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县城距西安22公里。
公元前379年始置蓝田县,迄今已有2370多年的历史,因境内盛产美玉而得名。
县境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29个镇,519个行政村,总人口63.7万。
中文名称:蓝田县外文名称:LianTian County别名:峣柳城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西安市下辖地区:前卫镇、泄湖镇、汤峪镇、华胥镇政府驻地:蓝关镇电话区号:029邮政区码:710500地理位置:关中平原东南部、西安市东南境面积:1969平方千米人口:63.7万方言:陕西关中方言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著名景点:水陆庵,王顺山,汤峪温泉,辋川溶洞,蓝田猿人遗址,吕氏大墓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火车站:西安站车牌代码:陕A6行政代码:610122目录蓝田概况历史沿革地形地貌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科教文卫历史文明蔡文姬墓王顺山悟真寺水陆庵辋川王维别墅辋川溶洞汤峪温泉吕氏家族墓地蓝田猿人遗址水陆庵行政区划陕西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蓝田概况历史沿革地形地貌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科教文卫历史文明蔡文姬墓王顺山悟真寺水陆庵辋川王维别墅辋川溶洞汤峪温泉吕氏家族墓地蓝田猿人遗址水陆庵行政区划陕西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展开编辑本段蓝田概况蓝田县位于陕西省中部,隶属于西安市,在西安市境东南部,总面积1977平方千米,总人口51.4万人(2010年),主要为汉族。
蓝田县辖22个镇:蓝关镇、洩湖镇、华胥镇、前卫镇、汤峪镇、焦岱镇、玉山镇、三里镇、普化镇、葛牌镇、辋川镇、蓝桥镇、玉川镇、灞源镇、孟村镇、安村镇、史家寨镇、小寨镇、三官庙镇、金山镇、九间房镇、厚镇。
县政府驻蓝关镇,距西安市区25千米。
南部和东部是秦岭山地,海拔800~2000米,最高峰王顺山海拔2311米。
河流有辋、灞、焦、汤、青河汇入渭河。
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3.1℃,年降水量720毫米。
G40高速、312国道和107、101省道过境。
名胜古迹有蓝田猿人遗址,燕国义士荆轲墓,汉代才女蔡文姬墓,隋唐水陆庵、竹窥寺,唐诗人王维辋川别墅故居,王顺山风景旅游区,辋川溶洞,白鹿塬风景区,汤峪温泉风景区,以“秦关古道”为特点的商山栈道,葛牌古镇红色根据地。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蓝田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蓝田县远古蓝田猿人活动地区。
中华始祖华胥氏故乡,传为女娲故里,中华文明发祥地。
秦置县,以地产美玉(次等美玉叫蓝)故名。
北魏并入霸城县,后复设蓝田县。
北周升为郡后又置蓝田县,袭至今。
1964年在蓝田县东20公里的公王岭,发掘出猿人头盖骨后,经考古专家测定:距今约在115万年左右,蓝田地区活动着有亚热带特征的“蓝田猿人”,他们过着原始群居生活,狩猎和采集维持生存。
据史载:唐尧:(前50~40世纪)即马家窑文化到龙山文化期,传说尧被推为各部落的共主。
《竹书纪年》载蓝田当时属雍州,是传说中的三皇故居。
夏:(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隶雍州属有扈氏。
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蓝田仍隶雍州,属古丰国。
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属畿内,当时蓝田称“弭”。
大寨乡寺坡一带出土的“弭侯簋、弭侯”等文物证明:战国时期(前475~前211),蓝田属秦,周安王二十三年(秦献公六年,前379)置蓝田县,距今已2368余年,治于今县城西,荆峪沟右岸(具体城址无考)。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蓝田等十二县。
