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高考数学总复习-第7章 不等式 第3节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课件 新

(新课标)高考数学总复习-第7章 不等式 第3节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课件 新


对形如 z=acxy++bd(ac≠0)型的目标函数,可利用斜率的几何 意义来求最值,即先变形为 z= ac·xy----badc的形式,将问题化为 求可行域内的点(x,y)与点-dc,-ba连线的斜率的ac倍的取值范 围、最值等.
(1)目标函数为 z=(x-a)2+(y-b)2 时,可转化为可行域内的 点(x,y)与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求解.
则 z=2x-y
的最大值为( )
A.10
B.8
C.3
D.2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一般在平面区域的顶点或边界处取 得,所以对于一般的线性规划问题,若可行域是一个封闭的图形, 我们可以直接解出可行域的顶点,然后将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出 相应的数值,从而确定目标函数的最值;若可行域不是封闭图形 还是借助截距的几何意义来求最值.
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的重点,而线性规划问题具有代数和几何的
双重形式,多与函数、平面向量、数列、三角函数、概率、解析几何
等问题交叉渗透,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数学问题的解答变得更加新
颖别致,且主要有以下几个命题角度:
角度一:转化为截距(形如:z=ax+by)
[典题 2]
(1)设 x,y 满足约束条件xx+-y3-y+7≤1≤0,0, 3x-y-5≥0,
[典题 1] (1)如图阴影部分表示的区域可用二元一次不等 式组表示为( )
x+y-1≥0 A.x-2y+2≥0
x-y+1≥0 C.x+2y+2≥0
x+y-1≤0 B.x-2y+2≤0
x+y-1>0 D.x-2y+2>0
确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方法 (1)“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即先作直线,再取特殊点 并代入不等式组.若满足不等式组,则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 域为直线与特殊点同侧的那部分区域;否则就对应与特殊点异侧 的平面区域.若直线不过原点,特殊点一般取(0,0)点. (2)当不等式中带等号时,边界为实线,不带等号时,边界 应画为虚线,特殊点常取原点.
大家好
1
第七章 不等式
第三节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 的线性规划问题
考纲要求: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 一次不等式组. 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 能加以解决.
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1)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元一次不等式 Ax+By+C >0 表示直线 Ax+By+C=0 某一侧的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半平 面) 不包括 边界直线,把边界直线画成虚线;不等式 Ax+By+C≥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半平面) 包括 边界直线,把边界直线画成实线. (2)对于直线 Ax+By+C=0 同一侧的所有点(x,y),使得 Ax+ By+C 的值符号相同,也就是位于同一半平面的点,如果其坐标满 足 Ax + By + C > 0 , 则 位 于 另 一 个 半 平 面 内 的 点 , 其 坐 标 满 足 Ax+By+C<0 .
名称
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约束条件
由变量 x,y 组成的
线性约束条件
由 x,y 的一次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
目标函数
欲求

的函数
线性目标函数
关于 x,y 的
解析式
可行解
满足
的解(x,y)
符号
解析:选 C 设租用 A 型车 x 辆,B 型车 y 辆,目标函数为 z
36x+60y≥900, y-x≤7, =1 600x+2 400y,则约束条件为y+x≤21, x,y∈N,
(2)对于选项 A,当 m=-2 时,可行域如图①,直线 y=2x-z 的截矩可以无限小,z 不存在最大值,不符合题意,故 A 不正确;
对于选项 B,当 m=-1 时,mx-y≤0 等同于 x+y≥0,可行 域如图②,直线 y=2x-z 的截矩可以无限小,z 不存在最大值,不 符合题意,故 B 不正确;
对于选项 C,当 m=1 时可行域如图③,当直线 y=2x-z 过点 A(2,2)时截距最小,z 最大为 2,满足题意,故 C 正确;
对于选项 D,当 m=2 时,可行域如图④,直线 y=2x-z 与直 线 OB 平行,截距最小值为 0,z 最大为 0,不符合题意,故 D 不正 确.
2.线性规划中的基本概念
(2) 对 形 如 z = |Ax + By + C| 型 的 目 标 , 可 先 变 形 为 z = A2+B2·|Ax+A2B+y+B2C|的形式,将问题化为求可行域内的点(x,y) 到直线 Ax+By+C=0 的距离的 A2+B2倍的最值.
求解线性规划中含参问题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把参数当 成常数用,根据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求出最优解,代入目标 函数确定最值,通过构造方程或不等式求解参数的值或取值范 围;二是先分离含有参数的式子,通过观察的方法确定含参的式 子所满足的条件,确定最优解的位置,从而求出参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