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胡同、胡同文化及它们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行文脉络。

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

品味北京胡同的文化韵味,对胡同文化有自己的看法。

德育目标:
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

教学重点: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胡同的文化韵味,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

教法方法:
1、跳读法: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朗读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flash课件
课时计划
2课时
预习提纲:了解作者,利用词典排除字词障碍通读全文。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由学生交流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

他曾在北京胡同中住了四十多年,对市井生活非常熟悉。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2、生字注音。

胡同( tòng ) 约鸡蛋( yāo ) 镊( niè) 庠( xiáng ) 噌( cēng ) 檩( lǐn )
摞( luò) 蛤蟆( hámá)
[导入新课]
(播放纪录片《北京的胡同》之序言)
看完刚才的视频,仿佛有一股浓厚的京味扑面而来,带领我们走进深幽的胡同。

今天,让我们跟着汪曾祺先生一起,走进北京胡同,领略一下古老胡同独特的文化底蕴。

[解题]
1、看完视频后,应该知道什么是胡同了吧?胡同:巷、小街道。

2、文化:
文化一词多义,大致有三。

一是把它视为一种教育状况或知识程度。

比方说某某人“有文化或没文化”“文化高或文化低。


二是作为一种考古用语。

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主要指精神财富。

——冯骥才《文化眼光》大文化像猢狲,从身上拔一把毫毛,吹一口气,变成千万种文化。

从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到城市文化、山水文化、商业文化、农业文化、民居文化、服饰文化、案头文化、药文化、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再到京剧文化、风筝文化、生肖文化、祭祀文化、电视文化、咖啡文化、牛仔文化、年文化、鞋文化、梦文化……于是,不断听到惊呼:“什么都成了文化,难道厕所也是文化吗?”差不多,这时又有一个“厕所文化”的概念出现。

只要用文化的眼光来看,文化便无处不在。

——冯骥才《文化眼光》文化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的校园,就存在校园文化,比如学校每年的篮球比赛,张贴出来的书法作品等等都是校园文化,所以说,文化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那么北京的胡同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是哪个阶层的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同文化》。

3、文体:序:序文,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

本文是沈继光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的序。

[走进课文]
4、(显示胡同图片)快速浏览课文,讨论:
a、北京胡同有什么特点?(1-4段)
b、胡同文化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5-12段)
(方法:抓关键字和关键词)
参考:
胡同的特点:(1)布局:方正
(2)名字:市民气息
(3)数目:多
(4)环境:静
胡同文化的特点:
(1)安土重迁,不愿搬家
(2)独门独院,过往不多(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3)易于满足,要求不高
(4)爱瞧热闹,不管闲事
(5)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6、胡同文化的精义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体现这点?
忍。

《茶馆》------- “忍做”顺民
《八月骄阳》-----“易忍”、“易满足”
电梯事件----- “忍着吧”
关于“忍”我们再来看一段作者在他的文集里面的观点:
“中国人有一种哲学,叫做“忍”,我小时侯听过“百忍堂”张家的故事,就非常讨厌。

现在一些名胜古迹拍卖碑帖的文物商店卖的书法拓本最多的一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二是一个大字“忍”。

这是一种非常庸俗的人生哲学。


——《汪曾祺全集六》师: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出作者对“忍”的态度是如何的?请同学们根据胡同文化的特点,在文中找一个词概括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厌恶和嘲讽。

封闭的文化。

7、朗读最后三段,作者对没落的胡同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师生共同探讨,明确:
a、伤感与怀旧:“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b、理智与清醒:“再见吧,胡同。


情感上留恋,理性上批判。

8、品味下列语句的丰富内涵,归纳本文语言特色。

(1)虾米皮熬白菜,嘿!
一个“嘿”字,充分表现了北京市民吃了虾米皮熬白菜之后的那种极其满足的表情,证明了作者“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看法。

(2)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

北京人,真有你的!
对别人无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充分表现了北京人的那种忍耐性格。

最后“眯着。

北京人,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的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有着局外人的佩服和调侃。

(3)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的伤感、怀旧之情。

四个四字短语一气呵出,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感伤,其语言显示出雅致的一面。

(4)“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舍不得“挪窝儿”
语言平淡朴素、口语化,富于表现力。

[拓展延伸]
你认为北京市推倒胡同建高楼大厦好,还是把所有胡同当做文物保留下来好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胡同文化
方正安土重迁
市民气息独门独院
胡同多胡同文化易于满足
静不管闲事
精义:忍
毫无生气衰败没落伤感与无奈
大潮席卷理解与超脱
日趋消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