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聋基因检测

耳聋基因检测


伴眼病
伴代谢性疾病
伴肌肉骨骼异常
综合征型 (66个基因)
伴泌尿生殖疾病 伴内分泌疾病
伴皮肤疾病
伴神经病变
伴心脏缺陷
线粒体遗传性
听力损失
-
基因数目
45 28 3 3 4 11 17 2 10 6 3 6 2 4
5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技术
目标区域捕获测序
技术简介: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受检者的耳r-Tranebjaerg 综 合 TIMM8A 征
特雷彻-柯林斯综合征 TCOF1 ( Treacher Collins syndrome)
Alport综合征(遗传性 COL4A3,COL4A4,C
肾炎)
OL4A5
Wolfram综合征1型
WFS1
单个耳聋基因全测序
检测基因
GJB2 GJB3 SLC26A4 测序采用sanger法,在以下情况可建议进行单
纯音听阈 26~40dB 41~60dB 61~80dB 超过80dB
4
耳聋分类
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性耳聋、混合性耳聋
耳聋的致病因素
➢ 遗传因素; ➢ 母亲怀孕期间的药物使用史; ➢ 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毒浆体原虫病; ➢ 母亲的生产史;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颅面部畸形; ➢ 早产或体重低; ➢ 各种后天因素,如外伤
检测基因及位点
突变 基因
突变 位点
染色体 表达蛋白 临床表现
GJB2
SLC26A4 (PDS) 12S rRNA
35delG、 167delT、 176-191del16、 299_300delAT、
235delC
281C>T、 589G>A、 IVS7-2A>G、 1174A>T、 1226G>A、 1229C>T、 1975G>C、 2027T>A、 2162C>T、 2168A>G、
自愿选择, 知情同意
受检人群
检测医院
初筛 TEOAE/DPOAE
结果不通过
结果通过
复筛(TEOAE/DPOAE )+AABR/ABR 阈值)筛选听力异常
基因检测流程
采取最少3个采血斑
知情同意、自愿选择
5个工作日
临床检验中心 耳聋基因检测
检测医院确诊 出具确诊报告
随访 检测结果正常
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结果为杂合突 变或纯合突变
确诊结果 正常
随访
确诊结果为 突变
干预追踪
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实施模式
51个基因+2个位点
PCR、 第一代测序
目标区域捕获、 第二代高通量
测序
适用范围:
1)基因诊断:对于临床表 型难以确诊的病例给予分 子水平的鉴别诊断;
2)携带者筛查:对于无临 床表型的致病突变携带者 进行基因筛查;
检测周期:35工作日
背景介绍——耳聋发病原因
新生儿听力损失中遗传 因素占据了65%的病因
在对四岁及四岁以内的听力损 失患儿病因进行分析时,遗传 因素所占比例为71%,高于出生 时
N Engl J Med, 2006. 354: p. 2151-2164.
背景介绍——流行病学的警示意义
确立了中国聋哑人群常见的3个易感基因及突变热点 ➢ 药物敏感性耳聋(mtDNA 1555A>G):
患儿:SLC26A4基因1174A>T+2168A>G复合突变; 患儿父亲: SLC26A4基因1174A>T杂合突变; 患儿母亲: SLC26A4基因2168A>G杂合突变。
临床案例
患儿 父亲
SLC26A4基因 1174A>T杂合突变
患儿 母亲
SLC26A4基因 2168A>G杂合突变
检测流程
医院就诊
样本采集DNA提取制备发送报告亲属验证
数据分析
高通量测序
检测周期:35个工作日
检测基因/位点
疾病
基因
ACTG1,CCDC50,CDH23,CLD N14,COCH,DFNB31,DFNA5,D FNB59,DIAPH1,ESPN,ESRRB, EYA4,GJB2,GJB3,GJB6,GRHL 2,GRXCR1,HGF,KCNQ4,LHFP L5,LOXHD1,LRTOMT,MARVE 非综合征型耳聋 LD2,MIR96,MYH14,MYH9,MY O15A,MYO1A,MYO3A,MYO6, MYO7A,OTOA,OTOF,PCDH15 ,POU3F4,POU4F3,PRPS1,RD X,SIX1,SLC17A8,SLC26A4,SL C26A5,STRC,TECTA,TMC1,T MIE,TMPRSS3,TPRN,TRIOBP, USH1C,WFS1,m.1555A>G,m.1 494C>T
叔叔
同质突变 同质突变 纯和突变 纯和突变
女:1555A纯和 235delc杂合
30
启示
