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师成长途径及其启示

名师成长途径及其启示

名师成长途径及其启示[摘要]名师的成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内外因一起作用的结果。

我们期望通过客观认识影响名师专业成长的诸多因素,积极探究促进名师发展的基本策略,对于促进一个学校内涵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名师成长路径的分析以期对名成师的长规律进行研究,以期对我们认识和审视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名师成长历程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名师成长途径一、当代需要名师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似乎忽视了对精神食粮的渴求,少有人静下心来去阅读、去钻研,物资日渐丰富的同时精神食粮日渐贫乏,我们比以往都更加渴望名师乃至大师的出现,他们才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中流砥柱。

二、名师的内涵名师应是那些拥超前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育思想,显著地的教学业绩和丰富的教育科研成果,并且在一定专业领域里具有一定影响力专家。

名师同时师德、师风的表率;也是教学改革的倡导者和带头人,“名师”应德艺双馨。

1.名师应该是具有优良的品德、育人的模范、教育教学的行家能手、科研的专家以及终生学习者名师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尊重的教师,是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创造力最强的教师。

2.名师的特点在于他拥有健全的人格、渊博的知识、超强的教艺;在任何时代名师的己任在于,他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灵的呵护者,对教育事业的终生追随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人师近乎精神领袖,必须是身正、品正、行正、德正。

而经师近乎学术导游,必须是学深、学高、学精、学通。

3.名师是有分类的能师——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有深厚的专业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出色的教学效果,对教育教学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人师——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

人师以自身独特、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塑造学生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

该境界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仅仅是传授知识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而名师则不仅仅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更多的是培育具有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名师。

他所培养的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是具有优良品质、进取精神、思辨能力、正义感和终身学习能力的。

这样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名师。

5.名师是有精神境界的优良的师德是名师的基本要素,德能并重是名师的核心要素,名师具有有教育智慧,才能用一把钥匙打开不同的锁。

品德、才能、智慧、师魂,是名师应具有的四个要素。

6.名师与名校的关系名师与名校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所谓名校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名师云集,他们是相关学科的领军人物,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可以极大地促进和带动一批名师的成长,可以提高整个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名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形成每个大学的独特气质。

名校同时也在成就名师。

由于每所名校的悠久历史文化的沉积及以及传统的承袭等,是极为有利于名师的成长的。

名校不仅仅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宽松的平台,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成为名师成长的摇篮。

任何名师都要经历“学习——实践——研究”的过程。

而不饱读相关的教育经典是成不了名师的如论语,杜威和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作品等。

名师一定是深入实践的,在西方著名大学很多诺贝尔获奖者还是在本科基础教学中耕耘。

因为名师出自课堂教学,到达一定高度也终归回到起点,而我们国家存在的现象是一旦成名往往走行政的路线很多名师则荒废在行政管理的繁杂事务中无暇顾及自己的专业了,这一点是需要我们有待改进的。

当代的名师更要是踏踏实实地沉下去搞科研才能不断有所建树,而不要受现代社会浮躁之风,利益之风影响。

三、名师的成功因素人格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名师必备的三个核心要素。

内在的因素是人格因素,而行为因素则是外显的行为操作层面,外在的因素是环境因素。

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对成功共同发生作用。

(一)名师的成功因素——人格因素人格,心理学上称其为个性。

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

该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思想品质,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具体包括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

作为名师他所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理论;还包括他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最后应包括他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积累的实践案例知识以及教学策略等相关实践性知识。

名师的知识结构是构成名师的基本要素而比这更重要的则是他的人格,一个名师很大程度上是具有超凡的人格魅力的,而教师的人格又具有特殊性,它是每个个体教师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

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

无论作为名师还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都要求他的人格构成因素具有独特性,具体而言包括具有爱心、严谨、爱国、执着、创新能力、启发能力、职业理想、宏观的视野、充沛的精力、善于合作、温文尔雅、敏捷的思维、实事求是。

而以上这一切爱心是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其他的素养都是空话,爱心是打开学生们心灵的金钥匙,没有了他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内心封闭紧锁的没有生命力的木偶,教育这个行业本身就是爱的延续。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

