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理论前沿

国际贸易理论前沿

美国和德国的国力不敌英国,分别采取了汉密尔顿 (1791)(《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和李斯特(1841)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 策,并利用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有利 时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赶上和超过了英国。
当英国的世界经济领先地位丧失时,随即在20年代初 通过“染料法”和“工业保护法”,放弃了自由贸易。
一、对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回顾
自由贸易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所依赖的基 本假定是: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都是一 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自由贸易是以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目标 的,而现实中却是民族国家的利益高于 一切。
一、对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回顾
在这个贫富悬殊、经济实力差距很大、由世界 经济大国决定贸易规则、主导国际贸易的世界 上,自由贸易只是一种理想,没有一个国家真 正实行过。
位)
年)
毛呢产量 (单位)
分工前 1
120
1
(120/100=1.2)
葡萄牙 分工前 1
合计
2
80
1
(80/90=0.889)

200
2
英国 分工后 0
0
2.2
葡萄牙 分工后 2.125
170√
0
合计
2.125
170
2.2
英国
国际交 换
葡萄牙 国际交 换
1 1.125
所需劳动人数(人/年)
0=1.25)
贸易自由化与国家利益冲突
主讲人:高瑛
萨缪尔森与乌拉姆的故事
有一天,萨缪尔森的同窗好友乌拉姆(Stanislaw Ulam) 突然问他:“保罗,人家说你是少年天才,我不知虚实, 我且问你一个问题,你能一秒钟就回答我么?”萨缪尔森 说试试看吧。乌拉姆便问:“依你之见,社会科学中哪一 道命题与人类的直觉相左却最有智慧的份量?”少年天才 怔了一下,眨了眨眼睛,一言不发就走开了。那个狡黠的 乌拉姆没有在一秒钟后听到答案,在一年后也没有听到, 在十年后也没有听到……再后来乌拉姆自己成了颇有名气 的数学家,大概他早忘记了当年的提问。
但萨缪尔森没有忘记。他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那 一天,他却讲起三十年前与乌拉姆的故事。他说我费了大 半生的思索,现在可以回答乌拉姆的那个问题:“在社会 科学中,智慧含量最高却与一般人的直觉相左的命题是李 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
葡萄酒与毛呢演绎出的一段经典智慧
国家 英国
酒产量(单 所需劳动人数(人/
谁主动、单独地率先实行,谁就要丧失贸易利 益;谁实行了适当的贸易保护,谁就能够加速 发展,后来居上。
虽然强国极力主张自由贸易,但那只是要别国 开放市场,以便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占有更多 的贸易利益。
一、对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回顾
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实力达到顶峰时,曾通过修改 “航海条例”和废止“谷物法”,提出了(包括鸦片在 内的)自由贸易,但在当时同中国的贸易中却是由东印 度公司独家垄断。
其次,战略性贸易使政府的政策操作成为一种博弈, 博弈对手的策略选择很难料定,政府的效能直接关系 到贸易的成败;
再次,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引起不同利益 集团的寻租活动,后者造成的效率损失有可能超过该 项政策所能带来的好处。
一、对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回顾
新增长贸易理论 :新增长(贸易)理论是一个涉 及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产业组织等多个领域 的边缘理论,其关注的中心是技术创新、技术 转移在国际贸易格局变动及对外直接投资中的 决定作用。
一、对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回顾
可见,自由贸易虽然是人们不断追求而 不可企及的理想目标,但是形形色色的 贸易保护却是国际经济关系的现实。因 此,自由贸易制度不是绝对的和完全的 自由贸易,而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 有机结合。
一、对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回顾
战略贸易理论(克鲁格曼,1979) :战略 贸易理论借鉴了产业组织理论的最新成 果,改变了国际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 不仅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完全竞争假定 的束缚,而且摒弃了传统理论的二维假 定,把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统一起来, 同时恢复了外部经济的应有地位。
该理论以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1934)为基础, 被称为熊彼特主义,其直接形成源自于弗农描 述的“产品生命周期”(196)假想,认为每一 种产品都经历了一个在发达国家发明、出口、 转移到不发达国家、再向发达国家出口这样几 个阶段,进而构造了贸易动态均衡模型。
一、对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回顾
强化了自由贸易优于闭关锁国的传统规范结论,为贸易利 益的取得提供了新的解释,即贸易利益不仅来自比较利益, 而且来自对外开放产生的规模经济,使本国消费者能够低 价享受同类产品不同品种的选择机会。
适当的政府干预有可能改变市场运行的结果,使本国企业 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占领市场的战略性优势,或者分享外国 垄断企业的利润,以取得更大的贸易利益,从而使自由贸 易政策失去最优的地位。
为发达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提供了有效的解释,对发展中国 家贸易制度和政策的选择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对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回顾
战略贸易政策主张实施有选择的积极的干预,其贸易 利益的取得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首先,战略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实施有赖于正确的产业 政策相配套,战略产业的确定以及保护方式、保护力 度和保护时限的选择就成为问题的关键。
一、对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回顾
二战以后,通过多边谈判导致了各成员国特别 是发达国家关税的削减,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 发展。
当日本、德国以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依靠适当的贸易保护而迅速地强大起来, 在某些方面赶上和超过了美国,在同美国的贸 易中占有了更多的贸易利益时,美国又祭起了 贸易保护的大旗,既然关税已经降低,非关税 壁垒就成为主要的保护手段。
190
220√ 0 220
1.2
1
一、对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回顾
传统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及其利益的产生在于交易国之间
的差异。无论 “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 1776)和“比较成本”说(大卫·李嘉图,1817), 还是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资源禀赋理论(赫克 歇尔,1919;俄林,1933),都认为实行自由 贸易,为一国提供了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机会, 使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于比较优势的行业,就 可以用最小的资源投入,通过国内生产和对外 贸易两个系统,既获得最大的产出,又满足国 内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