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培训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培训


质和服务能力
建立多元化推广服务制度。鼓励和支持农业院校、涉农企业、农 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实行改革进展情况季报制度 (未完成县)
各省农业厅(局、委)于每年的3、6、9、12月的月底
,及时汇总本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进展,将本省 改革进展情况及时报送我司。改革进展情况要说明本 省在该季度的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进展。 要具体附表说明本省实施方案应报县数、上报改革实
设,标准乡镇农技站建设、村级服务站点建设等运行
机制,为在全国大范围推广提供实践经验。
主要试点内容
大学毕业生下乡支农的工作运行机制
探索建立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基层、想做事、能做
事、做成事的工作运行机制。引导素质优良、作风踏 实、吃苦耐劳的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下乡村,实施农 技推广项目,领办农技推广基地,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发挥大学毕业生知识新、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
认定情况及时报送我司,我司将建立改革进展统计数
据库,对各县进行跟踪管理。
实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情况统计制度
每年年底,各省农业厅(局、委)按照农业部的 统计要求,对各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机构建设、队 伍建设、条件建设、运行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统计 ,掌握真实数据,把握工作动态,为做好基层农技推 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奠定基础。2009年基层农技推 广体系情况统计的通知将于今年第四季度下发。
成立工作推进组,白司长任组长、杨司长、刘司长任副组
长,体系处、推广处、教育处、产业处共同承担。 赴重点省份调研、调度工作进展、召开100名基层站长座 谈会,部分省份及专家座谈会; 召开行业司局、部属四站、综合司局座谈会听取意见;
与中编办、财政部、发改委、人保部等协调相关政策,建
立了部际工作协调小组,加强沟通协调,推进政策落实; 根据中央新要求、农业发展新形势,提出工作新思路。
——协议内容
3、加强经费保障。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经费
和履行职责所需工作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使基层农 技推广工资有保障,工作有经费。 4、加强条件建设。积极争取基本建设投入,强化基 层农技推广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和设施设备、交通工具
等的配备。
——协议内容
5、加强科技示范户培育。在本县遴选不少于1000个
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
广体系。
(二)技术推广和培训目标
围绕主导产业,加强示范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的筛选与推广,每个示范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
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加大农业科技示范户的
培育力度,每个示范县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不少于 1000个;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每个示范县建 设示范基地不少于10个;加强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 ,每个示范县每年集中培训农技人员100名左右。
主要试点内容
标准乡镇(区域)农技站建设的工作运行机制
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
运行机制建设和设施条件建设,使其有完善的管理体
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
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 。
主要试点内容
村级服务站点建设的工作运行机制
探索村级服务站点建设机制和模式,使其成为基
主推技术遴选和推广
--程序: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通过专家遴选和评定 --数量:结合当地的实际,即要考虑到主导作用,也 要兼顾品种的多样性和技术的集成性; --推广: 制定主导产业技术推广规划; 制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操作规程,编印技术资料 和技术明白纸。 明确各实施单位和专家、技术指导员的工作职责, 细化年度工作任务,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提高主导 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做好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的跟踪调 查和数据收集,并开展推广效果评价。
度、放活经营性服务、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保证供给履行公益
性职能所需资金,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妥善分流和安置富余人 员。 ——国发〔2006〕30号文件
——中央部署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
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 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
——整合资源
农业科技入户
新型农民培训
科技示范场建设
基层农技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示范
二、主要目标
(一)改革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建立竞争上岗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
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基层农技人员管 理机制,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 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县、乡、村农业 科技试验示范网络,推进示范县构建职能明确、机构
200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示范县项目管理培训
重庆市农委科教处
主要内容:
一、项目来源
二、主要目标 三、实施方法 四、主要内容 五、实施范围 六、经费使用 七、组织管理
Page 2
一、项目来源
——中央部署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要求,明确职能、合 理设置机构 、理顺管理体制、科学核定编制、创新人事管理制
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为基层农
业技术推广机构注入新生力量。
主要试点内容
农技人员素质提升的工作运行机制
在培训学校确认(全国100个)、培训专业设置、
师资力量安排、学员选派、培训管理、培训成绩认可 、提高就业或创业能力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较为规范的 运行机制,大幅提高农技人员培训的有效性。同时, 积极探索基层农技人员学历提升的扶持政策和工作机
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
构。 ——2009年中办发4号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依托,
也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应按照十七届三中全
会精神和国务院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改革建设。关键 是健全机构,改善条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能 力。
——回良玉在农业部向国务院呈报的《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农 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关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
——科教司认真落实中央和部党组的要求和部署
1、争取中编办支持,印发加强乡镇或区域农技推广机构
改革与建设意见(农科教发[2009]7号),对各地提
出工作要求; 2、争取财政部支持,设立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 目(95号文),调动各地加快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3、争取国家发改委支持,制定体系建设规划,落实设施 条件建设资金,真正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三、实施办法
签定项目实施协议书
——总体要求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协议 书”样本由农业部制定,参考使用; 协议书由市农委和项目实施县人民政府签定; 明确双方的工作责任,重点是明确项目实施县的工作 责任; 因改革涉及面较广,建议项目实施县由政府主要负责 同志签字。
签定项目实施协议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按照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 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尽快明确职 责、健全队伍、完善机制、保障经费,切实增强服务能力。 ——2009年中央1号文件
——中央部署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服务能力建设 。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到 公共服务机构。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乡镇事业站所可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 导的管理体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也可实行以上级主管部门管 理为主或按区域设置机构的体制。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 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
制。
主要试点内容
试验示范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工作运行机制
探索基层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与农技人员、种养大
户、周边农民的紧密联系机制,通过试验示范基地开
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
培训工作,真正将试验示范基地建成农技人员的试验 基地、种养大户和周边农民的学习基地、农情信息的 采集基地。
——农业部高度重视
1、部党组将工作职能调整到科教司,实现了推广工作与
体系建设结合,为全面推进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创造了 条件; 2、作为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要内容,孙部长、 危部长、张部长、陈部长四位部长共抓此事;
3、孙部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部领导积极与相关部门协
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
——科教司认真落实中央和部党组的要求和部署
施方案县数、方案已批复县数、正在实施县数、改革
基本完成县数等相关统计数据。
实行改革基本完成县工作报告制度
各省农业厅(局、委)要对改革基本完成县工作进行认
真核实,重点检查是否下发了改革实施文件、是否明 确了公益性职能任务、是否理顺了管理体制、是否合 理设置了机构、是否科学核定了编制、是否强化了财 政保障、是否建立了工作制度等。将核查情况及省厅
——协议内容
1、创新管理体制。明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
定位,加强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科学选择推广机
构的设置方式,强化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责任。科学核定并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 ,确保公益性职能的有效履行。
——协议内容
2、建立工作制度。建立农技人员聘用制度,采取公 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等方式,选择有真才实 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实行农技 推广资格准入;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农技人 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建立农技人员 工作考评制度,实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单位、 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 晋级、业务培训等与考评结果挂钩;建立农技人员培 训制度,根据不同需求,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 ,实施农技人员学历提升,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 素质和服务能力;建立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鼓励和 支持农业院校、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 技推广服务。
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