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

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应是平等的,不带有色眼镜的,记得曾经在网上流行哈佛大学的公开课“积极心理学”的教授曾提到过的美国一位黑人女教师在家创办私塾专门招收被学校遗弃的所谓差学生,在她爱的感召下这些所谓的差等生一个个成为社会的人才,她也是唯一被两届总统邀请担任教育部长的女性,但都被他拒绝了,她的回答是:“我的生命在讲台上”,这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无私的爱的奉献,向这位伟大黑人你女教师一样,名师更是把教育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而非养家糊口的职业,在教育中他们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并升华,为相关学科领域及学校乃至一个民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宝贵财富。

(二)名师的成功因素——行为因素行为是人的外在的行动表现,是人的主观见诸于客观的一种方式,是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外显。

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到她的思想和意图。

换而言之,它是人们思想的外在表现。

一名普通教师向名师的转变需要不断的修缮自己的行为同时构建合理的行为机制和准则才能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通过不断地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成为一种有明确目的自觉的行为,一种指向事业成功的善的行为。

具体而言,名师成长的行为因素包括精于学习、不断实践、善于反思三个方面:1.精于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类将学习视为需要,且会不断总结反思。

人类在实践经验中引起了学习的产生,通过学习使得学习者的行为得到改善和提升,这也是学习的两大特征。

所以,名师的学习,也就是构建起学习意识且不断改善学习方法并精选学习内容,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具体为(1)从书籍中获取学习的资源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知识就是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十分强调教师的读书学习,他指出,教师的教育素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读书,他提倡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通过学习促进教师尽快成为教育理论的实践者、课程资源的整合者、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全面育人的合作者、终身学习的示范者、学校组织的维护者、教育科研的引领者。

(2)从同行那里获取资源熟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向同行学习可以剖析自我,发现不足、吸取精华、共同成长。

(3)向前辈专家学习及时得到引领、点拨。

特别地,专业引领是名师成长的催化剂、助力器。

(4)向学生学习在当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时代,学生成为为教师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

这就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上课模式,这就需要抛弃陈旧的师道尊严,转变观念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成长。

同时,向学生学习本身给学生树立一个谦虚好学的榜样,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善于反思——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

”现实中,多数教师日复一日的写教案却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坚持一直写反思却极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如此重要,正如名言“三日必醒我身”一样,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它也是区分名师与普通教师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3.不断实践——实践是最好的科研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说,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

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所教育的作为每一个个体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充满思想、情感和兴趣的很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可能变成教育的能手。

”没有实践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没有实践只会闭门造车,任何脱离实践的理论都是空洞的,经不起考验的。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树立科研意识;筛选科研内容,细化科研过程,提炼科研成果。

实践成就了名师也成就了各个时代的大师。

在现实的科研中,很多科研知识象牙塔里闭门造车的产物,文字理论晦涩难懂,脱离实际,貌似学术实为伪科学,经不起推敲,经不起实践,没有实际运用价值。

(三)名师的成功因素——外在环境因素首先,名师的内在因素是人格因素和行为因素,它是主观方面的内容,而名师的外在因素就是他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这是名师成功的外因。

外在因素不容忽视但绝不能片面强调环境因素对名师成长的影响,正如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对环境的影响有精辟的论述:“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自己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太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

”具体而言,环境因素包含家庭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

1.家庭因素现实表现为家庭背景和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以及家庭成员的支持。

人首先离不开家庭,让后才是组织和社会。

家庭因素对名师的影响不可小视,大量的调查表明,大凡名师都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及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氛围,这也是名师成长的软实力,也是不可复制的。

2.组织因素作为教师,其组织就是学校以及上级行政部门,具体为教育导向和其所处的组织的师德师风等等。

学校文化的影响如办学理念、规章制度、文化积淀、学习氛围等都会对一名教师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社会的因素表现为社会文化的影响,对教育的尊重程度,这包括政府和大众对教育的认知,政府的鼎力扶持如在向社会教育宣传上树立教师的形象,大幅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与学校构建合作联盟共同治理,提升本地人民的文化和知识水平,共同构建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帮助学校拓展外联环境,如跨地区教育合作甚至于国外相关地区的教育合作,促进教师的对外交流,而政府出面其力度远远大于学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