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前冲刺三第 1题:解析题某酒店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30000m2,建筑总面积35000m2,项目总投资120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完毕后酒店包括客房、大餐厅、宴会厅、包厢、大会议厅、多功能厅、歌舞厅、酒吧、桑拿浴室等健身娱乐用房及配套设施,另外设有锅炉房(燃油锅炉)、热交换站等配套用房和大型地上和地下停车场。
本工程的用水水源为城镇自来水,室外采用生活和消防合一的供水体系,采用集中热水供应方式,热媒为锅炉管网蒸汽。
本工程排水室内采用雨、污、废水分流制;室外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沉淀处理,食堂含油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后,再与其他废水合流,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本项目距离某国道仅300m,拟建地块内现有一家石材厂和一家临时屠宰厂,本项目建设后,这两家企业均将拆除。
石材厂现有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材加工噪声、粉尘、石材下脚料、废水等,主要污染因子为SS;屠宰厂主要污染来自屠宰废水,污染因子为CODcr,BOD5,SS等,基本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就近水体。
【问题】1.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有哪些?2.营运期的主要废气来源有哪些?3.试进行水环境影响分析。
4.简述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
5.对于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试题解析】:1.(1)根据本项目的项目特点,噪声主要来自建筑施工、装修过程。
(2)建设期间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
(3)噪声源主要产生于施工机械设备,如挖掘机、铲土机、卡车、搅拌机、振捣机、起重机、电锯、压路机、搅拌机等。
2.营运期产生的废气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燃油锅炉烟气和厨房油烟气。
(1)汽车尾气本项目产生的汽车尾气来自车辆进出宾馆停车库或停车场时排放的废气。
主要成分包括CO、NOx等污染物。
(2)燃油锅炉烟气本项目配有燃油锅炉,产生的燃油烟气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SO2、NO2、CO、HnCm和烟尘等。
(3)厨房油烟气本项目建成后餐饮的厨房将排放大量油烟气,这些油烟气须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通过管道高空排放。
3.水环境影响分析应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阶段分别进行:(1)施工期施工期的废水排放主要来自于建筑工人的生活污水和泥浆废水。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若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将给水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因此施工人员产生的粪便污水应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干管;泥浆污水经沉淀处理后可排入附近水体。
(2)营运期本项目的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室内污、废分流,室外污、雨分流,雨水就近排入雨水干管或水体,环境影响较小。
生活污水接入市政干管,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但是,临时的屠宰厂,屠宰废水排入就近水体,给水质带来不利影响。
4.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应分施工期和运营期分别进行分析:(1)施工期施工期间需要挖土、运输弃土、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砖、木材等),工程完成后,会残留不少废建筑材料,加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总体的固体废弃物量较大,这些固体废弃物应当规划运输,送至指定地点处理,不得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制造新的“垃圾堆场”,造成水土流失,严禁就近倾倒在运河内,不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营运期酒店营运期的固体废物来自于客房、餐厅等处的生活垃圾,主要成分为塑料、纸张、一次性洗涤用品、食品残渣等。
因此应当在做好分类收集,合理利用的基础上,生活垃圾进入市政处置系统,则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给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明显。
5.本项目的声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国道交通噪声对客房的影响,一些机械设备的噪声影响等,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缓噪声污染。
(1)加强客房隔声饭店的门窗是环境噪声进入的主要途径,增加窗户玻璃的厚度来增加门窗的隔声量是很困难的和不经济的,可以采用双层玻璃窗和铺设地毯等方式降低噪声。
楼板加厚也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主要是对撞击声的隔绝,如行走的脚步声,家具移动及偶尔掉东西撞击楼板声。
另外可以铺设地毯以缓冲各类撞击,达到隔音的效果。
(2)设备噪声控制酒店营运时,产生噪声的设备有:锅炉房、冷水机房、水泵房、风机房、电梯机房和歌舞厅等,可以对设备采用隔振技术,减少振动沿固体结构向周围环境的传播,比如在设备的基础上加垫隔声材料。
由振动产生的噪声还会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在一些发出强噪声的机房内还要采取各种隔声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另外还可以设置隔声屏障来阻隔噪声的传播,对于某些高噪声设备,可以用隔声小间或隔声罩隔离。
隔声罩实际上就是用隔声屏障将设备完全隔离开。
(3)对于空调系统的措施空调通风系统的噪声对客房产生的影响来自风机盘管和换气扇。
要保证风机和换气扇都紧紧固定,不能有间隙,避免因振动产生噪声。
(4)其他设备的噪声控制客房内发出噪声的电器设备还有冰箱的压缩机、日光灯整流器及使用中的吹风机等,解决以上电器设备噪声所采取的措施就是要购买无噪声或低噪声的设备。
第 2题:解析题山西省某煤矿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
