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性及化学性食物中毒
开禁?
7
有毒动植物中毒——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 过敏性食物中毒 • 青皮红肉鱼 • 海鱼——马鲛鱼、鲭鱼、金枪鱼、鲐鱼、竹夹鱼 • 虾、蟹 • 组氨酸——不新鲜或腐败时因自溶而被释放 • 细菌:组氨酸——组胺
组胺无色杆菌、摩式摩根菌产生脱羧酶,使组氨酸脱羧 一般认为鱼体中组胺含量超过200mg/100g,即可引起中毒
3
有毒动植物中毒——河豚中毒
• 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
镇江:长江三鲜,“中国河豚美食之乡” 河豚文化:苏东坡拼死吃河豚
• 河豚毒素
易溶于稀醋酸,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均无法破坏 卵巢——肝脏、肠——皮肤——肌肉
• 春季 • 少数品种肌肉含毒素,尤其是菊黄东方豚、虫纹东方豚 • 不同品种毒素含量差别大:东海(江苏)、南海(广东)
轻度中毒:胆碱酯酶活力减少30-50%,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无力、视力模糊、瞳孔缩小 中度中毒:胆碱酯酶活力减少50-70%,除上述症状外,肌束震颤、瞳孔缩小、轻度呼吸困难、流涎、腹痛
、步履蹒跚、意识清晰或模糊 重度中毒:胆碱酯酶活力减少超过70%,除上述症状外,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被诊断为肺水肿、昏迷、脑水
生殖功能障碍:男性、女性
低血钾
19
有毒动植物中毒——粗制棉籽油棉酚中毒
• 急救与治疗
• 无特效解毒药
• 立即刺激咽后壁诱导催吐
• 口服大量糖水或淡盐水稀释毒素,并服用大量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
• 对症处理
• 预防
棉酚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可采取榨油前将棉籽粉碎,蒸炒加热后再榨油,榨出的油 再经过加碱精炼
16
有毒动植物中毒——含氰苷类食物中毒
• 急救与治疗
催吐: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解毒: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对症治疗
• 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吸氧、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及升压药 • 重症病人可静脉滴注细胞色素C
• 预防 去皮 敞锅加水煮沸
17
有毒动植物中毒——粗制棉籽油棉酚中毒
• 粗制棉籽油:棉籽未经蒸炒直接榨油(急性亚急性) • 饲料:棉籽、饼、皮——动物——人体(慢性) • 棉酚(含量最高)、棉酚紫、棉酚绿 • 游离棉酚——毒苷,为血液毒和细胞原浆毒 • 北方产棉区 • 夏季
23
有毒动植物中毒——亚硝酸盐中毒
• 急救与治疗
轻症一般不需要治疗,重症要及时抢救和治疗 尽快排出毒物:催吐、洗胃、导泻 及时应用特效解毒剂
• 美兰(亚甲兰,强氧化剂)——注意用量不得过量 • 大剂量维生素C
对症治疗
• 预防
蔬菜保持新鲜,如要腌制蔬菜,至少需15天 尽量不用苦井水煮饭
24
食品安全
动植物性和 化学性食物中毒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陈波 副教授
内容提要
01 有毒动植物中毒 02 化学性食物中毒
2
有毒动植物中毒——概述
• 是指一些动植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或由于储存条件不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 ,被人食用后所引起的中毒
• 近年来导致食物中毒人数最多的类型 • 常见于:
河豚中毒 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麻痹性贝类中毒 毒蕈中毒 含氰苷类食物中毒 粗制棉籽油棉酚中毒
对酸、热稳定 织纹螺 神经毒,毒性强,经口致死量0.5-1mg 中毒机制:对细胞膜Na+通道的阻断造成了神经系统传导阻滞而产生麻痹
10
有毒动植物中毒——麻痹性贝类中毒
• 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数分钟-20min 神经传导阻滞:感觉——运动——呼吸中枢 开始为唇、牙龈和舌头周围刺痛 随后有规律地出现指尖和脚趾的麻木,麻木逐渐发展到手臂、
加强对棉酚含量的监测,我国规定棉籽油中棉酚含量不得超过0.02%
开发低酚的棉花新品种
20
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 亚硝酸盐中毒 • 砷中毒 • 有机磷农药中毒 • 锌中毒
21
有毒动植物中毒——亚硝酸盐中毒
• 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 中毒途径
被当作食盐而误食 作为护色剂,可使肉类颜色鲜艳、味道鲜美、且具有抑菌功能 刚腌制不久的蔬菜 井水“苦井”:硝酸盐——亚硝酸盐 胃肠功能紊乱:胃酸浓度下降:硝酸盐——亚硝酸盐
• 肝肾毒素型,损害肝、肾、心脏和神经系统,对肝脏损害最大,可导致中毒性肝炎,病情凶险而复杂,病 死率非常高(50%左右),按病情发展一般可分为6期
• 类光过敏型,可出现日光性皮炎的症状,嘴唇肿胀外翻,指尖疼痛
13
有毒动植物中毒——毒蕈(毒蘑菇)中毒
• 急救与治疗
及时催吐、洗胃、导泻、灌肠、迅速排出毒物 依据籽油棉酚中毒
• 有急慢性之分
• 肝肾心等实质器官、血管、神经
• 生殖系统
• 急性棉酚中毒: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头晕、四肢麻木、周身乏 力、嗜睡、烦躁、畏光、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进一步发展为肺水肿、黄 疸、肝性昏迷、肾功能损害,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慢性中毒
烧热病
• 强毒性,0.3-0.5g即可中毒、1-3g即可致死
• 氧化血红蛋白成高铁血红蛋白,Fe2+——Fe3+
