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实意义

说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实意义

说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实意义
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根据决定,个人所得税法作了如下修改:个税工薪所得费用减除标准(即起征点)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税率为3%至45%,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

上述决定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这次个税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个税改革在惠民的道路上,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大步。

个人工薪所得费用标减除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纳税人纳税负担普遍减轻,体现了国家对因物价上涨等因素造成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一个补偿。

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经过调整以后,由目前的约28%下降到约7.7%,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

这就意味着,经过调整,约6000万人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只剩下约2400万人继续缴税。

此次个税法修改是三次修改以来首次修改税率表,由原来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减少为7级超额累进,将最低档税率由5%降低到3%。

通过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使绝大部分的工薪所得纳税人在享受提高减除费用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减轻税负。

这次个税法修改的重点是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

起征点调整,使得国家全年税收减少1600亿左右,约6000万之前须纳个税的人无需再缴纳,意味着这些群体的生活负担将进一步减轻,这是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务实措施。

它将直接保证民众的收入增加,从而对推动内需的活跃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次修改个税法将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一,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

第二,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第三,减轻了个体工商户和承包承租经营者的税收负担。

第四,方便了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纳税申报。

此次个税法的修改起到了两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收入分配公平角度看,可以降低低收入者或者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提高他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

其次,当中低收入者实际可支配收入提高后,可以增加消费,拉动内需。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共同富裕”的今天,我国人大与时俱进地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修改、制定公平科学的个人所得税法,是对广大民意的积极回应,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地贯彻落实,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分配观。

它有利于从个人所得税征管层面有效调节社会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的利益矛盾,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进行良性的利益博弈,形成均衡的利益格局;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鼓励公民诚实劳动,促进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