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湟源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汇报

湟源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汇报

湟源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示范县项目工作汇报
为加快推进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湟源县实施了2011-2012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做为试点县,我县高度重视,按照农业部,省农牧厅及项目实施工作要求,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调查摸底、征求意见、制订方案、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环节,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现将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进展情况
(一)、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项目管理
为了保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县长李洪兰担任,副组长由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局长王刚担任,成员单位有财政局、科技局、编办及各乡镇。

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全面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牧局副局长刘利青担任,副主任由畜牧科科长贾生才担任,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

项目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对参与项目的县级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基地负责人、培训结构等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了分工明确,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而且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2011年湟源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2011年湟源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技术指导员及科技示范户遴选方案》、《2011年湟源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2011年湟源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

(二)、成立专家组,加强技术服务
1、健全专家组。

根据项目需要抽调植保、种子、土肥、畜牧兽医技术骨干成立了专家组,专家组由10人组成。

其中,高级农艺师7名,农艺师3名,由6名专家具体负责蚕豆、马铃薯的技术指导工作,由4名专家具体负责奶牛和饲草的技术指导工作。

同时,专家组负责制定了各个产业的技术要点,已发放至技术指导员手中。

2、聘请技术依托单位。

聘请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李吉环站长、省农科院等为技术依托单位,定期或不定期指导我县农牧业生产活动。

同时,邀请青海大学罗教授对我县的专家组进行了专项培训和指导。

3、实行指导员包示范户、示范户包普通农户的工作制度。

每个指导员包10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20户普通农户,全县带动10000-20000户。

目前,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正积极入户指导,科技示范户手册、技术指导员手册正在填写当中。

(三)、确立项目实施内容
1、确定2011年主导产业及主推技术。

根据湟源县的实际情况及县域经济的发展选择蚕豆、马铃薯、奶牛、饲草为主导产业。

同时依据主导产业选择马铃薯机械种植技术、马铃薯早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蚕豆宽窄行种植技术、奶牛人工授配技术、饲草加工利用技术等9项主推技术和7种主推品种。

2、遴选技术指导员。

基于项目要求,制定出《2011年湟源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技术指导员及科技示范户遴选方案》,依据方案指导从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种子管理站、畜牧站、草原站、乡镇遴选出有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100名技术指导员。

其中县级65名,乡镇30名,特岗人员5名。

依据主导产业选择蚕豆25人、马铃薯22人、奶牛25人、饲草28人。

同时,县蔬菜站、农机管理站作为配合单位,积极参与项目的实施。

2、选定科技示范户。

围绕蚕豆、马铃薯、奶牛、饲草四大主导产业,培育1000个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植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种、养殖户作科技示范户,应用先进的科学种养殖技术。

其中马铃薯250户、蚕豆220户、奶牛250户、饲草280户。

辐射带动10000-20000户农民提高种、养殖科技水平。

3、结合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办好田间学校。

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建立10个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以每个基地为依托办好田间学校,将新品种、新技术设立展示标牌,并将每个技术环节以现场会的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将基地变成田间课堂。

同时,选择2-3个示范基地同省上的科研机构合作,将新品种、新技术更好更快的向农户展示及推广。

4、对技术指导员动态管理,建立技术精湛的指导队伍。

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按照技术指导遴选细则,建立一支技术精湛、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的基层农牧业技术指导员队伍,指导好我县的农牧业生产活动。

5、加强宣传报道,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项目实施以来,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宣传、为项目实施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湟源电视台《同期声》、《日月镜》栏目对我县的草业建设作了4期专题报道、西宁电视台对我县的马铃薯示范基地做了专题报道。

同时在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网发表信息3篇。

(四)、明确职责
项目办全面管理项目工作及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

充分整合各方面的技术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做到该项目实施务实、有序、高效运行。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试验示范基地和技术指导员遴选细则、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技术指导员考核细则,示范基地、示范户评选条件,
负责项目检查、验收,对技术指导员、基地检查和考核。

专家组负责该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

制定技术指导方案,编写培训教材,编制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确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等,指导技术指导员培训示范户,集中办培训班、田间学校、组织讲座、巡回讲课等。

技术指导员通过对示范户集中培训、分户指导、田间实地指导等,完成技术指导员工作任务。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大对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把示范基地建设成有辐射力和引响力的科技观摩园、培训基地、品种的展示和主推技术的传播基地。

(二)加大督导力度,加快建设进度。

以技术指导员签订合同和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合同为契机,引起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的重视,让技术指导员按时进村入户作指导,尽快将科技示范户手册相关资料填写完整,并100%发放到位。

从而加快建设进度。

(三)加强培训,增强服务指导。

利用农闲时节,举办多种形式培训班,并深入到田间地头、农牧户家中开展服务指导工作,不但使农牧户在理论上有更深的认识,而且在实践上有较透彻的掌握。

三、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农技人员年龄偏大,技术水平不高,其技术水平和科技素质仍需大力提高。

(二)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属双重领导管理体制,缺乏管理力度,不利于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