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权威精品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中国的企业要想立足于世界之林,中国的企业家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须回归本民族的文化。
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企业家身上。
弘扬企业家精神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当代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审视中国企业家生存和成长的环境不尽如人意,如果说从历史上看是如此,那么当代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企业家群体的生存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制度和政策层面还有不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诸多因素。
首先从待遇上讲,有了正确的财富观念,就应该给企业家足够的待遇。
就应该把企业家作为一种珍贵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来对待。
但是中国有一种怪现象:一方面我们的企业有世界上较为昂贵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我们又有世界上最为便宜的企业家。
一方面我们有世界上数不清的具有厂长、经理头衔的人;另一方面我们又奇缺真正的企业家。
人力资本的价格和价值存在错位。
企业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企业家?这是今天我们社会必须严肃面对的重要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企业家首先是人。
人拥有的一切欲望,他们都拥有。
但另一方面,他们与为生计奔波的人所不同的是:他们谋求的是企业根本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真正的企业家,与其说他们是企业家不如说他们是事业家,他们从事的是确定人类财富的崇高事业。
他们在做一件件对人类社会进步、对企业发展有益的事,而且总是有一种不断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总以这样的思想境界来做好这件事。
也就是说,企业家是有精神追求的,他们绝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工具;企业家还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积淀,他们绝不仅仅是金钱的奴隶;企业家是社会的贡献者,又是社会的牺牲者。
在后一点上,他们超越了普通人。
这种对企业家的认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促使人们明白应有正确对待企业家的方式,应该正确处理企业家的待遇问题。
金钱并不是万能的,现在有的民营企业在雇用经理的时候,就忽略了经理人的精神追求,以为扔给经理人钱,就可以使其死心塌地为自己服务,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企业家(经理人)与企业主的分手。
其实看一看就知道,国有企业的经理在建国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有很强自豪感的。
他们的工作都是不计报酬的,为了国家建设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如果当时没有一种对民族、对国家振兴的神圣使命感,没有一种精神的追求,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可是到了后来,奉献精神不能够持续下去了,原因就是物质激励没有跟上,劳动者应得的报酬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有时没有金钱又是万万不能的。
特别是当企业面对市场经济时,企业家已不是简单的劳动者,而是重要的人力资本,这时其薪酬与现实贡献脱节就更大了,这样的脱节往往酿成悲剧。
令人深思的褚时健现象,就是这样一个悲剧。
但是这种悲剧还一直在重演:那就是拿了自己不该拿的,没拿到自己该拿的。
有人这样描述褚时健现象:国家交给他一只蛋,让他把这只蛋孵出一只小鸡,他在国家的支持下把小鸡养大了,下了一窝蛋,又孵出了一批鸡,直至办成了一个养鸡场。
最后褚时健偷吃了一个蛋。
偷吃肯定是错的!但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制度与政策有没有问题呢?为什么不能先奖给他一个蛋?褚时健事件已经过去好长一段时间了,但褚时健现象却并没有绝迹。
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机制是分配机制。
我们强调企业家的修养,但一刻也不能放弃或忽视对企业家的物质激励。
我们现在不能给企业家以合理待遇是非常危险的。
另外,中国企业家内心还存在价值观的冲突。
当企业家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代表一个企业的利益时,他是应该做到唯利是图,还是应当兼顾其他?这一直是令企业家内心矛盾的问题。
的确在企业家的精神中有无私奉献的内涵,然而首先要让企业家能够在商言商。
比如国有企业里的企业家,往往就是两面人:一方面要挑起赚钱的使命,一方面还要替政府养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既要让企业家成为“唯利是图”的商家,又要让企业家承担本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义务。
这种鱼和熊掌兼得的要求是非常折磨人的。
国内企业家的这种生存环境在国际上也是少见的。
国有企业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要把企业家从直接的社会责任中解脱出来。
过去国有企业那种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必须改变。
但又不能一讲经济利益,一讲市场机制,就把过去保证社会安定,给人以安全感的社会保障体系彻底扔掉了。
而这个责任政府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来。
如果改革缺乏系统性,既要让企业家承担企业挣钱的责任,还要让企业家承担直接的社会稳定和保障责任,这就使得企业家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陷入到一种混沌文化氛围中去,无所适从。
按道理,企业家是通过向社会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缴税来给社会做贡献,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他不应该直接承担养人和解决社会就业的责任。
衡量企业家的指标应该以盈利和纳税多少为标准,而社会保障则应该由社会来完成。
这样就能还企业家一个正常的社会氛围。
总之,今天的企业家生存环境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当我们把这种反思深入到精神层面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到底能不能造就现代企业家,欧洲的传统文化可以,日本的传统文化也可以,难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能造就自己民族的企业家吗?当我们认真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锻造现代企业家精神的优秀因子后,回答必然是肯定的。
