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推广学》考试大纲及复习资料教材:选用由中国农业大学高启杰教授(博士)编著的《现代农业推广学》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农村发展与农业推广一、农村发展的涵义1、农村人口中各个阶层的综合发展;2、农业和农村中其他非农产业的综合发展;3、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发展二、农业推广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二节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一、农业推广的历史发展二、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第三节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一、农业推广工作的任务1、本职任务;2、附加任务;3、冲突任务二、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1、直接功能;2、间接功能第四节农业推广学研究进展Ⅲ、考核要求一、识记:农村发展,农业推广,农业推广模式,农业推广学。
二、领会: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农业推广工作的任务;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农业推广学研究的对象。
三、应用:农业推广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概念Ⅱ、课程内容第一节推广的框架模型第二节沟通一、人际沟通过程二、沟通网络三、沟通的一般准则1、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2、信息的内容对推广对象而言应具有相关性;3、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当做到编码简单、意义明了、逻辑结构合理;4、适当重复信息的关键内容;5、运用比较和对比;6、加强信息反馈;7、改善沟通环境,克服沟通过程的主要障碍;8、重视沟通网络。
第三节行为改变一、需要与动机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会需要;4、尊敬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二、行为改变模式三、农民行为的改变1、面向行为主体的策略;2、面向行为环境的策略第四节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策略1、目标团体导向;2、参与;3、阶段性项目计划与实施二、系统解决问题的步骤Ⅲ、考核要求一、识记: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沟通,沟通网络,问题解决策略(问题导向策略),目标团体导向。
二、理解:决定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因素;沟通的基本要素;沟通网络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沟通的一般准则。
三、应用:农民行为改变的策略。
第三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第一节扩散曲线与扩散过程一、创新扩散与扩散曲线二、扩散过程分析1、突破阶段;2、关键阶段;3、自我推动阶段;4、浪峰减退阶段。
第二节采用过程与创新度一、采用过程分析1、认识阶段;2、兴趣阶段;3、评价阶段;4、试验阶段;5、采用(或放弃)阶段。
二、创新度与采用者分类第三节采用率及其决定因素一、创新的特性1、相对优越性;2、一致性;3、复杂性;4、可试验性;5、可观察性二、创新决策的类型1、个人选择型创新决策;2、集体决定型创新决策;3、权威决定型创新决策。
三、沟通渠道的选择1、大众媒介渠道;2、人际沟通渠道。
四、社会系统的性质1、社会结构;2、系统规范;3、意见领袖关系;4、沟通网络;5、创新的结果。
五、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1、行为变革者的作用;2、行为变革者获得成功的关键Ⅲ、考核要点一、识记:创新,创新扩散,创新的采用,创新度,采用率。
二、理解:创新的特性,扩散曲线的类型:创新扩散的过程;创新的采用的过程;采用者的分类;三、应用:影响创新采用的决定因素。
第四章推广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第一节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一、个别指导1、农户访问;2、办公室访问二、群体指导1、小组讨论;2、方法示范;3、成果示范;4、短期培训;5、实地参观。
三、大众传播1、参与程度;2、时间和空间;3、速度;4、保存性第二节推广演讲与教材编写一、推广演讲1、演讲计划;2、材料准备;3、演讲结构安排;4、拟定演讲提纲;5、演讲的组织;6、临近演讲之刻;7、如何演讲。
第三节视听媒体的利用一、视听媒体的教学功能二、视听媒体的种类与特性1、实物与立体模型;2、听觉媒体;3、非放映式视觉媒体;4、静态放映媒体;5、动态放映媒体;6、板类媒体;7、印刷媒体;8、电子读物;9、电传媒体。
三、视听媒体的选择与使用第四节推广方法的选择一、正确认识各种推广方法的特点二、根据推广的目标与目的选择和运用推广方法三、根据技术创新及其采用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选择和运用推广方法四、根据采用者的类型选择和运用推广方法五、根据推广机构的资源条件选择和运用推广方法Ⅲ、考核要点一、识记:个别指导,群体指导,方法示范,成果示范,大众传播。
二、理解:个别指导法的特点及其应用形式;群体指导法的特点及其应用形式;不同媒介应用时应该考虑的媒介特性;视听媒体的种类与特性;三、应用:开展农户访问的程序;小组讨论设计;方法示范、成果示范程序;搞好演讲应注意的技巧。
视听媒体选用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正确选择及综合应用不同的推广方法?第五章推广项目的计划与评估第一节推广项目计划概述一、制定推广项目计划的意义二、推广项目计划的制定方式1、自上而下式;2、由下而上式;3、联合制定式。
三、推广项目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第二节推广项目计划过程一、情况评价与问题确定1、情况描述与信息收集;2、情况分析与问题确定二、设定项目目标三、制定工作计划四、计划的实施五、检查、评估与修正第三节推广项目的监测与评估一、推广项目的监测与反馈系统二、推广项目评估的类型、内容与意义三、项目评估过程的步骤1、确定评估对象或评估领域;2、制定评估计划;3、确定评估的标准与指标;4、收集资料、取得证据;5、整理、分析资料,作出判断;6、撰写评估报告;7、评估报告的利用。
第四节参与式项目计划与评估一、采用参与式方法的理由二、参与式情况评价和计划制定三、参与式监测与评估Ⅲ、考核要点一、识记:推广计划,推广项目,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联合制定式,项目评估,项目监测,参与式评价。
二、理解:制定推广项目计划的意义和方式;推广项目计划制定的原则;项目监测技术;项目评估的类型、意义;参与式评估的优点、目的。
三、应用:制定推广项目计划的程序;项目评估的步骤;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推广项目?第六章农业推广组织第一节农业推广组织特性一、农业推广组织的外部环境二、农业推广组织的内部环境1、技术;2、组织规模;三、农业推广组织的内部结构1、层级;2、控制的幅度;3、复杂性;4、规则的繁简。
