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

【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

【金榜学案】2013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新人教版第一、二单元(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1·南京学业考)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A.约三四百万年B.约一百七十万年C.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D.约七千年2.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测定出一种远古人类,距今约50万年左右时间,并在其生活的洞穴里发现有厚达6米的灰烬,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属于这种远古人类的是()A.已经会人工取火B.过着群居生活C.种植粟D.会制造陶器3.中华文明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

下列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成就有关的是()4.在一次烹饪课上,一位同学把大米和小米做成的粥命名为“炎黄子孙”,表达了对我国古代的原始农耕成就的崇敬之情。

“大米和小米”与下列哪两个原始居民有关系()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人④河姆渡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右图是人们祭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时的情景,人们祭祀黄帝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以下选项中能够反映黄帝贡献的是()①建造宫室②造船③制衣④造车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6.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A.黄河B.长江C.淮河D.珠江7.一提到中国,人们都说:“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出现在()A.约公元前771年B.约公元前1600年C.约公元前2070年D.约公元前1046年8.如果你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夏朝,在当时的都城担任官职,不可能看到()A.监狱里关满了犯人B.夏桀勤政爱民C.王位继承世袭制D.奴隶被迫在农田集体劳动9.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这位商王是()A.启B.汤C.盘庚D.纣10.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11.章华是周武王手下一名战将,在牧野之战中,战功赫赫,后来他被分封为诸侯,他必须()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定期朝见天子③向天子贡献财宝和特产④带兵随从天子出征作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2.在我国古代早期历史上,商代影响深远。

下列有关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图一表明商朝青铜铸造水平高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图三与商王盘庚迁都密切相关D.三幅图证明商代我国开始有早期国家13.春秋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诸侯并起,争霸战争日益激烈。

此时期开始于()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476年C.公元前771年D.公元前770年14.小明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学_____卧薪尝胆,不学______纸上谈兵。

”横线上的两位人物分别是()A.晋文公、白起B.勾践、白起C.勾践、赵括D.晋文公、赵括15.(2011·茂名中考)右图是一个铁制犁头,它表明,我国至迟到什么时候就已经使用牛耕()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16.历史巨片《大秦帝国》描述了秦国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东西对于现在都有借鉴意义,其中描述秦国由弱变强的《黑色裂变》应该着重描写的事件是()A.商鞅变法B.合纵连横C.牧野之战D.三家分晋17.如图所示“中华第一鼎”,因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它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该鼎内部的文字字体最有可能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18.“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睢》)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A.编磬B.鼓C.瑟D.编钟19.(2011·泰安学业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只有谦虚好学才能进步。

这句话可以在下列哪本书里找到()A.《论语》B.《道德经》C.《孙子兵法》D.《史记》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呈现给世界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书画汉字、丝绸之路等“中国元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

如图中的“和”包含了“人际和谐、相互关爱”的思想。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古代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6分,共50分)2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

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

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共10题,每题1分,答案填入答题框中)(1)()退避三舍(2)()纸上谈兵(3)()阵前倒戈(4)()刀耕火种(5)()卧薪尝胆(6)()围魏救赵(7)()道路以目(8)()作法自毙(9)()问鼎中原(10)()烽火戏诸侯a.原古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b.牧野之战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e.晋楚争霸时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f.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被处死g.桂陵之战h.春秋时楚庄王挥师北上到洛邑,并打败晋国i.周厉王暴虐无道,监视平民言行,平民不敢交谈,路上只能相互交换眼色j.周幽王2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张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张是战国形势图?(2分)(2)观察两幅图片,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4分)(3)在图上可以看到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都有著名的重大战役发生。

你能比较出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4分)(4)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

这种制度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2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6分)(2)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分)(3)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3分)24. “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201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于2010年9月27日晚8时在杏坛剧场隆重举行,华灯万盏的东方圣城曲阜此刻星光璀璨、万众瞩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3分)(2)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成就有哪些?(3分)记载其言论的书籍是什么?(2分)(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战国时期继承和发展孔子儒家思想的人是谁?(2分)你认为他的什么主张对我们今天“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借鉴作用?(3分)(4)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你认为孔子的哪些主张具有现实意义?(3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辨析能力。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2.【解析】选B。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距今约50万年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C、D两项属于原始农耕时代的史实。

3.【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北京人、“人文初祖”黄帝、彩陶的最早制造者半坡人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干栏式房屋的居住者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居民已种植水稻;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

水稻和粟去壳后分别叫大米和小米。

5.【解析】选A。

这是一道情境选择题,解题的关键词是“黄帝贡献”。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故①②③④都是黄帝的贡献。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禹是继黄帝之后,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故“大禹治水”的“水”应该是黄河。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

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8.【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暴虐无道。

其余三项都符合史实。

9.【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商王盘庚在位时,把都城迁到殷。

10.【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题时由题干中的关键词“封神榜”和“炮烙之刑”可判断是商朝末年周武王推翻商朝暴君纣王的统治。

故正确答案为B项。

11.【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分析的能力。

审题可知:本题意图是考查关于西周初期分封制内容中诸侯需向周王尽何义务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忆历史知识便可判断选项。

1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图一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表明青铜铸造水平高,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殷是商朝的都城,盘庚在位的时候迁于此,故只有D无法证明。

1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

1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卧薪尝胆”的是越王勾践,“纸上谈兵”的是赵括。

15.【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

16.【解析】选A。

本题以文化热点为切口导入,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背景及作用的理解能力。

由题干中的秦国由弱变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故正确答案选A。

17.【解析】选B。

“司母戊鼎”是商朝铸造的青铜器,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18.【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19.【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孔子的观点,而孔子的言论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20.【解析】选C。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2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能力。

刀耕火种属于原始社会的状况,阵前倒戈发生在武王灭商时,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问鼎中原、烽火戏诸侯围魏救赵、作法自毙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道路以目发生在周厉王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