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流量经营-背景篇 (2)三大运营商流量套餐策略对比 (2)中国电信vs中国联通(网络覆盖与终端策略) (3)第三方流量的贡献 (3)网络扩容与收入的关系 (4)流量经营-思路篇 (4)移动互联网流量的三大属性以及属性的三大跃迁 (4)流量经营出发点及归宿点 (5)流量经营总体思路 (5)流量经营的两大基础三大方向 (6)流量的四大驱动力 (6)流量经营的能力基石 (7)流量经营的商业基石 (7)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关键 (8)智能管道总体思路 (8)四网协同发展定位 (9)平台与应用相关思路 (9)流量经营-具体策略篇 (10)套餐策略 (10)网络策略 (14)用户策略 (16)业务推广策略 (16)终端策略 (17)流量价值策略 (18)管道智能策略 (19)综合策略 (23)对外借鉴 (26)流量经营-案例篇 (27)国外运营商流量资费8个特点 (27)标杆企业策略对比 (28)国外运营商套餐策略 (28)奇虎360的商业模式分析 (29)SKT: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协同致胜 (30)KDDI:向互联网开放终端,成功推进破坏性创新 (30)Vodafone:善用互联网,“借鸡生蛋”与“借船出海” (31)UC浏览器 (31)其他 (32)流量经营-背景篇三大运营商流量套餐策略对比中国电信vs中国联通(网络覆盖与终端策略)第三方流量的贡献网络扩容与收入的关系流量经营-思路篇移动互联网流量的三大属性以及属性的三大跃迁流量经营出发点及归宿点流量经营总体思路流量经营的两大基础三大方向流量的四大驱动力流量经营的能力基石流量经营的商业基石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关键智能管道总体思路四网协同发展定位平台与应用相关思路流量经营-具体策略篇套餐策略不同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目前更多的将焦点放在流量套餐的变革上。
可以说,三大运营商的流量经营策略,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更多的关注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的创新,即流量价值的提升,而中国联通方面更多的焦点还在于流量“手段”的变革,即流量本身运营方式的创新。
业内人士认为,提升流量价值需要运营商对于用户以及流量本身进行区隔,实现不同用户、不同终端、不同业务的差异化收费,将流量的价值精细化。
而以流量为手段直接兑现价值,是指运营商将流量作为实现价值的辅助手段,利用流量的低价甚至免费吸引用户使用运营商本身的业务。
如中国联通推出的“随意玩”,赠送免费定向流量等。
中国电信OCS应对3G时代流量经营:OCS在线计费系统对于推动3G数据业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两种方式从不同角度全面推进数据业务的发展。
第一,提升计费能力,套餐自动升级,让用户敢用流量。
套餐自动升级可以消除用户无法放心使用电信大数据流量业务(如天翼视讯、天翼空间、天翼阅读等)的后顾之忧,有利于电信数据业务的发展,使套餐推广更加人性化,无需用户到营业厅频繁变更套餐。
第二,增加计费方式,实现内容计费,提升电信产业链价值。
OCS新增内容计费方式,可以提供满足内容产品进行差别化计费需求,使业务的差异性和业务的不同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
内容计费的资费模式主要类型有五种:基于内容价值的按时长计费、基于内容价值的按事件或者动作次数计费、基于内容价值的按数据流量计费、基于内容价值的按QoS计费,以及上述方式的组合计费。
3G数据业务组合计费为了应对不断发展的3G数据业务以及用户多变的需求,在线计费系统OCS需要在把控内容计费、细分消费人群、融合捆绑业务方面有所延伸,制订出符合不同群体的3G套餐资费,最终实现组合计费,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类需求。
按照流量费+信息费、按时间计费、按内容计费这三种方式,OCS均可以进行组合。
网络策略用户策略业务推广策略终端策略流量价值策略管道智能策略上海移动副总工程师孙达认为,这种情况下,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道资源最大化就是流量经营首先要提出来的问题。
首先,它需要可以进行合理分配;第二,它要把移动互联网用户来源和信息来源打通;第三,在网络里要做一个流量控制系统;第四,还要有一个是分配系统,它会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页面,把页面推到离终端最近的一端,从而使得资源效率更高,通道更为合理。
流量经营并不等于经营流量费,它需要一种更加精细化的运营,这是一个涉及整条通信产业链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流量无疑是运营商在3G时代的主要价值载体,但是这一价值如何实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思路:其一在于对于用户以及流量本身进行区隔,实现不同用户、不同终端、不同业务的差异化收费,将流量的价值精细化;第二种模式则是将流量作为实现价值的辅助手段,利用流量的低价甚至免费吸引用户使用运营商本身的业务,如此前中国移动相关业务中常常打出的WAP流量免费的促销手段。
相比之下,前者更趋近于运营商智能管道的定位,后者则对运营商多业务的经营能力有着较高要求。
2009年9月,合作开发的EVDO流量监控平台开始在内蒙古电信上线运行。
EVDO流量监控平台在网络分析层面,提供包括小区、基站、BSC、PCF等设备资源的分析数据,并有效控制到具体的设备和终端;在业务分析层面,对各个层面网元设备承载的业务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对P2P、HTTP、IM、在线视频等多项业务应用生成了丰富的统计报表,并根据网络负荷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手段,形成了“彩色管道”的可视化管理。
要实现流量经营,就必须对现有的通信网络进行改造,而这种改造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更是关键:无论是网络的整体架构还是具体业务的管理模型都需要进行变革。
