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情感分析
情绪的表现形式:高兴、生气、痛苦、憎恶、 恐惧等。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1)主观体验 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不同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这就构成了情绪情 感的心理内容。
如高兴和恐惧的内在感受不同,痛苦和惊奇 的内在感受不同。
(2)外部表现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 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包 括三种表情: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如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 可以提高认知成绩。
消极情绪的破坏作用:如恐惧、痛苦等消极情 绪水平越高,认知活动成绩越差。
积极情绪使行为开放,容易看到事物美好一面, 愿意接纳事物。
消极情绪使个体感到悲观、失望,接纳程度下 降,攻击性增强。
(4)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 想的功能,并通过表情来实现。
例如:
婴儿出生头一个月就有至少三种表情: 一般的痛苦、舒适、对环境感兴趣,即使 是聋儿和盲儿,也有同样的表现。
成人生活中,遇到危险时发出的大声 呼救和恐惧的表情,即进化而来的适应性 行为和求生手段。
(2)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的基本 成分。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最佳的活 动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完成工作。
第 八讲 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和功能
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
的行为反应。
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 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个体的需要时,个体就会产 生积极的、肯定的情感;否则会带来消极的、否定 的情感。如个体为自己的作品获奖感到高兴,为失 去亲人而感到痛苦。
作为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语调不同可能 表达的信息不同。
在一些场合,只能用表情来传递信息。如婴 儿只能用表情来表达需要,获得成人关注。
(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主要包括情
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 两极性:指情绪的维度特征的变化幅度,表现为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情绪的积 累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情感通过情绪得以表达, 如对母亲的感激,往往在特殊的时候表现出来。
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 度,在情绪中蕴涵着情感。例如接受喜欢的花很 兴奋,就蕴含着对美的欣赏之情。
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 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典型的有三 种:
1、心境: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使个体对所有事物都有着同
样的态度体验。
心境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这取决于客观刺激和 人格特征。如失去亲人引起长时间的郁闷;性格内向 的人更易受刺激的影响。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生活、人 际关系等。心境对人的一切活动都有影响:如消极悲 观,这既会降低活动效率,同时也有害于身心健康。
施洛伯格的情绪三维模式图
普拉切克的情绪三维模式
(2)四维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1977)提出情绪四 维理论:
愉快度: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
紧张度: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包括肌肉紧 张和动作抑制的程度。
激动度:个体对情绪情境的突然出现缺乏预 料和准备的程度。
确信度: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
(三)情绪的状态
2、情绪维度的理论
(1)三维理论
冯特(1896)的三维理论:愉快——不愉快;激 动——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具体的情 绪都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不同位置上。冯特的论 点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的基础。
施洛伯格(1954)三维理论:愉快——不愉快; 注意——拒绝;激活水平。如图所示。
普拉切克(1970)三维理论:强度,相似性,两 极性。如图所示的倒锥体。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
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 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 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沉、 语速慢等。
表 情 图
身 体 姿 态 图
(3)生理唤醒
情绪和情感也会引起生理反应,涉及广泛 的神经系统。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 是不一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正常;而恐 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 等。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都与特定的主观愿望和需要相联系, 统称为感情。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的需要与情境相 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神经机制的活动过程。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 往随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和消失。如高 兴时手足舞蹈,愤怒时暴跳如雷。
情感指某种体验和感受,常用来描述稳定的, 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热爱,对母亲的 感激,对美的欣赏等。
两种对立的状态。如: 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即积极情绪提高活动
能力,消极情绪减弱活动能力。
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激动为外显的、 强烈的情绪状态,如狂怒、大喜;平静指的是平 稳、安静的情绪状态,是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 和工作状态。
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 愠到狂怒。
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情境紧迫,又没 有准备,应变能力差,则容易感到紧张。
如:适度紧张和焦虑可以成为行为动力,使人积极 思考,解决问题。
情绪对内驱力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 们行为的强大动力。如在缺氧环境下,想到自己心 脏不好,感到害怕,于是就产生了强大的驱动力量, 使自己赶紧脱离现场。
(3)组织功能
斯若夫(Sroufe,1979)提出情绪作为脑内的 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表现为:
2、激情
这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 状态。
通常由重大事情引起,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突 如其来的危险引起的异常恐惧等。
激情常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如 盛怒时,全身紧张,怒发冲冠;狂喜时的手舞足蹈, 声嘶力竭等。
激情状态下,人常出现“意识狭窄”现象,但虽 然自控能力减弱,还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因此不能 以此作为不良后果的推脱。
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重大成功时兴奋,有很 大的激励作用。
3、应激
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