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之我见

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之我见

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之我见
[摘要]农技推广体系问题曾经是中国农业的“老大难”,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农业部在这个问题上“着力”很大,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得以初步建立,并正在深入推进。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2-0127-0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技术推广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联系科研、教育及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手段,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科教兴农的主要力量,也是政府调控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上做了大量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有关地区、有关行业从实际出发在加强和改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上作了大量有益探索,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相比,与亿万农民的科技服务需求相比,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因此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设进程,坚持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务求实效,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努力开创农技推
广新局面。

一、加强财政供给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政府投资责无旁贷。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

农业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农业的弱质性、风险性以及农业生产效率普遍低下。

而且我国的农业主要以单个的超小规模家庭为主,这决定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成本高。

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在坚持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体、国家财政为推广经费主要来源的前提下,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

二、按照区域化布局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必定朝着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这就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要随着调整,以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按照区域布局,结合本地区的主导特色专业进行设置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按产业发展配备专业农业技术推广员,主要是负责管辖区域内农业科技规划、调研、技术指导与技术推广服务,按产业不同各有侧重。

在管理体制上,在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设立农业推广处和农业推广科。

乡镇政府设立农业推广协调员。

从行政上保障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样可以理顺区县与乡镇技术推广机构的关系,实行垂直管理,由区县推广机构对人、财、物进行统筹管理。

既可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又可避免乡镇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事、资产等干预。

这样可
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思想观念的创新,农业技术服务机制的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创新,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

三、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方法
引入人性思维,以农民的需求为中心,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

要变单向行政命令式、说教式为双向的信息交流式、思想观念的沟通式。

达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的双向互动。

继续重视和发挥培训班、现场会和媒体的传播优势。

大力兴办各种农业示范园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积极利用现代的办公条件,电视节目、互连网、服务热线电话110等传播手段,实施远距离大范围的即时服务,建立数据信息库,根据农民的需要随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方法。

随着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多元化,农民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必须从过去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四、提高推广人员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所从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无论是工作对象、工作时间还是工作内容与劳动方式等方面明显的区别于其它职业。

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人力资源又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各个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活跃的资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将会显著的提高推广工作的效果。

因此,只有不断的探寻适合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自身要求的管理体制,才能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推广事业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