秦(前221~207),属内史。
西汉(前206~前25)高祖元年(前206)蓝田属渭南郡,九年(前198)属内史。
文帝刘恒三年(前177)有霸陵县地,七年(前173)有南陵县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蓝田为右内史直辖,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属京兆郡。
东汉(25~220):蓝田归京兆郡管辖(26年京兆归雍州,39年属司隶,213年又属雍州)。
曹魏(220~265):中央之下设司隶,再下辖秦国、京兆国、京兆郡等,魏文帝黄初二年(221),蓝田先后属秦国和京兆国,正始五年(244)属京兆郡。
晋(265~420):280年蓝田属京兆郡,更上隶雍州。
前赵:光初二年(319)设司隶,下设京兆郡蓝田隶之。
后赵:太和二年(329)年设雍州辖京兆郡,蓝田属京兆郡。
前秦:皇始元年(351)设司隶,下辖京兆郡,蓝田隶之。
后秦:蓝田隶属因之。
东晋义熙十三年(417):改司隶设雍州,辖京兆郡。
蓝田属京兆郡。
北魏:始光元年(424),北魏势力始达蓝田,设京兆郡(下辖蓝田县)。
初蓝田县有杜陵县地,太武帝神鹿三年(430),京兆郡上设雍州。
蓝田属京兆郡所辖。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蓝田县入灞城县。
魏太和十一年(487)又设蓝田,并有灞城县和山北县地,灞城县取代蓝田为时共41年之久(446~487)。
西魏时(535~556)设雍州,下辖蓝田山北二县。
北周:天王元年(557)置蓝田郡,下辖蓝田、玉山、白鹿三县。
北周建德二年(573)废玉山、白鹿二县,辖地入蓝田县,移治峣柳城,隶京兆郡。
隋:开皇九年(589)设雍州辖蓝田(589~607)。
大业三年(607)设司隶辖京兆郡,蓝田隶之。
唐(618~907):设雍州辖蓝田(畿县)。
唐武德二年(619),分蓝田县为白鹿、蓝田二县。
翌年改白鹿县为宁民县,又增设玉山县,统归雍州所领。
贞观元年(627)废玉山、宁民二县,辖地入蓝田隶关内道之京兆郡。
690年隶京道之雍州。
开元元年(713),蓝田属京道下之京兆府。
五代(梁、唐、晋、汉、周):设雍州。
其中后梁开平年间(907~911)蓝田属雍州之大安府中。
宋:至道三年(997),改关西道为陕西路,下设京兆府,蓝田属京兆府。
熙宁五年(1068)蓝田隶永兴军路,大观元年(1107)隶永兴军路下之大都督府。
金:皇统二年(1142)蓝田属京兆府路,京兆总管府。
元:至元二年(1265)蓝田隶于陕西四川行省,七年(1270)属四川陕西行中书省。
二十三年(1286)属西安路。
二十四年(1287)属陕西四川行中书省。
皇庆元年(1312),属奉元路。
明:洪武二年(1369),蓝田属西安府。
清:顺治元年(1644),蓝田属陕西布政司西安府,乾隆四十八年(1783),分蓝田南境为孝义川,设抚民同知,为时不久又归蓝田,其后再无变易。
民国:蓝田归关中道西安府管辖,抗日战争开始后,全国分若干战区,蓝田先归商州专区,继属咸阳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蓝田隶属五易,1950年属渭南专区;1956年归省人委直接领导;1959年划归西安市;1961年重归渭南专区;1983年再次划归西安市至今未变。
编辑本段地形地貌蓝田县蓝田县地貌地形复杂,南部为秦岭山地,中西部蓝川、白鹿塬相间,北部是华胥横岭。
海拔418—2449米。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宜林、宜牧、宜粮。
农业资源极为丰富。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蓝田县经济以农为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薯类、豆类等。
中药材有天麻、五味子、党参、柴胡、杜仲等。
林产有油桐、漆树等,辋川白皮松是名贵树种之一。
矿产有玉石、铁、钨、白云石、石棉,尤以玉石有名。
蓝田玉、金川牛为主要特产。
编辑本段矿产资源蓝田县蓝田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目前已发现金属、非金属矿38种,已探明储量的有21种,高岭土矿储量6000万吨,高品位石灰石矿储量1.2亿吨,优质花岗岩储量8亿立方米,蓝田玉储量100万立方米。