该煤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是一改扩建工程。
井田面积47.5km2。
原有工程包括主立井、副立井、井下运输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与地面生产系统。
本次改扩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矿井新建四个井筒,新增综采和综掘工作面;新建釜山矿井进回风系统,井下排水系统增加部分设备,增加地面空气压缩系统;新建矿井配套选煤厂;新建铁路专用线;建设釜山风井场地联络道路。
在工业场地和釜山风井场地各新建1座生活污水处理站和1座燃煤锅炉房;在蚤山风井场地新增1座矿井水处理站。
改扩建工程完工后生产能力为300万t/a,其中新增生产能力270万t/a。
水环境现状监测表明,该工程受纳水体甲河监测因子中氨氮和氟化物存在超标现象,而在2010年环评阶段二者并未超标。
环评要求原工业场地矿井水处理站停用,原因是认为该处理站工艺落后,要求将该分区的矿井水引往釜山风井场地矿井水处理站一起处理;实际情况是原工业场地矿井水处理站并未停用,矿井水分区处理。
现有2010年环评时期原工业场地矿井水处理站的监测数据,废水排放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工程于2011年9月开工,2012年12月竣工。
经由山西省环保局同意,2013年2月投入试运营。
目前工程产煤量6000t/d。
【问题】1.该工程是否满足验收条件?说明理由。
2.原有矿井水处理站能否继续使用?并说明原因。
3.说出水环境验收需进行哪些部位及点位监测?4.验收阶段能否使用2010年原工业场地矿井水处理站的监测数据?试说明理由。
5.假如矿井水实际产生量比环评预测量小5倍,矿井水处理站规模比环评要求偏小,但处理结果达标,试问这种情况能否通过验收?【试题解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明确规定验收调查运行工况要求包括:(1)对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线性工程以及港口项目,验收调查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或交通量)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短期内生产能力(或交通量)确实无法达到设计能力75%或以上的,验收调查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注明实际调查工况,并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近期的设计能力(或交通量)对主要环境要素进行影响分析。
(2)生产能力(或交通量)达不到设计能力75%时,可以通过调整工况达到设计能力75%以上再进行验收调查。
(3)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对建设项目运行工况另有规定的按相应标准规定执行。
(4)对于水利水电项目、输变电工程、油气开发工程(含集输管线)、矿山采选可按其行业特征执行,在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
(5)对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应分阶段开展验收调查工作,如水利、水电项目分期蓄水、发电等。
工程正常运行一般可理解为:①项目正常生产或运营;②各种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减缓措施正常运行;③企业各项手续齐全。
因此,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中对于水利水电项目、输变电工程、油气开发工程(含集输管线)、矿山采选可按其行业特征执行,在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的要求,该项目满足验收条件。
2.根据题意,该矿井水处理站经监测一直达标,环评要求停用的理由并不充分,也不合理,因此在验收过程中不能盲目针对环评所提措施去落实。
对于该站,应调查其设计使用寿命,收集其监测数据,调查其水质监测记录,根据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在验收阶段,应重新进行验收监测,综合考虑。
3.水环境验收需进行的监测位点有:(1)两个生活污水处理站、矿井水处理站进出口;(2)总排放口;(3)纳污河流排污口上方500m,下游1000m,酌情增加其他断面;(4)附近村庄居民饮用水水井。
4.(1)验收阶段不能使用2010年原工业场地矿井水处理站的监测数据。
(2)因为改扩建工程完工后,试生产期间,水量水质都会发生变化,原有的监测数据不能准确说明该处理站的监测效果。
验收监测是对工程在试生产阶段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进行监测,而且必须是由有CMA认证的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5.应根据地质资料进一步预测矿井水产生量增大的可能性,或根据同一地质单元生产稳定的矿井的产水量进行类比、核算。
如果进一步预测后矿井水产生量确实很小,或根据同一地质单元生产稳定的矿井的产水量类比核算结果也较小,则建议通过验收,但要提出加强观测,或适时扩大矿井水处理站规模的建议。
第 3题:解析题某地铁工程总投资83.82亿元,线路正线全长19.2km,全部为地下线,17座车站,均为地下站,平均站间距1146m,最大站间距1520m,最小站间距805m,车辆段占地总面积约25hm2,主要承担车辆停放及日常保养、车辆检修、列车救援、设备维修、材料供应和技术培训等任务。
营运时间拟定为5:00-23:00,全天营运18h,其余时间用于设备维护和检修。
初期、近期、远期均拟采用6辆编组,高峰时段分别以5min(12对/h)、3.33min(18对/h)和2min(30对/h)为间隔。
设计最大运能分别为初期1.44万人/h,近期2.59万人/h,远期4.32万人/h。
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疏干降水,同时还涉及施工拆迁和城市道路的局部开挖、弃土的堆放等。
【问题】1.施工期和营运期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2.请简述对地铁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3.简述施工期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4.简述施工期环境空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5.简述营运期噪声、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试题解析】:1.(1)在施工期可能产生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弃土、施工废水、地下水疏干以及阻碍交通等影响。
(2)在营运期可能产生车站风亭异味、车站风亭和车辆段噪声、列车运行振动、车站生活污水、车辆段维修洗车生活废水、地下线路对地下水阻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