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观察与分析

行为观察与分析


• 观察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日 常观察)和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 (专业观察) • 思考:两者有何异同?
• 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 • “观察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一 种活动。观察者运用感觉器官能动的 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感知和描述, 从而获得有关的事实资料。”(陈向 明) • “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自然发生 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 一种研究方法。”(王坚红)
大班幼儿的空间 概念是一个什么 状况?
非结构性观察的类型
• 实况详录法 • 指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 内)持续不断地、尽可能地记录被观察对 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记录的内容包括 被观察者本身,或被观察者与他人互动时 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 被观察者所处的背景、环境场所等。 • 资料是以原始而未经加工的形态呈现,可 作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之用。
观察的类型
•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 直接观察:观察者依靠自身的感觉器官进 行观察,在现场获得研究对象的资料。 • 比较简便,但难以精确全面。 • 间接观察:借助某一中介进行的观察。 (仪器、腐蚀测量、积累测量)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按观察者是否 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中)
•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要求观察者不暴露自 己的身份,加入到被观察者的群体或组织 中,进行隐蔽性的观察。在对学前儿童行 为的观察中,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和学前 儿童一起生活、游戏、学习,在密切的相 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看学前儿 童的言行。
• 四部分(舒兹曼和斯特劳斯) : • 实地笔记(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内容) • 个人笔记(观察者个人在观察时的感受和 想法) • 方法笔记(观察者所使用的方法及其作用) • 理论笔记(对观察资料进行的初步的理论 分析)
实地笔记
个人笔记
方法笔记
理论笔记 教师的指示语言 应该清楚到位。
教师出示一张挂 我对老师的这个 下课后要向该老 历纸和用挂历纸 问题有点摸不着 师询问。 做的纸塑猫,问 头脑。“几份” 幼儿:“猫是用 是什么意思?是 这一张纸做成的, 不是她们班的幼 那谁知道这张纸 儿对此很熟悉呢? 要分成几份才能 做出这只猫呢?” 在沉默片刻后, 看来孩子也是迷 不能肯定是什么 有幼儿回答二份、 惑的。是对“份” 原因,需要与别 三份、五份、六 不理解?还是空 的老师讨论。 份等等 间概念本来就不 够呢?
• 由于外在行为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才使得我们推测一个人内心的想法或 行为原因成为可能
– 连续性 – 整体性 – 程序性
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指通过感官或仪 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 发生的学前儿童的行为及现象进行考 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资料 的方法。 • 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可以分为自然 观察和实验观察
• 主题式日记法。这种日记法通常记录的是 儿童发展领域中的某个部分的新行为,如 认知行为、语言行为或者情绪行为等等。 • 比较广泛的综合式日记法,记录儿童各方 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行为。
• 轶事记录法 • 观察者将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是有价值的、 有意义的行为和反应,以及可表现学前儿 童个性的行为事件,用叙述性的语言随时 记录下来,供分析儿童的行为所用。 • 容易受偏见影响而选择所记录的行为,这 种偏见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观察者的好恶而 引起的。
• • • • • 什么是观察 什么是行为观察 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何以可能 为什么要进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什么是观察?
• 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法 • “观”加“察” • 观察不仅仅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 的过程,而且是人的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
• • • • •
观察如何发生? 注意 对象与背景 主观介入 判断和结论
• 专业观察的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 辨识观察动机的能力; – 追求可靠资料的态度; – 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 – 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 – 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 – 分析行为意义的能力; – 用语词下操作性定义的能力; – 提出假设的能力……
什么是行为观察?
• 行为: • 个体表现在外而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 记录或测量的活动。(狭义) • 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 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 正式观察包括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 法、等级评定法、行为核对法等具体 方法。
