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PPT)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PPT)
《狂人日记》插图
(2)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胡 适: 《文学改良刍议》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新”的声音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洋务 运动 戊戌 变法 辛亥 革命 新文化 运动
P58课后活动:谈谈民主与科学口号 的进步意义?
中国近代化探索是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递进过程。 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接受了西方 资产阶级思想,便于人们了解世界, 解放了思想,便于接受新事物。反 对封建专制促进了科学事业发展,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
2.意义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 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 青年》;谈话,谈《新青年》; 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 提出的问题。——毛泽东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 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 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2、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自由、平等。
鲁迅与《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小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 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 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 的”吃人社会。
兴起
背景
新文化运动
评价
主要内容
20世纪初期,在北大 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 来的、西装革履的宣传 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 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 褂的的封建遗老,他们 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 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 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 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 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 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 待传统文化?
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 道德和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 世的进步影响上看,是正确的。但是在 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看法带有片面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改造 创新,与时俱进
1、根据材料一判断陈独秀发表此观点的社会背景 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正在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为实现独裁专制做准备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谁?宣传这两位先生 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科学与民主;《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3、和陈独秀并肩作战的主要战友还有谁? 鲁迅、胡适、李大钊
总结
一场思想—— 新文化运动 两面大旗—— 民主、科学 一本杂志——《新青年》 五位干将—— 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 鲁迅、胡适
合作探究
材料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
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 废其一”
————陈独秀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
治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 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 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称 为“民族魂”。
《青年杂志》创刊
陈独秀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布尔维什克主义的胜利》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 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维护专制制度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本课知识结构
标志、两大口号 兴起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 文 化 运 动
•
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 倡导文学革命 积极: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评价
消极:对传统文化看法, 有一定的片 面性
第四单元 · 新时代的曙光
第 12 课 新文化运动
焦作市龙翔学校 王同新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 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 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及其意义。 2、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 争锋芒指向孔溪人,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史家、 诗人。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运动,是该运动早 期领导者之一。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等。1910年—1916年 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等大学,一生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 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 府教育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 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 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 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发起者, 首倡 宣传马克 提出民主、 白话文 思主义 科学主张
批判 旧道德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 创始人。是文学革命的先驱,文艺理论家、教授。1915年 自创办的《青年杂志》。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 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在新文化运动的各个阶段都发挥 过巨大的作用。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 崇高的历史地位。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发表《庶民的胜利》 、 《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 宣传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积 极:
(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 大解放运动。 (2)、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3)、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4)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 有一定的片面性。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伏 尔 泰
袁世凯祭拜孔子
2、兴起:
• • • • 开始 时 间: 1915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兴起标志:陈独秀《敬告青年》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 北京大学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天演论》
“物竞天择” 《民报》 “三民主义”
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代表人物:
1.背 景: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是中国依旧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袁世凯复辟帝制,帝国主义继续侵 略中国。社会混乱,政治制度革新不能救中国。
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
袁世凯1912年3月 就任临时大总统
经 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 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 主政治。
思 想: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没有改 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启发国民新的道德意识,培养 国民的独立人格,扫除封建文化的毒害;西方启蒙思 想的影响(自由、民主、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