非常值得警惕的是:这个 孩子通过了听力筛查,如 果没有做基因筛查,一旦 误用了氨基糖苷类药物将 一针致聋,导致严重后果
31
临床案例
➢ 患儿杜某,女,11岁; ➢ 自述4岁左右,“感冒”后出现耳聋症状; ➢ 临床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 否认孕期病毒感染及耳聋家族史; ➢ 检测结果:
6
我生育下一个孩子还会耳聋吗?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有25%的几率 生育聋儿。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50%的几率 生育聋儿。
线粒体母系遗传:母系成员 均会有聋病
7
背景介绍——耳聋发病情况
• 听力障碍的发病率:新生儿1‰;青年人1%;45-64岁人
群14%;65-75岁为30%-60%;75岁以后达50%-70%存在不同 程度的听力损失。
占我国2780万听力残疾者的5-12%,意味着139-333万人可以通过用药警 示而避免致聋。
➢ 先天性重度耳聋(GJB2): 占听力残疾者的20%,意味着556万人可以明确病因,早期发现,早期 干预,聋而不“哑”。
➢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SLC26A4): 占听力残疾者的16%,意味着445万人通过早期发现可以避免永久性听 力损失。
IVS15+5G>A
1494C>T 1555A>G
13q11-12
7q31
mtDNA
缝隙连接蛋白
多次跨膜蛋白
Connexin 26
Pendrin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变异较大,可由轻度 先天性或后天性耳聋,
到极重度,但多数为 耳聋发生或加重与外
重度或极重度耳聋
伤、感冒有关
线粒体功能损 失
服务流程
✓ 检测时间:35个工作日(7周) ✓ 检测样本:全血:5ml,EDTA抗凝 (紫盖);
DNA:6ug,OD在1.7-2.0,未降解 ✓ 运输条件:冰袋+干冰运输 ✓ 检测结果:形成报告文件
血样接收
样本处理
样本检测
数据分析
报告发送
解读咨询
27
适用条件
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1:通过热点突变检测未能发现致病原因 的耳聋患者 2:非综合征型耳聋,无法确定致病基因 及遗传方式的 3:综合征型耳聋患者 4:存在耳聋家族史的人群
个基因全测序 1)耳聋患者检测某个耳聋基因杂合子突变, 为明确病因做该基因的全测序 2)若胎儿母亲为某个耳聋基因的携带者,为 了评估胎儿患有耳聋的风险,对父亲做该耳聋 基因的全测序。
遗传因素的具体分析
先天性耳聋
(1/1000~3/1000)
遗传因素 (65%)
非遗传因素 (35%)
综合征型(SHL) (30%)
四个基因20个位点-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MS)技术原理
ddCTP
ddTTP
ddGTP
ddATP
G C
单碱基延伸技术 (iPLEX™)
Base Molecular Weight A 313.21 C 289.18 G 329.21 T 304.19
技术特点
➢ 检测位点多:可同时检测20个基因位点; ➢ 灵敏度高:能分辨质量差别为1 Da的分子; ➢ 准确率高:>99%; ➢ 通量大:每天可检测3000份以上; ➢ 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数据自动分析; ➢ 检测周期短:收到样本后5个工作日可出报告。
耳聋基因检测意义
• 节省财政支 出
• 提高出生缺 陷防治水平; 同时推进计 生、卫生服 务水平
• 分析耳聋基因在 当地的流行病学 分布
• 发现的药物敏感 性耳聋和迟发性 耳聋的个体提高 诊断效率,减少 漏诊率
• 指导婚育。实现优生优育 • 早发现、早干预,实现聋而不哑
产品汇总
遗传性听力损失基因检测-127 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检测-51 三个耳聋基因高通量测序 单个耳聋基因sanger全测序 4个基因20个位点
耳聋基因检测
主要内容
➢ 背景介绍 ➢ 耳聋基因检测的意义 ➢ 产品介绍 ➢ 案例分享
2
什么是耳聋?
• 听觉障碍,不能听到外界声响的表现,轻者听而不真,重者 不闻外声。
• WHO 耳聋分级标准:
级别 轻度聋 中度聋 重度聋 全聋
表现 近距离听一般谈话无困难 近距离听话感到困难 在耳边大声呼喊方能听到 听不到耳边大声呼喊的声音
患儿
SLC26A4基因 1174A>T+2168 A>G复合突变
AT AG AT AG
指导婚育案例

客户为待孕女士,与前夫生了一个耳聋孩子,组成新的家庭后担心是否 还会生一个耳聋的孩子,特来做孕前基因诊断
综合征型耳聋
基因
Waardenburg ( 瓦 登 伯 EDN3,EDNRB,MITF,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