传统文化:企业家精神的源泉在审视了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文化和制度的双重制约之后,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并用企业家精神驱动中国经济的战车就成为了问题的落脚点。
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应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企业家精神的文化源泉,从历史中寻找企业家精神的文化因子。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弘扬中华民族企业家精神的根本。
因此,用中华文化培育企业家,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我们必须有这个层面的认识。
进入21世纪,多少国人发出呐喊,要进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为,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一个民族从历史的远方走过来以后,所沉淀下来的是什么?是文化。
所传承下来的是什么?还是文化。
而在这个企业家的作用非同小可的年代,民族的文化要通过企业家来传承。
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企业家的重要性合在一起,汇成了一个时代的主题——弘扬以企业家精神为代表的民族精神。
企业家精神塑造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企业家的修养中最重要的是民族文化。
而要做好企业家自身的修养和企业家精神的塑造,学习是第一位的。
企业家从来就是一个好学的群体。
面对波诡云谲的市场环境,他们应该很善于学习。
而今天最为关键的是企业家们不但要向横向的发达国家学习,更要从纵向的中华民族历史中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
向传统学习与向西方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学习并不矛盾。
应该承认,传统文化中是有许多过时落后的东西。
对待传统文化就象对待一个有尘垢的古董店,不仅在于仓库里面有什么,而且在于“找宝人”的眼光。
要善于透过尘垢发掘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华文化曾经培养出了绝对的经商高手;而在对经商之道的启示方面,东方文化也曾显示出了超强的智慧。
现在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根本就不适宜产生现代企业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不但历史上中国就有十分精明的商人,今天的中国人中也不乏成功的企业家。
动不动就把落后的原因归于文化不如人,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思想方法。
其中尤为有争议的是,中国内陆的农耕文明能不能具有像西方海洋文明一样的创新精神。
实际上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要寻找一下我们文化的源头就一切迎刃而解。
《四书》之首的《大学》记载着:“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由此可见,中国尊崇创新精神,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周朝时期,说中华文明缺乏创新精神的文化因子是毫无道理的。
特别在今天,华人文化圈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更说明了这一问题。
例如,硅谷的华人之优秀是全世界公认的,他们最富于创造力。
改革开放才二十年,在摸着石头过河之中,中国经济就出现了奇迹,涌现了一批企业家。
当代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不同样也使经济得以腾飞吗?它们也是从中国文化中得到启示的。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富饶的文化资源,它能哺育一流商人。
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希霍芬留下一句真理性的名言:有两个最聪明也是最善于经商的民族,一个是犹太人,一个就是中国人。
举个例子来说,芯片是这个时代最摄人魂魄的一种产品。
有人说像美国英特尔这样的公司,它的生产线就像印钞生产线一样,源源滚出的不是芯片,而是钞票。
一百美元的原材料,从生产线一头进去,当它从生产线的另一头出来时,它的价值就变成十万美元了。
诱人的巨额利润,使得谁都想做芯片。
所需的原材料太简单,主要就是沙子。
然而为什么不是谁都能做呢?关键是技术,是制造芯片的设备。
芯片制造的设备制造业在哪里呢?日本有小部分,其余都在美国。
除了光刻这道工序的设备在日本的理光、日立、佳能等公司生产外,其他的诸如积膜沉淀、化学抛光、特种电解、离子注入、高温退火等工序的设备全部在美国生产。
实际上是美国控制了今天世界IT工业的命脉。
制造芯片生产设备的最大公司是应用材料公司,在神奇的硅谷。
这个公司生产的芯片设备占全世界51%的市场份额,销售收入超过100亿美元。
在这家公司中,华人很多。
在两万名员工中,华人占20%。
而这些华人都在重要岗位工作,是完全符合管理二八律的。
如果分析其研发队伍和高层次管理队伍,这个公司博士生占5%,有1000多人。
而在这1000多人中,有一半以上,也就是500多名是华人。
这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犹太人,资深副总裁中也基本上是犹太人,但有一位是华人。
如果说美国人控制了芯片生产的命脉,应用材料公司控制了美国这个行业的命脉,那么就可以说华人控制了这个公司的命脉。
华人的智慧和经商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台湾有一个芯片企业叫“台积电”,是仅次于美国英特尔的世界第二大芯片制造企业。
而这个企业就是华人回台湾创办,才使之发展起来的。
尽管英特尔仍居芯片行业榜首,但是“台积电”已成了第二位,而且远远把第三位甩到后面。
“台积电”的旗手张忠谋董事长被誉为台湾的半导体之父,原任美国德州电器副总裁。
令人惊叹的是:“台积电”的产品合格率高出英特尔公司10个百分点!世界芯片行业不得不赞叹华人太优秀了!他回到台湾后,台湾的芯片业就上去了。
不仅在高科技方面,在其他方面,华人的能力也是超强的。
海外华人企业家是世界上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群体。
现在5000多万海外华人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崇敬的。
他们的经商之道是重伦理、讲道德,遵从“仁中取利,义中求财”的古训,信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准则。
而且极富进取的创新精神,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贡献了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力量。
他们用自己的成功证明了东方文化的无穷魅力。
我们的文化是个宝藏,是我们还没有继承好,也还没有利用好。
企业家要把民族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当中,所以要掌握中华民族光辉的哲学思想,掌握中华民族光辉的文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