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个性心理特征

第八章 个性心理特征

第八章个性心理特征第一节能力一、能力概述•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和活动密切相关。

一方面,能力在活动中发展并表现在活动之中。

另一方面,从事某种活动必须以某种能力为前提。

能力的分类1.按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按照活动中能力的创造性大小把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按照能力的功能可把能力划分为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能力与知识属于不同现象和范畴。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能力是为顺利完成活动而在个体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技能是一种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而能力是针对进行活动的可能性而言的。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发展速度不同。

知识、技能的掌握较快,而能力则要以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并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

二、能力的个别差异(一)能力类型的差异(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超常儿童低常儿童(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才早熟中年成才大器晚成能力类型的差异1.知觉方面有分析型、综合型和分析综合型。

2.记忆方面有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

3.言语和思维方面有形象思维型、抽象思维型和中间型。

三、能力的测量能力测量是使用经过检验证明具有一定信度、效度、稳定性的标准化的能力测量量表,来对一个人能力的发展水平及其倾向性加以鉴定,并用数值加以标志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

也就是说给一个人的能力发展水平和状况“指派数据”有一般能力测量、特殊能力测量和创造力测量。

一般能力测量也叫智力测量,是用一定的智力测量量表来衡量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或手段。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有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量、韦克斯勒智力测量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通常人们对智力水平高低进行下列分类:智商140以上者称为天才,智商120-140为最优秀,100、110、120为优秀,90-100为常才,80-90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60-70为轻度智力落后,50-60为愚鲁,20-25为痴鲁,25以下为白痴。

特殊能力测量也叫专业能力测量,主要用来测定个体某方面特有的潜在能力。

主要的特殊能力测量有音乐能力测量、美术能力测量、表演能力测量、数学能力测量、文书能力测量、机械能力测量、飞行能力测量、管理能力及其它特殊能力的测量。

特殊能力的测量主要用于职业定向指导、就业人员的筛选和安置及有特殊能力儿童的发现和培养。

创造能力测量的内容不强调对现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强调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超乎寻常的独特性。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创造力测验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散性思维测验、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和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

四、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一)能力的形成遗传素质环境与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二)能力的培养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生理基础、自然前提和物质条件,它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

环境与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客观条件,它规定着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现实水平。

社会实践活动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儿童智力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离不开人的自觉能动性。

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

能力的培养1.重视早期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3.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5.根据能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第二节气质什么叫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

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

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1.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气质具有天赋性,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一、气质概述(一)气质的生理机制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根据自己的医学实践,提出了“体液理论”,这是最早的有关气质的学说。

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黄胆汁(产生于肝脏)、血液(产生于心脏)、粘液(产生于脑)和黑胆汁(产生于胃)。

根据人体内这四种体液的混合比例,哪一种占优势,就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

一般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

体型说德国心理学家克瑞奇米尔根据对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提出按体型划分人的气质类型的理论。

他把人的体型分成三类:肥胖型、瘦长型和筋骨型。

认为体型决定人的气质特点。

还认为三种体型与不同精神病的发病率有关。

肥胖型的人较多出现狂躁症。

瘦长型的人较多出现精神分裂症。

筋骨型的人较多出现癫痫症。

血型说日本学者古川竹二认为血型决定气质类型,可分为A型、O型、B型、AB型。

激素说柏尔曼等人根据人的某种腺体分泌激素的多少,把人分为甲状腺型、肾上腺型、脑垂体型、副甲状腺和性腺五种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的、稳定的组合,构成强、不平衡型(兴奋型),强、平衡、灵活性(活泼型),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弱型(抑制型)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分别与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二、气质的类型与测量(一)气质类型及其特征鉴定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气质类型的基本特征①胆汁质②多血质③粘液质④抑郁质(二)气质类型的测量①观察法②条件反射法③测验法鉴定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鉴定人的气质类型是对表现为心理特征的神经系统的感受性、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倾向性等六个因素的特性进行鉴定。

胆汁质属于兴奋而热烈的类型。

这种气质类型的人,行为表现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敏捷果断、反应迅速强烈;但性急暴躁、任性、容易冲动。

其显著特点是兴奋性强、不平衡、外倾。

多血质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

这种气质类型的人,行为表现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思维敏锐、善于交际、适应性强、性格开朗、动作灵活;但往往粗心大意、情绪多变、兴趣易转移、轻率散慢等。

其显著特点是灵活性强、外倾明显。

粘液质属缄默而沉静的类型。

这种气质类型的人,行为表现安静稳重、耐心谨慎、自信心强、善于克制、沉默寡言、反应缓慢、情绪隐蔽;但往往固执、保守、精神怠惰、缺乏生气、动作迟缓。

其显著特点是安静、内倾。

抑郁质属呆板而羞涩的类型。

这种气质类型的人行为表现孤僻、自卑、羞怯、动作迟缓、反应缓慢、敏感多疑、情绪隐蔽而体验深刻;但感受性高,善于观察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节,富于同情心。

其显著特点是敏感、孤僻、缺乏自信心、内倾。

气质类型的测量——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观察者的言行表现,以了解其气质特点的一种方法。

气质类型的测量——条件反射法条件反射法是指在实验室里,运用一定的实验仪器对被试在形成或改变条件反射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神经活动特征进行观察记录,从而了解和确定其气质类型的方法气质类型的测量——测验法运用气质调查表来测定人的气质类型,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研究气质的意义•有利于正确认识气质的本质属性,减少对气质类型的偏见。

•有利于正确认识气质类型的社会价值或意义•有利于科学地认识气质的职业适应性,为职业选择和人才选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气质类型为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活动提供了可能性和有利条件,也就是说气质具有一定的职业适应性。

•有利于了解学生气质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1.教师要正确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

2.发扬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3.指导学生善于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第三节性格一、性格概述什么是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与能力•性格和能力是有区别的。

能力反映一个人的智慧特征,是决定心理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条件。

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

•性格与能力的联系表现在能力影响着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性格也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性格与气质——区别•性格与气质的区别表现在:首先,性格主要由天的因素决定,而气质主要由先天的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决定。

其次,气质与性格相比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再次,气质反映一个人的自然实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实质,有好坏优劣之别。

性格与气质——联系•性格与气质的联系表现在:首先,气质使性格带有某种独特的色彩。

其次,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再次,性格对气质也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的某些特征,使之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二、性格的结构特征(一)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二)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性格的的意志特征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是性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的性格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主要体现在:对待社会、集体、他人态度的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在:在感知方面有被动感知型、主观观察型、详细罗列型和概括型等等。

在想象方面有幻想型和现实型,主动想象型和被动想象型等等。

在思维方面有独立思考型和盲目模仿型,灵活型与刻板型,创造型与保守型等等。

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

性格的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意志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表现在一个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个人是否有明确的行为目标方面的性格特征。

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自制力强弱方面的性格特征等。

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在经常和长期的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三、性格的形成(一)遗传的作用(二)家庭的影响(三)学校教育的作用(四)社会环境的影响(五)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遗传的作用•人的神经系统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人的气质影响着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

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的方针、内容、方法,教师的榜样、态度,学校的校风、班风、传统、规章制度、师生关系、团队生活、课外活动等,都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形成。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性格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主体把其接受的外部社会要求,逐渐内化为自己内部要求的过程。

如果外部要求与自己的态度相吻合,就可能转化为内部要求,并见之于行动,形成自己的态度体系和稳定的行为方式。

如果外部要求不符合个人的需要和动机,那么客观的要求就很难转化为内部需要,也就不能形成个人的性格特征。

六、气质的测量气质表现在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中,可以通过对人的行为特征的观察和了解来评定一个人的气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