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炼分论点(完整)

如何提炼分论点(完整)


从“是什么”角度展开构思
注意事项:
1、用概念分析法,角度可以是并列 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应该从不 同角度阐释论点,角度之间要防止 交叉或从属。 2、阐释的角度不宜太多,一般以两 三个为宜,每个分论点展开的篇幅 也应大致均衡。
练习:以“宽容”为话题明确中心论 点后,提炼三个并列容。 1、宽容是一种气度。 2、宽容是一种智慧。 3、宽容是一种美德。
结尾部分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 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 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 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 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 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 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总——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 气概,要意气风发。 分——(并列) 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 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③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 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总——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 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分论 点3)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 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 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 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 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 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 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 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中心论点:
我们要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
分论点——(并列)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拼搏进取 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不满于现 状的追求;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欲穷千里 目的探索。
《“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一文 所使用的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叫“概念 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 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 句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 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追求, 是一种不满于现状的追求。清洁、 孤高的陶渊明,他不满于凡尘的市 侩,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 他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追求。乱世之中集智慧与谋略于 一身的诸葛亮,他不甘于隐居于草 庐之中,雄韬大略就此埋没,所以 他追随刘备征战天下,为他打下汉 室江山。他的壮志,他的追求让他 的人生价值得到世人的肯定,彰显 其光彩夺目的功绩。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议论文提炼、设立分 论点常见的几种方法; 2、学以致用,在写作中科学 有效地设立分论点。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指某些人永 远不知足,得到了还指望另外更好的, 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请以《“这山望 着那山高”新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显然,此文的中心论点是提倡“这 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那么,这是一 种什么精神呢?请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 列出分论点。
励志作文:
这山望着那山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种积极探索的精神, 正是它让我们不满足于现状,正 是它让我们奋力拼搏。这山望着 那山高,一直荡涤在我心间。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 神,是一种拼搏进取的精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 甫他这山望着那山高,因为他胸 怀大志,心系百姓,所以他奋力 拼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李白他这山望着那 山高,因为他心中的信仰,因为 他心中的抱负,所以他奋力拼搏。
论点并列式议论文范文2
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 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 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 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 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 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 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 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分论点2)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 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 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 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 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 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 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 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 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 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从《谈意气》一文的分论点可 以看出,它是定下中心论点后从 “为什么”的角度提炼分论点。 “人要有意气”,为什么呢? “人有意气,才能……”,找出了 三个原因。
因为我们要为前路奋斗,所以我们需 要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因为我们要为 梦想追求,所以我们需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的勇气;因为我们要为未知探索,所以我 们需要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意志。 我们要登高望远,我们要明白一山还 有一山高,所以我们要奋力拼搏,挑战自 我。我们要敢于向上望,给自己定下一个 个不断攀升的目标,不敢说是最高处,只 能说是更高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山望见 了那山高了吗?
本论部分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分论 点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 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 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 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 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 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 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 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探索, 是一种欲穷千里目的探索。牛顿说: “我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 人的肩膀上。”当年苹果落下,砸在 牛顿的头上,正是因为牛顿那追根究 底的探索,才发现了“牛顿三定律”, 才奠定了经典力学的根基。正是因为 人的好奇心,所以发现了很多肉眼无 法窥及的秘密。如哥伦布发现美洲大 陆,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看到了 细胞。这些都足以见证探索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