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切削加工基础

第十三章切削加工基础

①主运动可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往复运动; ②主运动可以由工件移动来实现(如车外圆),也
可以是刀具移动来实现(如刨、铣加工); ③主运动只有一个,但进给运动可以一个或一个
以上。 ④合成切削运动: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合成的运动。
16
13.2 刀具几何形状和材料
17
13.2刀具几何形状和材料
13.2.1 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
已加工表面 加工表面
主运动
待加工表面 加工表面
进给运动
进给运动
13
切削要素
切削用量三要素:
切削速度vc:主运动的线速度(m/s) 圆周运动:Vc=πDn/1000 直线往复:Vc=2Lnr/1000
进给量:刀具相对工件沿进给方向移动的距离。
1)(周期)进给量f(mm/r):主运动一个循环 2)进给速度vf(mm/str):刀具往复一次 3)每齿进给量af(mm/z):刀具每个刀齿
主要分为:
钳加工——一般在钳台上以手工工具为主,对工件 进行的各种加工方法。含划线、打样冲眼、锯削、锉削、 刮研、钻孔、攻螺纹、机械装配、修理等14个小项。
机械加工——通过工人操作机床设备进行的切削加工。 根据工具的不同分为:利用刀具进行加工和利用磨料进行加工 利用刀具进行加工分为:车削、刨削、钻削、铣削等9种加工方 法。 利用磨料加工主要包括:磨削、研磨、珩磨、超精加工等4种加 工方法。
基面间夹角(-5⁰~+25⁰)。
(2)后角αo :主后刀面 与主切削平面间夹角 (4⁰~12⁰)
31
前角的作用:
前角越大,刀越锋利、切削轻 快,强度下降、不利散热
32
后角的作用:
减小主后刀面与加工 表面的摩擦
33
在基面pr内标注的角度:
(3)主偏角kr:主切削平面
与假定工作平面间夹角,即 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 进给方向间夹角(40⁰~90⁰)。
20
(1)前刀面Ar:刀具上切屑流过的表面
(2)主后刀面Aα:与过渡表面相对的表面,同前 刀面相交形成主切削刃 (3)副后刀面Aα’:与已加工表面相对,同前刀面 相交形成副切削刃 (4)主切削刃s :切出过渡表面的切削刃前刀面 与副后面相交形成的切削刃
(5)副切削刃s’ :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连接处
10
加工表面
待加工表面
已加工表面 加工表面
正在加工的工件表面,根据其主所运主动处运动的状加工态待表加面 分工表为面已:加工表面
已加工表面:已经加工完成的表面。
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切削刀具正在进行切削
加工的表面。
待加工表面:即将进入切削加工的表面。
进给运动进给运动
12
主运动 待加工表面
已加工表面
刀具结构及其几何形状
刀具分类:按工种:车刀、铣刀、刨刀、滚刀等。 按功能:车刀、切断刀、螺纹刀、偏刀、 尖刀、镗孔刀、成形刀等。 结构形式:整体式、焊接式、机械 安装式(压板压紧)
18
一、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 刀具组成: 切削部分、夹持部分(刀体或刀柄)
n
切削部分
夹持部分
f
19
1.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 归结起来:“三面两刃一尖” 三面: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 两刃:主刀刃、副刀刃。 一尖:刀尖
牛头刨床 刨刀往复
龙门刨床 外圆磨床
工件往复 砂轮旋转
平面磨床 砂轮旋转
进给运动 车刀纵向、横向移动
钻头轴向移动 工件纵向、横向、垂直方向移动 镗刀轴向移动、工件轴向移动 工件横向、垂直方向间隙移动 刨刀横向、垂直方向间隙移动 工件旋转、工件往复或砂轮横向移动 工件往复移动,砂轮横向、垂直移动
各种切削运动
主切削刃与基面间的 夹角
基面 主切削平面
改变副切削刃与工件已 加工表面之间的摩 擦状况
影响刀尖强度,并控制 切屑的流出方向
38
刀具角度的选择原则:
1)粗加工塑性材料时,选择大前角γ0,小后角 α0,小主偏角Kr,较小或负的刃倾角λs;加工 脆性材料时可适当减小前角γ0;加工高硬度难加 工材料时,采用负前角(γ0<0°)。
27
28
(1)基面pr (2)主切削平面ps (3)副切削平面ps’ (4)正交平面po (5)假定工作平面pf
基面 pr
ps
pf ps′ po
29
3.刀具切削部分的主要角度(5个)
车刀的主要角度包括前角、后角、主偏角、 副偏角和刃倾角
po ps
pr
30
在正交平面po标注的角度:
(1)前角γo:前刀面与
YG3、 YT5、 YG6 YT15
HRA89~91
HRA86~96
(HRC74~78)
850~1000
1200
HV10000 (硬质合金为 HV1300~1800)
700~800
许用切削速度 1.7~5(6)
(12~14)
热处理变形 不需要
用途
各种刀片
高硬度钢材精 不宜加工钢铁
加工
材料
46
优质碳素工具钢:一般用来制造切削速度低、 尺寸较小的手动工具。
4
