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距离测量

第五章 距离测量

第五章距离测量
距离丈量
直线定向
坐标方位角推算
距离丈量的方法
电磁波测距 钢尺量距
视距法测距
5.1 钢尺量距
1工具
量距工具:
钢卷尺、布卷尺(皮尺)、测绳、光电测距仪和光学视距仪等
辅助工具:测钎和花杆等
(1)钢尺:钢尺是钢制的带尺
规格:尺宽10~15mm,长度有20m、30m、50m等
分划:基本分划为厘米,每厘米及每分米处有注记,全长都刻有毫米
分划。

分类:刻线尺和端点尺
(2)皮尺:皮尺是麻线与细金属丝织成的带状尺。

长度有20m、30m、50m等。

基本分划为厘米,每10厘米及整米处刻有注字。

一般都为端点尺。

(3)绳尺:又称测绳,是内含金属丝的绳子,外用棉线包裹。

(4)标杆:又称花杆,用以标定点位或直线的方向,由坚实不易弯曲的木杆制成,也有用铝合金制成的金属标杆。

(5)测钎:在测量距离过程中,用以标志所量尺段的起止点,计算整尺段数。

2直线定向
直线定线即在两点的直线方向上竖立一系列标杆,把中间若干点确定在已知直线的方向上。

直线定线按精度要求可用目测定线,也可用经纬仪或其他定线仪器进行定线。

两点间定线
两点延长线上定线
经纬仪定线
整尺法测量
(1)定出两端点(2)定线(3)丈量
A
B 测钎

D AB=n + q 为整尺段长
q为余长
3 距离丈量
一般规定,往、返测相对误差应不大于
1/2000,在量距困难的地区,其相对误差也不应大于1/1000。

如精度满足要求,可取往、返测距离的平均值作为丈量的最后结果。

半尺法
倾斜地面的直线丈量(1)平量法:
(2)斜量法:
①按高差计算:
②按倾斜角计算:
4 钢尺量距的成果改正
人为误差:定线误差、拉力误差、读数误差在量距时由于钢尺没有准确地安放在待量距直线方向上,所量是折线而不是直线。

5 钢尺量距注意事项:
(1)距离丈量的三个基本要求是:“直、平、准”。

(2)丈量时尺身要置水平,尺要拉紧。

(3)钢尺在拉出和收卷时,要避免钢尺打卷。

(4)尺子用过后,要用软布擦干净后上油。

5.2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是用望远镜内的视距丝装置,根据光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一般不受地形限制等优点。

虽然精度较低(普通视距测量仅能达到
1/200~1/300的精度),但能满足测定碎部点位置的精度要求。

所以视距测量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形测图中。

一、视距测量原理
视距测量所用的仪器主
要有经纬仪、水准仪和
平板仪等。

进行视距测量,要用到视距丝和视距尺。

视距丝即望远镜内十字丝平面上的上下两根短丝,它与横丝平行且等距离。

视距尺是有刻划的尺子,和水准尺基本相同。

n
m
视距丝
十字丝
视距丝
水平视线
水平距离计算公式为:
高差计算公式为:v
i h -=l ——尺间隔,上、下丝读数之差,m ;i ——仪器高,m ;
v ——十字丝中丝在视距尺(或
水准尺)上的读数,m ;n D 100=
在A点安置经纬仪,在B点竖立视距尺,用望远镜照准视距尺,当望远镜视线水平时,视线与尺子垂直。

如果视距尺上M、N点成像在十字丝分划板上的两根视距丝m、n处,那么视距尺上MN的长度,可由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求得。

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
称为视距间隔或尺间隔,用l表示。

则有:D=kl+C
式中K——视距乘常数,通常K=100;
C——视距加常数。

高差:h=i-v
倾斜视线
水平距离计算公式为:
高差计算公式为:v i kl h -+=α2sin 2
1α2cos Kl D =α——竖直角。

显然,当视线水平时,竖直角为零。

K ——视距乘常数,其值一般为100;其余符号同前。

5.3 电磁波测距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测定测距信号在被测距离上的往返传
播时间t
2D ,同时求
定测距信号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v,即可按下式求得距离D:
D
t
v
D
2
2
1


=
电磁波测距的分类
按照载波的不同:
以激光和红外光为载波的测距仪叫光电测距仪
以微波为载波的测距仪叫微波测距仪
按照测定传播时间方式:分为相位式测距仪和
脉冲式测距仪
按照测程的大小:分为远程(20 km以上)、中程(5-20km)和短程(5 km以下)三类。

5.4 直线定向
一、直线定向的概念
1、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角度关系。

2、标准方向的种类
(1)真子午线方向:地球表面某点的真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称为该点的真子午线方向。

真子午线北端所指的方向为真北方向,它可以用天文观测的方法来确定。

(2)磁子午线方向:地球表面某点上磁针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子午线方向。

磁针北端所指的方向为磁北方向,可用罗盘仪测定。

(3)坐标纵轴方向:测量工作中采用高斯直角坐标系,坐标纵线北端所指的方向为坐标北方向。

3、真、磁子午线的关系:
磁偏角:真、磁子午线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东偏:磁子午线偏真子午线以东为东偏;(正)
西偏:磁子午线偏真子午线以西为西偏;(负)
二、方位角
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以真子午线方向为标准方向的,称为真方位角,用A表示;以磁子午线方
向为标准方向的,称为磁方位角,用Am表示;以坐标纵线为标准方向的,称为坐标方位角,简称方位角,用α表示。

由于任何地点的坐标纵线都是平行的,因此,任何直线的正坐标方位角(如α

B)和它的反方位角(如α
BA
)均相差180°。

180±=AB BA αα
三、象限角
象限角是从子午线的一端(北端或南端)计算到某一直线的锐角。

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用R表示。

平面直角坐标系分为四个象限,以Ⅰ、Ⅱ、Ⅲ、Ⅳ表示。

由于象限角可以自北端或南端量起,所以表示直线的方向时,不仅要注明其角度大小,而且要注明其所在象限。

象限名称由方位角α求象限角R 由象限角R求方位角αⅠ 北东(NE)R=αα=R
Ⅱ 南东(SE)R=180°-αα=180°-R
Ⅲ 南西(SW)R=α-180°α=180°+R
Ⅳ 北西(NW)R=360°-αα=360°-R
1、正、反坐标方位角 直线1-2 :点1是起点,点2是终点。

α12—正坐标方位角; α21—反坐标方位角。

α21α12
x
y o x
x 12 1802112-=αα 180±=正反αα所以一条直线的正、反
坐标方位角互差180º。

第三节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