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所得税的差异及其变化原因2007年3月16日,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这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取代之前旧的所得税的两部法律。
新法在很多方面与原来的不同,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纳税人,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纳税人为独立核算内资企业,而不适用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以企业法人作为纳税人,适用内、外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纳税人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有无限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负有限纳税义务,划分的标准是注册地和实际经营地;改变了以往内资企业所得税以独立核算的三个条件来判断纳税人标准的做法,即企业设有多个不具有法人资格营业机构的,实行由企业法人汇总纳税。
第二,税率,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无实际联系的,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
原基准税率为33%,新税率设定为25%,同时,明确了对非居民企业取得的应税所得额适用20%的税率,明确了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三,应纳税所得额概念变化,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额的依据。
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四,收入结构变化,《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应税收入包括七项: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收入。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税收入
包括九项: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
新的所得税制不仅消除了重复界定问题,而且更详细规范。
‘
第五,税前扣除项目变化,《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税前扣除项目包括:成本、费用、损失;《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税前扣除项目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统一的工资扣除标准、捐赠扣除办法、开发费用扣除标准。
第六,税前不可扣除项目变化,《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了八项不得在税前扣除:资本性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的财产损失、各项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助性捐赠、各种赞助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企业所得税法》对此进行了调整,也规定了八项不得在税前扣除: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企业所得税税款、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税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赞助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七,税收优惠变化1.税率优惠。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于享受优惠税率的企业将在未来几年实行过渡税率。
例如宁波远大沥青有限公司从02年开始获利,开始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率,07年实行15%的企业所得税加1.5%的地方企业所得税。
从08年开始有5年的过渡税率,依次分别是:18%、20%、22%、24%、25%,不再交纳地方所得税。
2.免税收入。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①国债利息收入;②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③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④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3.免税、减税所得。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①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②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③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④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第八,特别纳税调整,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纳税调整的规定有:①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②
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税务机关与企业协商、确认后,达成预约定价安排;③企业不提供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资料,或者提供虚假、不完整资料,未能真实反映其关联业务往来情况的,税务机关有权依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④由居民企业,或者由居民企业和中国居民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低于本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税率(25%)水平的国家(地区)的企业,并非由于合理的经营需要而对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的,上述利润中应归属于该居民企业的部分,应当计入该居民企业的当期收入;⑤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⑥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
新旧所得税变化原因有:
1、 目前税制改革适宜的目标是减税,所以针对所得税优惠改革
了。
2、 外来挑战的竞争压力推动所得税改革,要与国际接轨。
3、 企业所得税合并,体现国民待遇原则。
4、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
5、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没
有宏观调控,税制改革是当前整个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而所得税在税制改革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现在的分配关系,
包括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既不
合理,也不规范。
这样的分配机制必然带来人们在工作上、
认识上的许多问题。
税收对本质上讲是处理分配关系的,所
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制是十分重要和十分紧迫的。
6、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我国经济是国际经济的有机组成部
分,因此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要有规范,包括税收也有规范,
而且要与国际惯例衔接。
改革初期我们形成了现行的一些税
收条例,今天来看有一些是继续适用的,有一些是需要改进
的,需要用一些新的条例来代替它。
对内对外实行的两套税
制也需要尽快并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