• 非正式观察也称无结构型观察,是一种更 具弹性、开放式观察,整个计划是在观察 中逐步展开的,在实施过程中,逐渐修改 而明朗,逐渐具体和实际化。 • 非正式观察事先要设计一个观察提纲,只 是这个提纲的形式比较开放,内容也比较 灵活,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进行修改。
非结构性观察的设计
• • • • • • • 第一步:制定观察计划(陈向明) 观察的内容、对象和范围 地点 观察的时间、时间长度和次数 方式、手段 效度 道德伦理
• • • • • • •
二、设计观察提纲: 谁? 什么? 何时? 何地? 如何? 为什么?
观察的实施
• • • • • 一、位置的选择 二、观察的记录 原则:清楚、有条理、尽可能详尽 观察伊始,画一张地图 实地记录纸张的页面至少应该分成三部分: 时间,研究者观察到的事件,观察者个人 的感受、解释或疑问
• 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行为 • 学前儿童使用工具(材料)的行为 • 学前儿童与同伴的互动行为、与成人的互 动行为 • 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 • 学前儿童的语言和阅读发展的情况 • 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 • 需要特殊照顾的儿童的行为 • ……
在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研究中, 行为观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观察主要为了:了解 幼儿、评价幼儿、检查幼儿的发展状态; 筛选出特殊儿童,给予特殊的照顾与关怀。
通过观察,可以了解
• • • • 学前儿童的经验获得水平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心理需要 学前儿童个体的学习方式
• 从而发展和计划自己的课程,更有 效的支持、促进儿童的发展
• 非正式观察包括实况详录法、日记式 记录法、轶事记录法等。
• 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定观察(从观察 内容的完整性以及记录方式分) • 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和定期观察(根据观 察的时间安排)
进行非结构性观察
• 弹性,无既定不变的观察提纲,只有一个粗 略的观察思路 • 比较灵活、机动,能够抓住观察过程中的 现象而不必受设计的框框的限制。 • 不必设计?
时间 观察到的事件
9: 10— 9: 15
观察者的解释和疑问
老师为什么不让幼儿讨论 “帽子”的做法呢?是想让 幼儿自己探索吗?还是这对 幼儿来说很容易吗?可是作 为旁观者,我没太明白该怎 么做。
老师向幼儿出示了一个将一张纸 的两个短边对粘成两个角的帽子状 的东西,和幼儿讨论了一下贴上装 饰物可以变成鲨鱼、小鸟等,装饰 用的眼睛、翅膀可以用对折彩纸的 方法剪出一样的图案来,便让幼儿 开始做小鸟、鲨鱼了。
观察中的自我反省
• 一、对推论的反省(警惕三种主观偏 见): • 理论性偏见:因受某种理论观念的影 响。 • 角色性偏见:因受社会对某类研究对 象的“角色定位”的影响。 • 期待性偏见:因受对研究对象期望较 高(低)的影响。
• 二、对叙述角度的反省
• 在实地笔记中,研究者应该保持一种第三人称的角度,对 “客观”事实进行如实的记载,如果研究者对观察到的事 实有疑惑或猜测,应该放到个人笔记部分,而不应该放到 实地笔记部分。 • “今天工厂的宿舍里人很少,因为是星期天大家不上班, 都出去玩儿去了” • “今天工厂的宿舍里人很少” • 个人笔记中写下:“根据我自己个人对工厂的了解,我想 人很少是因为星期天大家都不上班,出去玩儿去了”。
结构型观察与无结构型观察
• 正式观察。正式观察也称作结构型观察,是一种 有控制、系统的观察。 • 观察者事先设计了统一的观察对象和观察标准, 对所有的观察对象都使用同样的观察方式和记录 规格。在记录表上,观察主题、观察情景、观察 事件的项目、观察时间间隔、观察者的角色等都 界定得十分清楚,观察必需按照这紧密的设计来 进行。 • 这种观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可以量化的观察数据, 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 用行为观察,可以弥补学前儿童理解能 力和反应方式等的局限,能观测到许多 用其他方法无法测量的行为。 行为观察还不受儿童合作态度的影响。 不需要儿童有意识地、认真地做出反应, 只是记录学前儿童行为的真实、自然的 表现。 与成人和较大年龄的儿童比较,学前儿 童比较自然、天真、更少受到观察过程 的影响。
• 被观察者接受外界刺激后,可能产生外在 行为的反应,也就是外显的行为,也可能 没有明显的外在行为反应,而是产生了内 隐的行为。 • 观察目的往往并不仅仅是要了解外在行为, 而是要了解被观察者隐藏在内心的动机、 想法、甚至于潜意识。 • 从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来探讨被观察者行为 的产生,显得十分的有必要。


• “薛定谔猫”问题,指的是观察行为造成 波函数的坍塌(Collapse),意在说明,在 量子物理学考察范围内,观察者的观察行 为对对象影响之巨大。
• “当我们不观察时,月亮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行为观 察?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第三部分第十 条: •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 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 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 和偶然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 机、积极引
季云飞 yfji@
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 帮助学习者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通过观 察儿童的行为从而了解儿童 • 主要介绍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在老师介绍的带领下,以实际训练和体验 为主的课程 • 需要不断反思的课程 • 以3人合作的形式
第一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 析的概述
• 非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指观察者不介入 学前儿童的活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 份进行的观察。 • 思考:各有什么优缺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