre 及Maignien首先报道了LS。随后LS逐 渐普及。 2003年Winslow 与 Brunt 发表的一份 Meta 分析发现 虽然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长,但是术后住院时间短, 并发症少,肺部并发症少,切口及感染并发症少。 2004年Kojouri 与 Mikhael 等人发表的系统性综述认 为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有优越性。 2008年在欧洲内镜手术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Endoscopic Surgery, EAES)发表的声明指出,LS 是治疗正 常大小至中度增大脾脏相关疾病的金标准。
孔 法
3、平脐腋前线12cm操作孔;
4、平脐腋后线5mm操作孔
(侧卧位);
Trocar分布
各Trocar孔应在插入腹腔镜后,根据脾脏大小、脾下极和脾门位 置来选择(腹腔充气后与原预设戳孔位置会不同)。 基本原则是:以脾门为中心,各戳孔作扇形分布,各孔位置及 走向还要考虑到如果中转开腹手术时的切口需要。
2. 腹腔镜手术技术要求高,学习曲线相对较长,术者应 具有丰富的开腹脾切除经验。术前难以估计手术时间, 特殊情况需要术中改为开腹手术。
3. 腹腔镜手术在特殊情况下手术危险增加。
4. 腹腔镜手术指征和禁忌症比开腹手术要求更严格。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腹腔镜切脾的适应 症
原则上适合做开腹脾切除的患者都具备腹 腔镜脾切除手术的适应症。
脾蒂的处理
1、处理脾蒂要“稳、准、柔”。按先动脉后静脉顺序结扎,避 免先结扎静脉造成脾充血肿大而增加手术难度。 2、对于巨脾, 在处理脾蒂前先在胰腺上缘游离脾动脉, 将其结扎 或夹闭。这样可使脾脏内血液自体回输, 脾脏缩小, 降低出血风险
脾3、蒂在的拟处行理直线切割器的区域, 应避免使用钛夹, 以免击发
(4)手术后疼痛轻,利于早期活动,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从而可以更早开始胃肠饮食,从而减少肠黏连、肠梗阻 的发生率。
(5)没有开腹手术后巨大切口导致的疼痛影响,利于深呼吸 及咳嗽排痰,最大限度减少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使得该手术尤其适用于高龄体弱患者。
(6)住院时间短。
腹腔镜缺点
1. 腹腔镜设备昂贵,不发达地区开展此类手术 会带来诸 多困难。
脾脏解剖(二)
脾动脉系统 脾动脉80%位于胰腺上缘偏后侧; 8%位于胰腺后方; 3%位于胰腺前方; 脾动脉到达脾门 84%分上下支 16%分上中下支
脾脏解剖(三)
脾静脉系统 脾静脉分支一般与脾动脉分支伴行。
上下极分支50.9%; 上中下分支40.9%; 分四支0.9%; 不形成明确分支7.3%
手术步骤(一)体位
失败引起大出血。
4、血管结扎可丝线结扎处理、Hemolock、可吸收生物夹 及腔镜下直线切割吻合器如EndoGIA或EC60等,在使用吻
合器时,要根据脾蒂组织厚度选择合适的钉仓,一般选 择蓝或白钉仓。
切碎标本分次取出 适应:外伤、脾功能亢进等。
手术操时作遵顺循序“由外周向脾门,自下而上,先易后难”的顺
序进行,离断脾脏周围韧带时应避免损伤胃、结肠和膈肌 等周围器官。
如脾膈韧带较短, 分离所有的脾周韧带困难, 可在分离脾结 肠和脾肾韧带后先处理脾蒂, 再分离余下的脾周韧带。
术野暴露
术中切忌暴力牵拉脾脏,造成被膜出血而影响术野。通 常由助手用吸引器或蛇性牵开器轻轻抬起脾脏就可以。
腹腔镜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手术
自1987年Mouret首次报道腹腔镜胆囊 切除术的成功经验以来,近30年的发展使 腹腔镜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就普通外 科而言,许多高难度的手术(如胰十二指 肠切除术、肝脏半肝切除等)得以实施, 国内一些发达城市的外科腹腔镜手术率可 以达到80%以上。
腹腔镜脾切除手术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
手术步骤(四) 分离脾周韧 带
前入路 脾胃韧带 脾结肠韧带
带 脾蒂 后外侧入路 脾肾韧带 脾结肠韧带
韧带 脾蒂
脾肾韧带 脾膈韧 脾胃韧带 脾膈
手术步骤(五) 脾蒂处 理
脾血管主干离断,常用切割缝合器
一级脾蒂法 优点:操作简单。
缺点:切割缝合器费用高,脱钉导 致出血,易损伤胰尾
处理位置
腹腔镜切脾的禁忌 症
全身情况不良,经术前治疗仍不能纠正或 改善,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不能耐受 手术者应为手术禁忌;
对过于肥胖、有黏连性肠梗阻、明显出血 倾向的疾病或状态、腹部大手术史致腹腔严 重黏连者为相对禁忌证。
脾脏解剖(一)
脾周韧带及周围器官
脾胃韧带 脾膈韧带 脾肾韧带 脾结肠韧带 脾胰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