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金色的草地(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写会课后“蒲、英、盛、耍”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草地变化的原因;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味语言,体会“我”观察的细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4.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本课6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
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引人注目”“观察”等词语。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难点))【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教师提示:提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简介蒲公英:蒲公英又名蒲公草、尿床草、凫公英等。
多分布于北半球。
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
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谈话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蒲公英有关的课文,金色的草地。
(板书:16 金色的草地)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现在见到的草地是一样的吗?【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
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
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介绍作者普里什文:(1873-1954)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出生于俄罗斯据说能够倾听兽之语、草虫之音。
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
主要作品:《飞鸟不惊的地方》《黑皮肤的阿拉伯人》《恶老头的锁链》《人参》。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蒲公英玩耍哈欠钓鱼合拢(重点指导生字“耍”为翘舌音;前鼻音“欠”,后鼻音“英、拢”等。
)(3)(6)(5)(7)(8)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学习认真观察的方法。
(重点)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教具准备】课件。
3.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课文插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4.指导朗读:读出草地的可爱。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
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2.理解“一本正经”。
(1)指名学生学着“我”的样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2)“一本正经”形容态度严肃,面容端庄,郑重其事。
说明我是在很严肃的做这件事情。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一本正经”。
(4)教师评议:听了你们的朗读,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我也好想到草地上去吹吹蒲公英。
3.理解“使劲”。
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
(1)指名学生学着“我”的样子使劲一吹。
(2)“使劲”是很用劲的意思。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使劲”。
4.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演一演、读一读。
5.交流阅读方法。
(1)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读懂这段话的?(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方法指导:抓关键词理解课文:作者描写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乐趣时,抓住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来描写的。
我们读这段时,通过“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词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
我们还可以边读课文,边想象“吹绒毛”的画面来感受这种快乐。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1)从“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一句你了解到什么?(“不是……而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草(7)(8)(9)(10-11)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
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引导交流: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想象一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学生想象说话)3.小结引导: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真是——启发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4.引读:从那时起——生接读: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最后一段。
重点理解“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
(五)深入探究。
1.作者是怎么写草地是可爱的、蒲公英是有趣的?作者抓住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来描写他们在这片开满了蒲公英花的草地上玩耍,写出了草地的可爱。
通过蒲公英颜色的变化使草地颜色也发生变化来描写蒲公英的有趣。
2.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
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
同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有用。
你知道哪些东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1)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2)教师小结: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主旨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课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我”和“弟弟”开心的在里面玩耍,以及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的原因。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学习写作方法。
1.说说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对比描写景物)本文在描写蒲公英有趣的时候,抓住了草地的变化来写。
作者先写了“窗前有一大片蒲公英,蒲公英开花的时候,草地是金黄色的。
”接着发现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黄色的,晚上草地有变成绿色的了。
最后写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和蒲公英花瓣的张开和合拢有关。
文章不光告诉我们草地有趣的原因,还告诉我们要想把景物写好,就得认真观察。
2.举例:……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14)(16)(17)(18)候河水会冲上岸去。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这段文章是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的景象,写出了不同的景物,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的变化。
3.练一练:观察我们学校的变化,并写下来,注意运用对比的手法。
【设计意图: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六、课堂小结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
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让我们学习到了渗透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七、主题延伸1.延伸交流: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都是变化的,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触动后会害羞……你还留意过哪些事物有变化,和同学交流一下。
我还发现:蜡烛熄灭后,用火柴点上面的烟雾,蜡烛会重新点燃;骑自行车的时候,用力蹬脚蹬,自行车就会往前跑,当你突然停下用力,自行车也不会停下。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槐乡的孩子》《祖父的园子(节选)》(一)阅读《槐乡的孩子》思考:文章是通过哪件事来写槐乡孩子的勤劳的?(二)阅读《祖父的园子(节选)》思考: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过着怎样的生活?九、当堂检测(选做)(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课后作业(选做)1.推荐阅读《槐乡的孩子》《祖父的园子》。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19)(20)(21)(22-24)(25-27)(28-30)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蒲公英又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植物,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与喜爱展开深入的探讨。
首先从蒲公英着手,通过了解蒲公英导入课题——金色的草地,从而引出话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脑袋就会随之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现在见到的是一样的吗?一些疑问出现后引导走进课文。
在生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基础,主要采取个人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记住较难记的字在一定程度上收效较好。
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品读。
在品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教学这一部分,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第一次发现是在无意中的偶然发现,有的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轻易地就放过去了;第二次发现是带有探究性的发现,是在有意识、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的发现。
不足之处:朗读指导不到位。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加强朗读训练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层意。
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教师指导,再由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