四、农业推广组织的运作过程五、农业推广组织的运作表现第二节农业推广组织的类型一、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二、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三、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四、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五、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Ⅲ、考核要求一、识记:农业推广组织,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二、理解:农业推广组织的类型,农业推广组织特性,农业推广组织的内外环境,内部结构,运作过程,运作表现。
三、应用:各类型农业推广组织的特点。
第七章农业推广人员第一节农业推广人员的基本职责一、农业推广行政管理人员1、拟定机构内的推广政策或主要推广工作方针;2、进行推广人力发展和管理;3、编制经费预算;4、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活动;5、评估并报告工作成果。
二、农业推广督导人员三、农业推广技术专家四、农业推广指导员第二节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一、推广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三节农业推广人员管理三、农业推广人员培训1、制定培训政策;2、拟定各类培训计划;3、管理与实施培训计划。
Ⅲ、考核要点一、识记:农业推广人员,农业推广人员管理二、理解:农业推广人员的类型,各类推广人员的职责;农业推广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求;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内容;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考评方法。
第八章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第一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相关概念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与构成条件1、四个工作步骤;2、三个新;3、两个意义;4、一个前提。
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三、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状况评价指标第二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一、项目推广1、技术先进性;2、经济合理性;3、生态适应性;4、生产可行性。
二、示范辐射三、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四、技术承包五、经营服务六、技术转让七、技术入股八、技术开发九、公司加农户十、民间组织加农户第三节技术合同与专利一、技术合同的基本类型与签订原则1、合法的原则;2、有利于推广应用的原则;3、自愿平等、互利有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4、技术成果合理分享原则。
二、专利的种类与专利制度1、发明专利;2、实用新型专利;3、外观设计专利。
第四节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供求矛盾与对策一、正确分析农业科技成果的供求矛盾二、培育积极的用户系统三、形成有效的技术扩散机制四、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市场五、加强政府的财政支持与宏观管理Ⅲ、考核要点一、识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广度,推广率,推广指数,平均推广速度,边际推广速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公司加农户,农业技术咨询,农业技术经营服务,有形磨损,无形磨损;技术合同。
二、理解:农业科技成果的构成条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周期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状况评价指标;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技术合同的类型与签定原则;在确定推广项目时,应围绕哪几个方面来考察和筛选?三、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各项评价指标的计算;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供求矛盾与对策。
第九章农村家政推广与社区发展第一节农村家政推广一、家政与家政推广教育的内容1、家庭经济与管理;2、婚姻与家庭教育;3、膳食教育;4、居住与健康教育;5、服装与仪容教育;6、技艺教育;7、生活礼仪教育;8、其他。
二、发展我国的农村家政推广事业1、提高个人素质;2、增进家庭幸福;3、促进社会发展。
第二节农村社区发展一、社区与社区发展的含义二、农村社区发展的基本原理1、社区发展应当是综合性的;2、社区发展应当是可持续的;3、社区发展应当是参与式的;4、社区发展应当是合作式的。
第三节来自推广实践的实例Ⅲ、考核要点一、识记:家政学,农村家政;社区,社区发展。
二、理解:农村家政推广教育的内容及其意义;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第十章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第一节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与政策法规概述一、农业推广宏观环境概述二、农业推广政策1、导向作用;2、规范作用;3、促进作用。
三、农业推广法规1、制定单位不一样;2、制定程序不一样;3、呈现方式不一样;4、稳定性不一样。
第二节我国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一、政策与法律环境1、政策环境;2、法律环境。
二、政府机构设置与组织体系三、经济与结构性条件四、其他环境条件第三节国外农业推广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一、美国的农业推广立法二、日本的农业推广法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附录二、史密斯——利弗法Ⅲ、考核要点一、识记:农业推广政策,农业推广法规。
二、理解:我国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农业推广政策的作用;农业推广法规和农业推广政策的区别;美国的赠地学院法和史密斯—利弗法;日本农业改良助长法。
《现代农业推广理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题1、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从而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愿改变行为、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