第十三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13.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13.2 刀具几何形状和材料 13.3 切削力和切削温 13.4 切削液 13.5 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
5
13.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6
13.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零件表面的形成
回转体表面:是以直线为母线,以圆为轨迹,作 旋转运动所形成的表面; 成型方法:车削、钻孔、扩孔、镗孔、铰孔、 内外圆磨削等。
(1)较高的硬度:为工件硬度的1.3-1.5倍,一 般要HRC60以上。 (2)良好的耐磨性 (3)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4)较高的耐热性 (5)良好的工艺性
此外,刀具切削部分还应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较好 的化学惰性。
43
2、常用刀具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1)优质碳素工具钢:T8A、T10、T12A。如丝锥、锉 刀、锯条等。硬度高。
47
合金工具钢:常用来制造形状复杂的低速刀具。
钨钢铰刀
丝锥
板牙
48
高速工具钢:适于制造成形车刀、铣刀、钻头和拉刀
30度车外圆车刀
瑞士雕刻铣刀
49
高速钢麻花钻头
拉刀
50
硬质合金:用途比较广泛
硬质合金钻头
51
13.3 金属切削过程 一、切削力 二、切削温度 三、切屑的种类 四、积屑瘤
52
一、切削力
40
例题: 下图为外圆车削示意图,在图上标注:
(1)主运动、进给运动和背吃刀量;
(2 )已加工表面、加工(过渡)表面和待加工表面;
(3)基面、主剖面和切削平面;
(4)刀具角度0=15、0=6、Kr=55、Kr=45、s=
-10 。
待加待工加表工面表面
主运动
主运动
加加工工表 表面面 已加已工加表工面表面
(6)立方氮化硼:如车刀、铣刀(中高速)。特点:热 硬性强,可耐1500℃高温,与铁亲和力小。
(7)人造金刚石:如车刀、铣刀等。特点:热硬性好。 44
碳素工具钢
名称 硬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10、T10A T12
HRC61~65
耐热性 OC 200~250
许用切削 速度(速 比)
0.13 (0.2~0.4)
热处理变形 大
1. 切削力的产生及切削分力
刀具切削工件时作用在刀 具或工件上的力。
(2)主切削平面Ps: 通过主切削刃选定点,与主切 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
(3)副切削平面Ps’: 通过副切削刃选定点,与副切 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
(4)正交平面Po: 通过主切削刃选定点,同时垂直 于基面和主切削平面
(5)假定工作平面Pf: 通过主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 基面并平行于假定进给运动方向 24
(4)副偏角kr′:副切削平面
与假定工作平面间夹角,即 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 进给运动反方向间夹角。
34
主偏角kr、副偏角kr′越大,
残留面积越大
主偏角kr越大,进给抗力
越大,切深抗力越小
35
在主切削平面ps标注的角度:
(5)刃倾角λs:主切
削刃与基面间夹角(5⁰~+5⁰)。
λs=0:主切削刃呈水平; λs>0:刀尖为主切削刃上最高点; Λs<0:刀尖为主切削刃上最低点。
21
关系图:
后刀面Aα 前刀面Ar 副后刀面Aα’
交线 主切削刃s
交线 副切削刃s’
连接部分刀尖
22
2.参考系
参考系:用于定义和规定刀具角度的各基准坐 标平面; 静止参考系:用于定义刀具设计、制造、刃磨 和测量时的几何参数的参考系。
23
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基准坐标平面有:
(1)基面Pr: 通过主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假定主运 动方向的平面
基面
基面
切削平面
切削平面
进给运动 正交平面
进给运向动 正交平面
二、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
刀具切削部分和刀体可以采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一 体,也可用不同材料制造,然后用焊接或者机械夹持 的方法将两者连接成一体。
车刀的组成和形式(a)焊接式 (b)整体式 (c)机夹式 42
1.对刀具切削部分材料的基本要求:
后角α0
刀具主要角度及作用
定义 前面和基面间的夹角
后面与切削平面间的 夹角
测量平面 正交平面
正交平面
作用
1、使切削刃锋利2、 切削省力3、便于 排屑
改变车刀主后刀面与工 件间的摩擦状况
主偏角κr 主切削刃与进给方向 之间的夹角
基面
改变主切削刃与刀头的 受力和散热情况
副偏角κrˊ 刃倾角入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