• 组织缺氧
• 对周围血管有麻痹作用
22
有毒动植物中毒——亚硝酸盐中毒 • 潜伏期1-3h,短者10min,长者20h • 口唇、指甲、皮肤青紫表现“肠源性青紫” • 缺血症状:头晕痛、乏力、胸闷、心率快、烦躁不安、呼吸急促 • 胃肠道症状 • 严重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4
有毒动植物中毒——河豚中毒
• 中毒机制
直接作用于肠道,局部刺激 选择性阻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使神经传导阻滞,呈麻痹状态 毒性比氰化钠强,0.5-3mg可致人死亡
• 临床表现
感觉—运动—脑干—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发病急速剧烈,潜伏期10min-3h 最初手指、口唇、舌头刺痛感 胃肠道症状 四肢无力、发冷、知觉麻痹、共济失调、瘫痪、言语不清 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最快1.5小时 预后较差
26
有毒动植物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
• 分类
剧毒类:甲拌磷、对硫磷 高毒类:敌敌畏 低毒类:敌百虫、乐果、马拉硫磷
• 中毒机制
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乙酰胆碱蓄积——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
27
有毒动植物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
• 有机磷农药残留:水果、蔬菜 • 自杀 • 潜伏期一般在24h以内
• 急性中毒临床
降、心律不齐,甚至心脏骤停,个别出现荨麻疹、哮喘
• 治疗
抗组胺药物:盐酸苯海拉明
对症治疗
9
有毒动植物中毒——麻痹性贝类中毒
• 贝类中的毒素来自于海藻(海藻本身的毒素,或与海藻共生的微生物) • 目前已分离18种毒素,石房哈毒素的毒性最强,其毒力是眼镜蛇毒力的80倍 • 夏季沿海——赤潮 • 石房蛤毒素
5
有毒动植物中毒——河豚中毒
• 急救与治疗
无特效解毒药,以排出毒物和对症治疗为主 催吐、洗胃、导泻 大量补液及利尿 早期给予大剂量激素(减少组织对毒素的反应,改善一般情况)
和莨菪碱类药物(兴奋呼吸中枢,改善微循环) 支持呼吸、循环功能
6
有毒动植物中毒——河豚中毒
• 预防
断头 放血 去内脏 扒皮 肌肉反复冲洗 加2%碳酸钠处理24h 清水洗净
• 胃肠型,按一般食物中毒处理 • 神经精神型,可用阿托品治疗 • 溶血型,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黄疸者给予保肝治疗 • 肝肾型可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保护体内含巯基酶的活性
14
有毒动植物中毒——含氰苷类食物中毒
• 苦杏仁、桃仁、李子仁、枇杷仁、樱桃仁 • 木薯 • 有毒成分:氰苷——氢氰酸
氰离子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离子结合,呼吸酶失活性——组织缺氧 氢氰酸直接损害延髓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 苦杏仁氰苷:含量最高,剧毒,1-3粒可致死
• 初夏、儿童
15
有毒动植物中毒——含氰苷类食物中毒
• 临床表现
潜伏期苦杏仁一般1-2h,木薯一般6-9h 口中苦涩、流涎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 重者胸闷、呼吸困难 呼吸时可闻到苦杏仁味 严重者意识不清、呼吸微弱、昏迷、四肢冰冷、尖叫、瞳孔散大、阵发性痉挛 因呼吸麻痹或心脏停止而死亡 可引发多发性神经炎
• 潜伏期短,十几分钟至数小时
• 口腔和咽喉烧灼感、口渴、吞咽困难,口中金属味
• 恶心、反复呕吐、腹泻(米泔水样便)、呕血,继而全身衰竭、脱水、意识消失、黄疸、少尿
• 重症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抢救不及时可因呼吸中枢麻痹于发病1~2天内死亡
• 抢救——立即口服氧化亚铁
• 特效解毒剂——二巯基苯磺酸钠、二巯基丙醇
8
有毒动植物中毒——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 夏秋季高发
• 组胺——生物胺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 毛细血管扩张—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发病急、症状轻、恢复快 盐酸苯海拉明
• 临床表现
潜伏期10min~2h 全身潮红、热感、眼结膜充血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腹痛、腹泻、心跳加速、胸闷、血压下
• 特效解毒药
阿托品——结合乙酰胆碱,解除支气管痉挛 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氯磷定)
29
小结
01 常见动植物性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病因和中毒机制 02 常见动植物性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03 常见动植物性和化学性食物中毒
的治疗和预防要点
30
谢谢您的参与!
• 流行病学特点
云贵川 春夏
•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几个小时
依毒素类型不同而不同,肝肾损害型中毒最严重
• 胃肠型,病人有剧烈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 神经精神型,明显的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流涎、流泪、大量出汗、瞳孔缩小,少数精神错乱、幻觉)
• 溶血型,急性溶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病3~4天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