探明地下热水四处、已开采利用三处,矿泉水16处,经地矿部门评审鉴定,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蓝田玉:蓝田玉有翠玉、墨玉、彩玉、汉白玉、黄玉,多为色彩分明的多色玉,色泽好,花纹奇。
据近年勘测,蓝田玉储量达100万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玉川乡和红门寺乡。
当地民间玉匠过去都是用人工采玉加工,近年来开始使用机械采石加工,生产出多种多样的装饰品和工艺品。
如玉杯、玉砚、玉镯、健身球等。
不少玉石品隐现出天然的山水图象,不失为物美价廉的工艺品。
历代皇室和显贵都视蓝田玉为珍宝,秦始皇曾用蓝田玉做玉玺,杨贵妃的玉带也是蓝田玉。
传说当年李隆基送给杨玉环的爱情信物就是蓝田玉, 由于它的纹理结构像冰块撕裂一样, 所以后来人们用杨玉环的小名芙蓉来命名, 也叫“冰花芙蓉玉”。
出水芙蓉, 清爽亮丽, 它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特别适合年轻人和肤色白的人佩带。
由于它的形成位于泉水眼部分, 接受温泉水冲涮的次数特别多, 所以可溶性的矿物质非多, 用它泡水洗脸, 对皮肤有很好的保养功效, 可以杀菌消炎, 美白肌肤, 是唯一的一种养颜玉, 它最大的特点是变色快所以深受广大女孩的青睐!用蓝田玉制成的玉器翠色晶莹,神韵横生,有的如苍松翠柏,行云流水;有的似百鱼戏游;有的状如牡丹、连菊怒放、翠竹挺拔;有的如熊猫噬竹,猛虎啸谷;丹鹤飞翔,百鸟朝凤;有重墨泼洒;有的乳白如脂;有的绿如翡翠;有的淡黄似金。
这些虚实相兼、神态各异的产品,使自然美中又增添了无限情趣,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其产品行销全国,远销欧美。
蓝田玉及其工艺品已成为陕西地方的一个支柱产品,名誉中外。
编辑本段科教文卫蓝田县1956年建立科技机构,普及科技知识,改进农业水利设施,推广优良品种。
60年代,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2人。
1978年知识分子政策逐步落实,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89人,1985年增加到3044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159人,专科毕业360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2217人。
至1990年,全县评定技术职称2415人,其中高级职称57人,中级职称830人,初级职称1528人。
成立科普协会29个,有会员8415人。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蓝田的科技人员相继完成山区三熟套种、板栗嫁接、杂交改良奶山羊等试验推广项目。
研究成功复方丝瓜络注射液、栗瘿蜂防治、全脂豆奶粉、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演示器等科技成果。
试验研究和应用推广科技项目共109项,其中有21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明代以前蓝田少数地区设有私塾、社学和义学,明代始设官办县学。
弘治年间兴建芸阁书院。
清代兴办玉山书院。
戊戌变法后,改玉山书院为县境内第一所高等小学堂。
民国7年(1918年)牛兆濂在芸阁讲授理学,相继八年,盛期学生达数百人,遍布陕、陇、晋、豫数省乃至朝鲜国,芸阁学舍也因此名声大噪。
民国10年(1921年)创办县立单级师范讲习所,民国29年(1940年)建立初级中学附设简易师范。
至1949年底,全县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366所,在校学生21659人。
蓝田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改造旧学校,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各级学校迅速发展,入学率日益提高。
1956年全县有中学5所,小学559所,在校中学生609人、小学生52218人。
1966年进行的社教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使教育事业备受摧残,教育经费匮乏,教师合格率和教学质量严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