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头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化学试题(A )相对原子量:H 1 N 14 C 12 O 16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下列有关金属的保护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常使用的快餐杯表面有一层搪瓷,搪瓷层破损后仍能起到防止铁生锈的作用B. 白铁(镀锌铁)镀层破损后,铁皮的腐蚀速率很慢C. 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D. 钢铁制造的暖气管道外常涂有一些沥青,这是钢铁的电化学保护法 2. 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A. 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该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多B. 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 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D. 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3. 海水提镁的最后一步是将氯化镁电解获取金属镁,下列有关该电解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A. 两个电极必须都用惰性电极B. 阳极可以用金属电极,阴极必须是惰性电极C. 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D. 电解氯化镁的水溶液 4.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B. 3H 2 (g ) +N 2 (g ) 2NH (g )5. 关于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一极为负极B. 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正极C. 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为阴极D. 电解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阳极 6.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H 2 (g ) +I 2 ( g )2HI (g )C.2SQ (g ) +Q (g ) 2SQ (g )D. C (s ) +CQ (g ) 2CQ(g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B.化学反应速率 0.8 mol jT是指1 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 •L 1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B. 冰融化的过程中,熵值增加C. 铁生锈和氢燃烧均为自发放热过程D. 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或加催化剂的办法使非自发反应转变为自发反应 &关于A(g) + 2B(g)、 ______ 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 (A) = 0.6 mol/(L • min) B . v (B) = 0.3 mol/(L • s) C. v (C) = 0.9 mol/(L• min)D. v (C) = 1.2 mol/(L• min)9. H 2与Q 发生反应的过程可用模型图表示(“一”表示化学键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程I 是吸热过程B. 过程川一定是放热过程C. 该反应过程中所有旧化学键都断裂,且形成了新化学键D. 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10. ------------------------------------------------------------------------------------- 在密闭容 器中充入4 mol X ,在一定温度下 4X ( g ) ------------------------------------------ 3Y (g ) +Z (g ),达到平 衡时, 有30%的X 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是()A.3.4 molB. 1.2molC.2.8 molD. 4mol11.已知 H + (aq) + OH I (aq)===H 20(1) △ H =- 57.3 kJ/mol ,其中 aq 代表稀溶液,以下四个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热 △ H=— 57.3 kJ/mol 的是()A. H 2SQ(aq) + 2NaOH(aq)===NaSQ(aq) + 2fO(l)B. 1/2H 2SQ(aq) + 1/2Ba(QH) 2(aq)===BaSQ 4(s) + H 2Q(l)C. HCl(aq) + NaOH(aq) ===NaCl(aq) +HO(I)图①D. HCl(aq) + NH! •H 2O(aq)===NH4Cl(aq) + H b OQ)12.在一定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g) + 3f(g) 2NH(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N 2、H 2、NH 的浓度分别为 0.1 mol/L 、0.3 mol/L 、0.2 mol/L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 的数据是 ()A. N 2 为 0.2 mol/L ,H 2 为 0.6 mol/L B13. 298 K 时,各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18. 在N+3H 7*2NH 的平衡体系中,当分离出 NH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正反应速率增大B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 为 0.15 mol/L C. N 2、均为 0.18 mol/LDNH 为 0.4 mol/L① N 2(g) + Q(g)——2NO(g)K = 1X 10—30;② 2f(g) + Q(g) ——2H 2O(g) ③ 2CQ(g) —2CO(g) + Q(g)K = 2X1081; K =X则常温下,NO HO CO 这三种化合物分解放氧的倾向最大的是 ( )A.①B .②C.③ D .无法判断14•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从锌电极通过导线流向铜电极,再流回锌电极,形成闭合电路B. 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C. 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15•在实验或生活中为了控制反应速率,下 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以加快反应速率B. 为加快制取氢气的速率用粗锌粒代替纯锌粒D.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食品包装袋中加入硅胶、硫酸铁 16. 已知:可逆反应 2SO(g) + Q(g) 2SO(g) 列条件一定能使该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 .升温增压B .降温增压 C△ 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 ).升温减压D .降温减压17. 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将 CO 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
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 CO 来生产燃料甲醇。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g) + 3H 2(g) ----------CHOH(g) + HO(g),下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 位为kJ • mol— 1)的变化: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H>0,△ S >0B . △ H >0,A S <0 C.A H<0 ,△ S <0D . △ H <0,A S >0C.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D.氢气的转化率变大A. CaO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B .该反应的△ H>0 I II IIIC. NHCI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的压强增大D .烧瓶(III) 中气体19. 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CO 和1 mol H 2O发生反应:CO(g) + HO(g)------- CO(g) + H(g),达到平衡时测得n(H2)为0.5 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1B. 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无关C. CO的转化率为50%D. 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20.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 + Q(g) ----------- 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恒容,充入N2C.恒容,充入He D .恒压,充入He2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数值能表示可燃物标准燃烧热的是()A. CO(g) + 1/2O2(g)===CO2(g) △ H=-283 kJ • mol—1B. CH(g) + 2O(g)===CO2(g) + 2fO(g) △ H= —802.3 kJ • molC. 2Hz(g) + O2(g)===2H 2OQ) △ H= —571.6 kJ • mol —1―1D. H2(g) + 1/2O2(g)===H 2O(g) △ H= —242 kJ • mol22. 镍镉(Ni —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2NiOOH^ 2HO Cd(OH)2+ 2Ni(OH) 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充电正确的是()A. 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e—+ OH===NiOOHF H2OB. 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 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D. 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23. 已知N2O4(无色)||2NO(红棕色)现有如右图所示的三个烧瓶,分别充满NO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无水CaO在⑶ 中加入NHCI 晶体,(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卜装置能将H 2O 和CO 转化为Q 和燃料(C 3H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B. 该装置工作时, H 从a 极区向b 极区迁移C. 每生成1 mol O 2,约有29 g CO 2被还原D. a 电极的反应为:3CO + 18H +- 18e 「===GHO + 5H 2O25. _________ 在一个6 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4X(g) + 3Y(g) 2Q(g) + n 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 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 5% X 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 n 的值是A . 4B . 5 C. 6 D . 7非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26. ( 8分)2SO(g) + O(g) 丁*2S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1 mol SO(g)氧化为1 mol SO 3(g)的△ H=- 99 kJ • mol -1。
请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A 点表示: ____________ , B 点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 _________ (填“有”或“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