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全解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全解

基坑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铁路合肥南站配套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1、5 号线和4号线车站基坑开挖施工。

二、作业准备2.1 施工现场准备(1)结合场地特点及总体规划,做好现场“三通一平”,并对钢筋场等区域进行硬化;(2)修建必要的临时生产设施;(3)合理安排施工、生活的电力配给,架设和布置动力和照明电路;(4)做好施工场地内的临时排水系统,将经过处理的废水排放到允许的城市污水排放系统中;(5)组织设备进场;(6)组织材料进场。

主要施工机具设备配备及人力安排见下表:2.2 施工技术准备(1)设立监测点根据图纸要求制定基坑开挖专项监测方案,根据图纸和方案要求现场布点,及时测定初始值,且不少于两次,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应根据监测对象的有关规范及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2)原材料实验制定符合本工程的材料试验计划,根据工程施工的进度安排进行前期材料试验,包括钢围檩,钢支撑和锚索等;(3)设置测量控制点针对基坑开挖及围护结构施工,在现场设置导线点及水准点,保证施工期间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测量作业,及时指导施工;(4)设备报检开工前检查进场设备出厂合格证、校检证明等,及时进行设备报检。

三、土方施工筹划基础土方开挖遵循“竖向分层、水平分段、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及时封底”的‘台阶开挖模式’施工原则,同时采用放坡开挖的形式。

从1、5 号线北段明挖段开始放坡(坡率10°)至4号线,4号线分别从东西两侧工作面分台阶开挖,全部开挖完成后继续分台阶由南向北放坡开挖与1、5 号线交叉部分和1、5号线北侧。

除端头井位置,4号线每开挖15米分为一个台阶,1、5号线每20米一个台阶,具体台阶划分见:车站开挖分层深度表、车站开挖形象进度图。

图中汉字数字表示开挖顺序。

一二三四五六二三四五六七三四五六七八四五六七八四五六七八九四五六七八三四五六七八二三四五六七一二三四五六图3-1 4号线车站开挖施工形象进度图图3-2 1、5号线车站开挖施工形象进度图车站开挖平面示意图如下:JKIHGFEA B C D D C B AD图3-3 车站开挖形象进度平面示意图图中字母顺序表示开挖顺序。

基坑开挖时,主要使用普通反铲挖掘机作业,使用16方容积的载重汽车出土,汽车便道放坡10°,根据现场出土情况可适当调整,1、5号线内坡道设置宽度10米,两边土体根据台阶法开挖的同时,坡道两边保持1:1 的边坡。

开挖4号线时每段配备一台长臂勾机配合挖土,以加快施工进度,并避免阴雨天气时因坡道湿滑,车辆无法爬坡造成停工。

在开挖至1、5号线北端无法进行放坡开挖时采用台阶法开挖,最后土方用长臂勾机挖掘。

施工场地内修建临时施工便道,通过便道将施工区与市政道路连通,渣土外运至业主指定的弃土场,最大运距12公里,沿线均为市政公路,道路通畅。

开挖时应控制开挖深度,避免超挖,每次开挖至支撑或锚索中心向下1米位置为准,每个台阶开挖完成后马上架设钢围檩或安装锚索。

存在钢支撑的位置,钢围檩架设完成后,边挖边架设钢支撑,每开挖一孔架设一道钢支撑。

开挖示意图如下图。

钢支撑钢围檩图3-4 基坑开挖示意图四、土方施工一般原则(1)采取考虑时空效应的基坑开挖与围护技术,合理确定施工单元数,并根据监测结果不断调整优化施工参数。

遵循分段、分层、纵向放坡开挖,以减小围护结构变形,确保周边环境稳定;(2)土方开挖过程中,密切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切实减小围护结构、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变形。

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3)加强对地下水的处理,采取开挖排水沟、集水井集中抽排的方法疏干地下水,且应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放坡开挖时,应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4)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挖土;(5)尽量缩短围护结构暴露时间,土方开挖满足混凝土结构施作条件后,即展开混凝土结构的施工;(6)白天尽量安排挖掘机进行土方倒运工作,晚间集中运输,减小临时弃碴场压力,加快施工进度。

五、基坑开挖技术标准基坑开挖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见下表。

六、土方开挖施工流程开挖及支撑施作工艺流程见“图6-1开挖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图6-1 开挖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流程框图(1)A区第一层开挖在完成围护桩施工及开挖准备工作后开始进行土方开挖,围护结构钻孔桩及旋喷桩施工见围护结构施工专项方案。

从断面和剖面可以看到,A区第一层即一区,直接用勾机在地面开挖后装车外运。

完成一区开挖后马上架设钢围檩,边架设钢支撑边开挖下一层土方。

一二(2)A 区第二层及 B 区第一层开挖即剖面图中的二区,开挖出位置后马上架设钢围檩,边挖边架设钢支撑,每挖出一个 支撑下方位置,马上架设该道钢支撑。

一二 三 三 四(3)按剖面图中的序号依次开挖直至开挖到 1、5 号线车站和 4 号线车站交界位置, 先清理 4 号线车站 D 区底部渣土,首先完成 4 号线开挖,为 4 号线主体施工提供条件。

