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中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一中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正确使用成语能力要求:成语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汉语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高考一直将其列为测试的重点。

除了以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为主要题型以外,汉字字形和语音的考查也常常以成语为载体。

考点分析: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从1992年至2001年每年均有一道题。

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设计考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1993年考查的“差强人意”“不刊之论”“苦心孤诣”,1995年考查的“首当其冲”“想入非非”,1997年考查的“不负众望”“万人空巷”,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栋”“洗心革面”“左右逢源”,2001年考查的“饮鸩止渴”“穷形尽相”“未雨绸缪”,2002年考查的“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等,都暴露了考生成语学习过程中不辨褒贬、望文生义、读音不规范等毛病。

题型分析:高考中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查,已确定了固定的题型。

考查成语一般采用选择填空和选择辨析两种题型。

1994、1996、1998三年采用选择填空题型考查容易混淆的近义成语。

而1999、2000、2001、2002几年均采用选择辨析题型。

由于辨析近义词和辨析成语在方法和技巧上有许多共同点,前者既已采用了较固定的选择填空形式,那么,变换另一种形式考查成语运用显得更合理。

因此,2003年高考的成语运用题很可能还沿用选择辨析题型。

高考例题:①2000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分析:答案是B。

A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容人多,把成语的适用对象搞错了。

C项“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改悔,指人的改过自新,而“本刊”既非人,也与“悔改”无关,显然不恰当。

D项“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用来形容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暴露恰到好处。

本题所考的几个成语,都是很常见的,其中“汗牛充栋”在中学课本中至少出现过两次。

因此,此题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考查的是常见的,但是常被用错或用得不恰当的成语,平时复习不要将精力放在冷僻的成语上。

②2001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分析:答案是B。

本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A项中用“安步当车”与所描述的抗洪抢险的紧急情境不协调,违背了原意。

C项的“车水马龙”常用来形容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这跟购买物品没有任何联系。

D项的“蓬荜生辉”是谦辞,这里误用出自他人之口,有贬低别人居室的嫌疑。

“居室”和“蓬荜”意义重复累赘,需删去其中一个。

③02年春季高考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 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C. 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 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分析:答案是B。

振聋发聩:聩,耳聋。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鸿篇巨制:鸿、巨,大。

谓篇幅很大的著作。

差强人意:还算能振奋心意。

比喻大致令人满意。

趋之若鹜:趋,奔赴,归附。

鹜,鸭。

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贬义。

④02年高考题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 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

C. 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 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分析:答案是A。

雨后春笋,用于形容新事物,含褒意。

有口皆碑,形容功德无量,受到众人的赞扬。

偃旗息鼓,比喻停止某种带攻击性的行动。

错误分析:考生在解答成语试题时,主要犯有以下错误:1、以今义理解古义;2、不辨成语的褒贬色彩;3、不辨成语使用的对象、范围和语境;4、不了解成语的意思与特定含义。

备考方法:1、读记成语意义。

理解成语的意义,要把握好它的整体性特点,弄清成语语素的多义性;了解感情色彩;把握成语运用的对象、范围的适应性以及超常运用的特殊性。

防止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望文生义(这里正是出题的地方)。

2、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高考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已经完全抛弃了以往对语言静态的分析,而是以词语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即提供语境,让考生加以辨析。

因此,辨析成语使用,除了对成语本身的含义、功能等把握外,还需在语境中准确解读与把握。

在辨析中要做到“三审视”。

(1)审视句意对句中成语要求的义项是什么,两者是否一致。

(2)审视成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能否变通。

(3)审视成语使用的适应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述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3、以下这些加点成语容易用错,应注意理解。

1.“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不是明哲保身....的好办法。

2.他小时候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3.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运动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讲析:这三句话在使用时都没有注意今义与古义的变化,没有注意使用的语境。

“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把古义用于现在的语境,显然不对。

“登堂入室”在现代汉语中多用其比喻义,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用在句中显然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捉襟见肘”则用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用在句中情况显然不太恰当。

4.“网上追逃”使那些潜逃犯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

5.听到战友们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妣....,悲痛万分。

6.参加冬季长跑的上千名运动员,像过江之鲫....通过了大江的涵洞。

讲析:这三句话在使用上没有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在劫难逃”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用于犯罪分子的落网,显然不合适。

“如丧考妣”虽然指像死了爹娘一样悲伤,但现多为贬义,只用于敌人,本句中用于对战友是不行的。

“过江之鲫”现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连续不断。

含贬义。

7.“反腐败”成了时下影视创作炙手可热....的题材。

8.中央人民政府和各省市人民政府给澳门特区赠送了各具特色的礼品,这些礼品真是美.仑美奂...。

9.一个人犯点小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

讲析:这三句话在使用上没有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和对象。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难接近。

用来修饰文艺创作,是不恰当的。

“美仑美奂”的“仑”形容高大,“奂”是鲜明盛大的样子。

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

用来形容礼品也是不恰当的。

“不足为训”的“训”指“准则”而不是“教训”。

指不值得作为准则。

放在句子中对错误而言显然是理解错了。

此外,对于一些没有生僻字的成语,往往容易简单从字面意义去猜测,从而产生理解错误,如“文不加点”不能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这里的“点”是“涂改”的意思,“文不加点”指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用来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如坐春风”是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而不是“迎着春风”,更不是“坐在春风里”。

“猫鼠同眠”既不是像动画片《猫和老鼠》中体现的由狡黠生出的可爱,也不是“化敌为友”以显其宽大的胸怀,正确的理解应是“比喻上下互相包庇,一起干坏事”。

还有“举案齐眉、青梅竹马、相敬如宾”等专用于夫妻之间的词语,“感同身受、闻过则喜、讳疾忌医”等专用于对自己的词语,“巧夺天工”对人力,“鬼斧神工”对自然等,在使用时都特别要注意对象和语境。

要想熟练掌握成语的使用技巧,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注重知识的积累,特别应养成常翻字典、词典,凡事求甚解的习惯,这无论对于平时做题、参加高考,还是今后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将有重要意义。

【模拟试题】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我们提倡( )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

②某些人以( )来解释巴尔干地区战争危机的本质,显然是不公允的。

③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 ),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代的雷锋。

④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 )的倾向。

A.韦编三绝祸起萧墙舍己救人以邻为壑B.韦编三绝积重难返威武不屈情随事迁C.触类旁通祸起萧墙舍己救人情随事迁D.触类旁通积重难返威武不屈以邻为壑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8.19”大火。

B.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C、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D.月明星稀,夜深人静。

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的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次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B.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特别提醒人们,要警惕纳粹势力(死灰复燃)。

C.事情已经过去了27年,27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其间(沧海桑田),世事多变,但我不相信他会忘掉我,忘掉中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