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高三一轮复习:诗歌中的借代

高中语文 高三一轮复习:诗歌中的借代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注意:二者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4.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赠孟浩然》)具体代抽象1.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4.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工具代本体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过零丁洋》)3.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2.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庾信《春赋》)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官职代本体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2.江州司马青衫湿,宣城太守知不知。

(《红线毯》)3.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春日忆李白》)练习一修辞古诗词中常因为修辞之妙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如“”运用了借代的手法;“”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①梨花千树雪②旅雁还应厌后行③钟鼎山林都是梦④天台四万八千丈答案:③①②④①梨花千树雪,意思是千树梨花竞相开放,犹如树上盖了一层瑞雪。

运用了比喻手法。

②旅雁还应厌后行,大意是迁飞之雁也应厌倦四处漂泊。

运用了比拟手法。

③钟鼎山林都是梦,大意是富贵和隐逸都是梦。

运用了借代手法。

④天台四万八千丈,意思为天台有四万八千丈高。

运用了夸张手法。

练习二拟行路难(其六)鲍照①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注】①鲍照:南北朝诗人。

②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请简要赏析下这首古诗。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诗的第三、四句运用比喻(非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

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直露,反映了作者仕途的失意。

练习三提示: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3).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4).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6)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7).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8).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9)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10)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11)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1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以上诗句无借代修辞手法的是________.练习四分析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体现1、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2.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3.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4. 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答案:1、借代,用“红巾翠袖”代指“女子2、3、4均为比喻练习五1.千秋岁·水边沙外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③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

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

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

③日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身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B.“忆昔西池会”现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人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C.“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广之深。

D.全词语言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面凄美,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人至深。

(2)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答案:(1)A 应是暮春,“春寒退”,意为春天即将归去。

春去也也呼应开篇“春寒退”,此句写的是春光虽好,但已入暮,怎不令人心碎意乱;(2) (1)惜春伤已之愁。

暮春时节,落红无数,词人感慨春光已逝,叹惜年华消逝,政治理想破灭。

(2)飘零憔悴之愁。

词人提货单飘零,离亲别友,内心烦乱,因而产生无以自解的愁苦和悲伤。

(3)思念故人之愁。

词人感慨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只有满腹愁苦,凄恻哀怨。

(4)壮志难酬。

“日边清梦断”词人被贬,寓政治理想破灭,对朝廷不敢报有幻想,抒发了壮志难酬之苦。

赏析整首诗:这是秦观借描写春景春情,集中表现交织在一起的今与昔、政治上的不幸和爱情上的失意,抒发贬谪之痛、飘零之愁的一首词作。

上片着重写今日生活情景。

首写眼前景致,“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二句,点明地点、时令,轻轻着笔,朴实自然。

紧接着“花影乱,莺声碎”二句,细写春景特色,以“乱”字状花之纷繁,“碎”字表莺声盈耳,用笔尤工,各极其妙,洋溢着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飘零”以下四句,忽而由喜转悲,由春景春情转写远谪索居,形体瘦损,不复有以往对酒当歌之情,转折有致,词情哀怨。

歇拍“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二句,人情艳情,孤情凄情,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下片抒发由昔而今的生活之情。

换头直点昔日西池宴集,以“鸩鹭同飞盖”描写其盛况。

比喻形象,用语简明,隐含着不能忘怀的情味。

“携手处”以下四句,又由昔而今,由喜而悲,景物依旧,诸友却已飘泊云散。

委婉曲折,缠宛凄侧。

结尾“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再由眼前想到今后。

“飞红万点”是春归的自然写照,“愁如海”却新奇绝妙。

这两句既是惜春春去,又是对前途的无望。

此词在内容上由春景春情引发,由昔而今由今而昔,由喜而悲,由悲而怨,把政治上的不幸和爱情上的失意融为一体,集中抒发了贬徙之痛,飘零之苦。

反馈1、在横线上填写出作品原句。

①《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第二句“欲试无路空峥嵘”,使人联想到陆游另一首诗《书愤》中的名句①“______ ,______”,杜甫《蜀相》中的名句②“______,______”,它们都用“空”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②《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结尾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鞭声”代指征战沙场。

这种手法在古文中也十分常见,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③“______”,刘禹锡《陋室铭》中④“______”,两句都用“丝竹”代指音乐,凝练生动。

2、西江月①【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3分)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万籁俱静的状态。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6分)3、你对借代的认识答案:(反馈)①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重点字:鬓)②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重点字:映)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重点字:盛)④无丝竹之乱耳(重点字:乱)2、(1)B.“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错,是借喻,把月色比喻为“琼瑶”。

(2)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对仗,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晨读复习(鉴赏)参考译文: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

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赏析: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