4 号线开挖过程中,每 15 米一个台阶,边挖边支。

二三四 五二(4)4 号线开挖完成后,由南向北沿坡道分台阶分层推进开挖,边挖边支,每20 米设置一个台阶。

(5)完成H区开挖后,因坡度问题坡道无法继续使用,此时开始以K区为中心,两边向中间分台阶开挖,开挖过程时刻注意边挖边支,挖支结合。

J K I H(6)最后,剩余土方用长臂勾机从挖除,至此完成土方开挖。

K七、基坑开挖的其它事项(1)开挖时应做好基坑排水,开挖过程中管井降水一直进行确保基坑在坑底下2m以上部分无地下水,开挖过程中地表水采用边开挖边排水的方式进行排水,当挖至基底标高后,在适当位置设置临时集水井,及时抽排坑内集水,确保开挖过程中的土体和基底的干燥,保持基底强度及完整性不受破坏;(2)基坑内侧的墙身凸部分,必须凿除,并对出现的渗漏水亦及时进行封堵;(3)基坑开挖至钢支撑设计高程后,要及时进行钢支撑安装工作,钢支撑安装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开挖土方,以保证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4)严格控制基底的开挖标高,避免超挖,设计基底标高以上30cm的土层,采用人工清底,以免破坏地基的整体性。

对局部超挖用碎石、砂或砼填充。

基坑开挖及支撑完成后,及时浇筑30cm厚素砼垫层;(5)施工过程中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

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6)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注意:a、基坑顶面周边严格控制堆土或重型机械临边行走;b、加强现场管理设专人指挥,防止挖掘机碰损钢支撑;c、实行信息化施工,加强施工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驻地监理和业主研究处理。

(7)外运弃土车站主体结构土方约 170700m ,按每台 16 方自卸车每天运 18 趟,每日运输方量大约 288m ,拟投入 20 台 16 方自卸车外运弃土,每天出土方 5760 m ,可满足外运土方任 务。

为保证市内清洁,防止车辆漏、掉泥土,运输车辆采用无锡市散体物料运输车。

对流 状泥土必须凉晒后装运,泥土、泥浆不得混装。

车辆出场前,必须用高压水冲洗,使车辆干净,车轮清洁,不污染路面。

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路口,设专人防护,统一指挥,及时疏导行人及车辆。

八、井点降水本基坑施工降水采用井点降水。

在基坑内部布设降水井点,降水布置原则为:附属结 构基坑降水布置为按中轴线水平位置 6~10 米,降水水位在坑底 1 米处,主体基坑纵向设 两排,纵向间隔 20 米,横向 4~6 米,管井施工布置前应设两口试验井,进行抽水试验, 根据试验所得参数进行管井设计间距调整,降水井直径 600 毫米,内设直径 400 毫米图 8-1 管井大样图套管,降水管井深度在基坑底板以下 9 米。

套管与降水井间充填粗砂,地面下 2 米用粘土填充密实。

基坑底以下井管壁上梅花型布置透水孔,外部包覆双层滤网,防止基底地 层颗粒流失。

3 3 3基坑降水过程中设置观测孔对地下水进行动态监测,并控制抽水中的含砂量满足规范要求。

8.1 施工技术要求(1)基坑开挖前要进行降水试验,并提前降水以固结开挖土体。

降水试验结果及时报设计单位审核,以确定降水设计的可行性;(2)在车站整个施工阶段,采取不间断的降水井降水措施(备用应急电源),保证基坑内不积水。

对渗透系数差异较大的土层,施工期间密切注意流沙、流土或管涌等不良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降水井施工采用旋挖钻机成孔,钻进深度根据降水试验及实际地层进行调整,安装井管。

井管安装应在井孔钻成后及时进行,以防塌孔。

安装井管必须保证质量,不得出现倾斜、弯曲。

下管后,即填滤层材料,要随时测量滤料面的高度,以了解填入的滤料是否有堵塞的现象。

填滤料要均匀、连续的进行;上述工作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洗井。

洗井前先用抽筒将孔内的泥浆抽出。

然后用压缩空气洗井法进行洗井。

方法是用多级泵将水以很高的速率冲向井壁,将砂砾带到井外。

冲洗时,要自下而上分段冲洗;(4)降水井布置完成后,及时布置坑内的水位观测井,设专人对地下水位进行检测;(5)在基坑开挖前开始降水,降水分3次进行,每次降水为设计深度的1/3,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录。

严格控制每次降水的深度和降水的时间,降水深度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原则,严禁超抽;(6)土方开挖后,可分节将基坑内降水井的一部分卸下,并在其上部用特制的铁盖子进行封盖。

避免挖土时有土落入降水井。

降水井的水统一抽至主排水管流至排水明沟经沉淀池排入市政管网;(7)每座井内放置潜水泵一台,将水排至主排水管中,排水管中的水可做养护,清扫等用途,其余可通过沉淀池排入市政管网;(8)设备要求:a、每个集水井配备一台水泵,雨季施工时,要增加排水设备,保证满足施工需要。

排水泵选用潜水泵、深井泵,所选水泵扬程和出水量要通过试验确定,满足降水设计要求;b、项目配备400KW发电机应急,在停电时使用,保证降水不中断。

(9)在结构顶板施工完毕之前,基坑内要一直保持降水至底板以下,待顶板结构施工完毕并覆土完成后方可拔除井点管、进行井点封堵,停止降水。

井点废除后,立即回填井点,妥善封孔;(10)降水施工沉降观测在降水工程实施前,对施工区域周围建筑布设相应的沉降监测点。

施工降水中对其进行连续监测,若累计沉降量接近预警值(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确定的不同预警值)时,及时上报并采取保护措施,确保基坑施工与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8.2 井点降水通病和预防措施现象:抽出的地下水始终不清,水中含砂量较多,基坑附近地表沉降较大。

原因:井点滤网破损,井点滤网孔径和砂滤料粒较大。

失去过滤作用。

土层中的大量泥砂随地下水被抽出,滤层厚度不足。

预防措施:下井点管必须严格检查滤网,发现破损或包扎不严密应及时修补,井点滤网和砂滤料应根据土质条件选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