而在未来融合的网络中,对于数据流量的分析能力更是至关重要。
目前已经有多种新技术和解决方案问世,它们将成为运营商流量经营的技术依托。
将云计算技术引入移动网络成为目前网络发展的趋势之一。
以中国移动的C-RAN为例,基带池集中后的云化是C-RAN的标志。
针对提供差异化服务、资源疏导、即时业务流量管理等方面,PCC架构可根据不同的条件作出动态调整,以应对移动互联网中出现的各种流量问题。
PCC架构在移动互联网流量控制方面的优势已经引起了运营商和厂商的共同关注。
移动网络部人士称,为加强无线网络资源管理,在试点经验上,中移动在2011年将分阶段推进策略计费控制PCC功能的现网部署。
在下阶段的TD-SCDMA和TD-LTE网络建设中,也必将实施PCC的部署。
如何管理数据流量,是流量经营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目前业内已经出现了多种流量识别、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其中最被给予厚望的就是思科提出的Netflow技术。
综合策略细分客户群,精细运营。
首先,运营商要把握影响客户流量消费的关键因素,如终端类型、应用类型、资费模式、客户特征等,对这些因素进行细分和定量分析,以3G客户消费导向为中心,采取相应的精细化流量经营策略,创新流量经营模式。
运营商要通过分析用户喜爱的3G产品的特征,挖掘用户需求潜力,分析出最适宜推送的时间、地点和目标人群,推送热门的产品免费体验,使用户感受到3G带来的价值,这样才能激发用户的使用意愿,从而激活零流量用户。
锁定低流量、非流量套餐用户,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通过免费3G体验、赠送流量等方式,推荐与其消费能力相匹配的流量套餐。
在用户正式使用后,实时监控用户流量变化情况,定期告知用户套餐流量使用情况,让用户无后顾之忧,从而提升这部分低流量人群的流量使用。
产品先导,终端拉动。
在3G产品的设计上,中国联通开创的“ABC”套餐模式契合了不同类型3G用户的消费选择,为流量经营的产品设计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本。
在流量经营中,运营商要想刺激流量消费,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要研究用户的消费需求,制定个性化、订单化、叠加式、优惠套包、组合式的流量产品消费模式;在产品设计方面,要转变2G资费的设计模式,要通俗易懂,让资费套餐可量化、可直观体验并清晰化。
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GPS导航仪、游戏终端等专用移动接入终端在如今的3G时代日益多样化,在线音乐、社交网络等业务也逐渐体现出市场价值。
运营商可以通过流量嵌入终端、流量嵌入业务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第三方优势终端或业务提供商的影响力,借助他们的平台来拉动流量消费。
运营商还可以基于对不同终端、业务、平台、应用的感知来提供不同的经营策略。
营销驱动,提升应用吸引力。
3G业务呈现多样化,围绕“用、玩、看”三类消费,运营商应深入分析用户的3G应用下载和使用的热点区域如交通类用户、餐饮类用户,根据用户的特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宣传热门的应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活动。
全面改进服务,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
良好的客户体验是促进客户持续、有效地进行流量消费的基本保障。
3G时代不能一个企业唱独角戏,运营商开展流量经营,仅靠自己的力量还不行,要聚合各方资源,建立营销策略联盟,创新综合服务方式,实现资源互换,提高营销与服务的影响力和客户感知度。
比如和商场、酒店、宾馆、机场、银行、电视媒介、SP、软件商、应用开发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建立策略联盟,实现资源互换,提高双方为共同用户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广东联通的定位在于,做优质互联网业务的整合平台,并通过自身的智能化渠道,向用户推广,帮助用户快捷方便地使用移动互联网,以实现用户的信任,获得流量收入。
这样的逻辑促使广东联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重点放在平台化、资源化和品牌化上。
比如已经聚合多家媒体资源的WO+全媒体开放平台,利用二维码、微博等手段让传统媒体实现互动,同时也增强了高端用户黏性。
另外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生活服务和行业应用,比如在移动用户周围形成虚拟商圈服务。
这种业务思路的重点在于,广东联通作为平台提供者,并不改变任何已有单个互联网业务形态,而是将其中的优质资源进行二次整合与优化,一站式地提供给用户。
其推出的智能通信开放平台“云雀”便是一个鲜明的案例,其专门整合各种网盘、云存储的应用,方便用户一站式管理自己的云端存储。
把这种平台思维发挥极致的便是广东联通面向全国发布的WO+旗下四个开放平台:WO+社交生活开放平台、WO+全媒体开放平台、WO+分享传播开放平台、WO+智能通信开放平台。
向合作伙伴开放了五大富有诱惑的能力,即社交关系云、SNS开放接口、精准运营能力、渠道分发能力和基础通信能力。
红围脖、云雀等应用正是在此平台上,广东联通联合合作伙伴做出的富有特色的一站式社交生活应用。
如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出现对运营商传统业务逐渐形成替代,而且,这种替代作用愈演愈烈,直接威胁到运营商的发展甚至生存。
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需要加强移动互联网和IDC领域的战略布局,通过并购等手段建立新的盈利模式,从而摆脱被“管道化”的命运,获得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的IDC市场,运营商主要提供网络基础设施服务。
进入云计算时代,运营商可在原有基础资源上整合IT基础设施,推出新的服务模式,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和收入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