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材剖析路桥小学梁琰当我着手准备本单元的教材剖析伊始,脑海中总闪现着这样一个词:比较。
本块知识应属于传统知识,那么它在编排上与义教版教材有何不同?作为表内除法(二),它与表内除法(一)有什么异同?在哪些知识技能点上需要提高?带着这些问题,我想先和老师们交流我的“比较”认识关于教学内容➢比——与义教版教材与九年义教版教材相比,在内容及其编排上有了较大的变化。
1.集中安排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义教版教材对本单元内容是采取了乘法除法相结合,7、8、9各知识块分散教学的编排,具体内容为:表内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乘法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有关用7、8、9口诀和表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求商共22课时(不内除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法(二)乘除两点计算式题复习而实验教材则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口诀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后,在本单元集中安排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具体内容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解决问题(1):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共计9课时除法(二)解决问题(2):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问题◆有效地整合内容,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实现自己自主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教学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2.更注重除法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结合。
义教版的例题教学:(例2 图略)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准备题、例2(图略)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实验教材的主题图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P49图(略)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通过上述各图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更注重除法计算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通过主题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包含有用除法计算问题的素材,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而避免了义教版教材那干巴巴的实物排列展示。
◆而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新实验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这一节,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更直观、更具体、更生活化的情境中理解“几倍”的数量关系,体会身边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解决问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再如教学两步计算式题时,不是单单地注重计算的技能,强调计算的顺序,而也是提供了学生租船这一实际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乘除两步计算的必要性和应用性。
以上的安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的除法计算知识有什么用,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两步计算式题教学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问题➢比——与表内除法(一)1.同(1)表内除法(一)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除法(二)教学7~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内容的编排体系大致相同: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结合计算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注重用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
2.异(1)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之后,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充分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发展学生迁移能力。
(2)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转化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使学生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具体课时剖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P48~53)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重要的一块内容,也是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用7、8、9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建议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内容:主题图、例1、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使学生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小提示:1、有序观察,获取信息。
(1)从上到下或由下而上有序观察(2)信息:①56面旗,要挂8行;②49颗星,分给7个小组;③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1)平均每行挂几面?(2)平均每个小组几颗?(3)可以摆几行?如果学生提出其它问题,或提不出上面的问题,教师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或补充,发挥必要的主导作用。
1、解决问题,列出除法算式。
(1)例1的教学情境是主题图的继续,教学时先利用主题图中的第1条信息和第1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列出除数是8的除法算式:56÷8=(2)变换条件(将“挂成8行”变换成“挂成7行”)列出除数是7的除法算式:56÷7=2、运用迁移算出得数。
学生在本册第二单元已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算出“56÷8=”和“56÷7=”的得数。
3、独立解答,掌握方法。
主题图中的第2、3个问题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从而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例1之后的“做一做”,通过三组有密切联系的算式,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理解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形成比较牢固的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练习十一第1、2题P50,练习十一第1、2题都是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
不同的是,第1题中的除数是7、8或9,而第2题中的商是7、8或9。
练习时,可以采用人人参与和集体比赛同步的方式进行。
如,计算第1题时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大组完成左边9题,另一大组完成右边9题,比一比哪一大组完成得又对又快。
然后交换左右两边的算式,再比一次。
这样,每人都完成了18道计算题,同时在竞争的氛围中提高练习的兴趣和信心。
计算第2题前,教师应向学生说明题意,小兔身上的号码与河中每块石头上算式的商、河对岸蘑菇的号码一致时,小兔才能过河采蘑菇。
因此,学生必须帮助小兔算出每组算式的商,判定它是否与小兔身上的号码一致。
第二课时: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与应用教材内容:练习十一第3-6、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灵活运用口诀求商2.初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小提示:第5题是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的变式练习。
通过这个练习,一方面提高学生应用口诀进行计算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孕伏方程思想。
如,4×□=36,式中的“口”就是要求的未知数,将它用一个字母代替,就变成了一个方程。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题:“4和几相乘等于36?”通过指导学生读题,使学生具体地、早期地感受方程的思想。
第7题利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在解决了书本提出的问题后,应让学生再提供一条信息和问题,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用处。
第三课时:除法的应用教材内容:练习十一第8-12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用口诀求商的方法2.感受除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除法的自觉性。
教学小提示:是直接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
2道题呈现的方式是图文的算法。
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1)认真读题(读懂文字和图意)的习惯;(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3)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的习惯。
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函数”式,通过计算商一定的除法,渗透函数思想(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
这里只是渗透,让学生有直观感知即可。
是百以内加、减、乘、除的基本练习,也是考察学生口算技能的掌握程度的测试题。
组织学生练习时,应培养学生有一定的速度观念,使多数学生大约用1.5~2分钟的时间完成(每分钟8道左右);解决问题(P54~62)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和“应用乘除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建议课时:四课时将例2、例3分课时的理由:“虽然他们已经在第三册学习了“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但相信仍有一大部分的学生对“倍”的理解还是那么模糊。
所以第一课时我力求让学生在操作中,通过自身的活动,摆一摆,说一说,深刻、清晰地理解“倍”的概念,来直观、充分地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第4题、第7题提供的也都是比较直观的主题图,在下一课时再进入比较抽象的转化、应用阶段。
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材内容:例2、做一做、练习十二第4、7题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小提示:是通过3个小朋友分别用5根、10根、15根小棒摆出1架、2架、3架飞机的活动,找出10根(2个5根)与5根、15根(3个5根)与5根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和分析方法,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例2之后的“做一做”,通过摆学具,使学生加深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
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组织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是两个数量在比较:(2)其中一个数量作标准,另一个数量包含了几个它,就是它的几倍。
操作活动可分以下两段进行:1、由具体到抽象的操作活动。
教学例2和做一做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摆一摆、说一说,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摆一摆同桌两位同学一组,一位同学用5根小捧摆一架飞机,另一位同学用10根(或15根)小棒摆两架飞机。
说一说相互说一说所用的小棒根数之间和所摆出的飞机架数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突出两位同学所摆的飞机架数与架数之间的比较和所用的小棒根数与根数之间的比较,第二位同学摆的飞机架数里包含了两个1架,第二位同学用的小棒根数里包含了两个5根,也就是5的2倍。
5的3倍就是3个5。
巩固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解决例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作好认知上的准备。
)摆一摆每位同学各自用学具摆一摆,第一行摆12个△,第二行摆3个△。
(教材P54做一做的个数,第二行有4个△,第一行有4个4个△,容易使学生混淆,且每行4个△一份分得太清晰了,不利于学生思考。
)说一说第一行摆的个数是第二行摆的个数的几倍?(红色的△是蓝色△的几倍?)使学生懂得第一行摆的个数里面有4个3个,因此第一行摆的个是第二行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