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2 X
效度:目标真分数方差在观察分数方差中所占的比 记为;
r
2 XY
/
2 V
2 X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七、心理测量误差控制的理论与技术 概述(续)
心理测量的误差控制的任务: 努力控制测量的随机误差,提高测量的信度。

努力控制测量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提高测量
目标真分数与非目标真分数合在一起称为真分数,
记为T。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的基本性质
七、心理测量误差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概述
(续)
心理测量学假设:


T V I
X T E
进而有:
X V I E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七、心理测量误差控制的理论与技术 概述(续)
心理测量学
四、心理测量的心理影响性(续) 消极的心理影响(续):
不科学解释智力测验: 或盲目乐观,迷失方向 或自暴自弃,丧失动力 不合理使用人格测验: 伤害自尊,甚至导致人格分裂 。 结论:编制、选择和使用测验都要非常慎重。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五、心理测量的工具及其特性
需要 更多的 专业 人员
结论:要学好心理测量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关键问题
1、人的心理可测吗? 2、人的心理是怎么测量的? 3、心理测量有些什么特点? 4、心理测量有些什么困难? 5、心理测验有些什么类型? 6、心理测验是怎么编制的? 7、实施心理测量有哪些要求? 8、心理测量及其理论是怎样发展的?
研究控制办法。
心理测量学
六、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续)
(二)测量误差形成的原因
1、心理品质的特殊性
内隐、抽象,造成对目标认识不清晰,导致误差 不稳定,波动起伏,导致误差。 受测者未掌握正确作答技能,致使作答不能代表
真实水平。
受测者故意掩饰。致使评价出现误差。
心理测量学
六、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续)
在三者都相互独立的假设下,推得以下两公式:

2 X 2 T
2 E

2 X 2 V 2 Z
2 E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七、心理测量误差控制的理论与技术 概述(续)
信度:真分数方差在观察分数方差中所占的比, 记为:
rXX /
2 T
单位:测量中计数的基本长度
优良测量单位:有统一的意义,有恒定的价值。
心理测量学
五、心理测量的工具及其特性(续)
心理测量量表两要素的特点:
参照点是人为的 测量的单位要经过统计处理才能有统一意
义,有恒定价值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六、心理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测量的误差:
成就测验类型:
学科成就测验、综合成就测验、诊断测验
心理测量学
(一)能力测验(续)
能力测验类型特征:
智力测验
能力倾向测验
成就测验
具体性越来越强
抽象性越来越弱
稳定性越来越差
心理测量学
一、按所测心理品质不同分类(续)
(二)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Personality Test): 测量个体人格的独特性和倾向性特征的测验。 心理学人格概念特征: 概念非常广泛,涉及所有情感和非智力因素。 应用较广的人格测验: 自陈人格测验、人格投射测验。
一、按所测心理品质不同分类
(一)能力测验 1.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 测量人的一般认知能力水平高低的测验。 智力测验的结果比较稳定。 测量理论与技术研究最早涉及领域
心理测量学
(一)能力测验(续)
著名智力测验
1 斯坦福比内量表
2 韦克斯勒 智力量表
3 瑞文推理 测验
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1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测验的类型与功能 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心理测量发展简史
2
3
4
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第 一 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一、心理的可测性
人的心理非物质, 人的心理可测吗?
心理测量学
一、心理的可测性(续)
麦考尔: 桑代克: 孟子: 权, 然后知轻重; 度, 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 心为甚。 凡有其数量的
心理测量学
三、心理测量的定义(续)
定义理解(续)
2、心理测量工具:测验
测验的本质:一个一个精心设计、精心编排,被
称为“题目”的行为刺激组成, “测验”内容千
差万别,形式林林总总。
心理测量学
三、心理测量的定义(续)
定义理解(续)
3、测量的对象:人的心理特质。


心理品质具有内隐性,概念具有抽象性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本节复习与思考题:
1、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可测的?
2、同是间接测量,测人的心理与测温度有什么不
同?
3、心理测量量表有什么特点?
4、心理测量误差的类型与来源各有哪些?
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第 二 节
测验的类型与功能
心理测量学
第二节 测验的类型与功能
区别本课程三词用法差异
1 2 3
“心理测量”: 多指 一项活动、 一个过程。
“心理测验”: 多指 一样工具, 一个测量文本 偶尔当动词用
“心理评估”: 指获取了测量 结果信息后根 据某种标准做 出状态优劣判 断的活动。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四、心理测量的心理影响性
心理影响性:无论主观愿望是什么,只要实施测量, 就会给被测量者的心理发展带来影响。 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短期 的,更可能是长期的。
心理测量学
六、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续)
4、主试的不良品质 主试对所测心理品质的理解有误
主试实施的程序有误
评分标准掌握不准确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七、心理测量误差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概述
目标真分数,记为V,是测量者所追求的测量值。
随机误差分数,记为E
非目标真分数(系统误差分数):记为I
凡客观存在的
事物都有其 数量。
事物都可以
测量。
心理测量学
一、心理的可测性(续)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人的外显行为客观存在,可以感觉、知觉,
进而可以测量。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
可以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而推测人的心理。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二、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心理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
依赖于先天,与生活经验有关,一般不受专门教学 或训练影响。 能力倾向测验性质: 测值相对稳定,具有预测功能。
心理测量学
(一)能力测验(续)
3.成就测验(Achievement Tests):
成就测验特点: 在特定领域为检测应试者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程度而设计的测验。 教学和训练会明显改变成就测 验的结果。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
引子:社会需要心理测量
如果你告诉别人,你是学心理的,那么,别人问你 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你说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
你说我的个性怎么样?
你说我的能力怎么样? 等等
第一个问题是要你猜测他当前心理的主观内容
后两个问题是要你测量和评价他心理的客观品质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所测的心理品质实际上是人们的某种
理论“构念”
我们还要在所测对象为何物的界定上下功夫。
心理测量学
三、心理测量的定义(续)
定义理解(续)
4、心理测量的结果:对人的心理品质的 定量描述 不是定量描述的结果不是心理测量的结果, 因此所进行的也不是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学
三、心理测量的定义(续)
间接测量必须找准中介媒质。
物理测量也有间接测量:测气温 中介媒质:水银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二、心理测量的间接性(续)
心理测量的中介媒质:人的外显行为
外显行为:种类众多而且复杂多变
心理测量的间接测量难度更大。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三、心理测量的定义 广义测量定义:
测量所得值与欲测品质实际值之间的差值。
误差的区别:
误差的大小不同
误差的性质不同
误差的来源不同 误差控制的难度不同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六、心理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心理与教育测量误差:
不仅存在而且还非常的严重。
测量研究主要任务:
研究如何控制测量的误差。
心理测量学
的效度。
心理测量学
第一节 心理测量及其基本性质
七、心理测量误差控制的理论与技术
概述(续)
经典测量理论
(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
其他测量理论:
项目反应理论
(Item Response Theory,,TRT)
概化理论(Jeneralizability Theory,GT)
引子:社会需要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应用的普遍性
A 升学升级要测验 应聘谋职要测验
人生的 每个关键时刻 都要用到测验
B
C
执业上岗要测验 D 晋职晋级要测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