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尔斯正义原则解读

罗尔斯正义原则解读

东岳论丛 Ap r.,2009Vol.30No.4 2009年4月(第30卷/第4期)(Dong Yue Tribune)哲学研究罗尔斯正义原则解读高瑞鹏(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经法系,山东聊城252000) [摘 要]《正义论》一书集罗尔斯思想之大成,是罗尔斯对其一贯思想所做的一种体系化的努力。

该书集中阐述了其作为公平的正义理念,设计并证明了两个可供选择的用于基本制度安排的正义原则。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原则;公平正义[中图分类号]B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9)04-0139-04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该书从公平正义入手,全面系统而深刻地论证了自由与公平、个人与国家、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问题,力图为现代西方社会重建“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即“我的目标是要确立一种正义论,以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对象,来替换那些长期支配着我们的哲学传统的理论”①。

这种“正义论”以“作为公平的正义”或“正义即公平”为旨归。

一、作为公平正义的实质罗尔斯认为正义的核心就是平等,在他看来“正义即公平”。

具体来说,“公平”是指社会权利、利益的公平分配,说明正义的要义是公平,这种公平又联系于人们所说的“公平游戏、公平竞争、公平交易”中的公平。

罗尔斯实际上把人们选择正义原则的活动看成一种“总值非零”的合作游戏,个人就是这种游戏中的游戏者,旨在达到一种全体一致的协议。

在罗尔斯看来,两个正义原则就是这样一种协议,就是这一游戏的结果。

据此,罗尔斯认为自己已经寻找到一种合理的联系个人与共同目标的方式,并且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说服力,即使你们是追求自己利益的个人,只要你们有理性,按照合理的规则推理,你们就能达到这样一个普遍同意并具有实质内容的道德原则。

罗尔斯的正义理念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正义原则上,其对于正义原则的一般表述是:“所有的社会价值———自由与机会、收入和财富、以及自尊的基础都应平等地分配,除非任何价值的不平等分配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②。

以上正义观可以具体分解为两个层面的涵义,亦即他的两个著名的正义原则,“正义的第一个原则: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权利去享有与人人享有的类似的自由体系相一致的最广泛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权利体系”。

“正义的第二个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它们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符合正义的储蓄原则,以及在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官职和职务联系起来”③。

以上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可以概括为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和差别原则的结合。

为了使正义原则间的内在冲突与两个正义原则相配套,罗尔斯还提出了两个优先规则:“第一个优先规则(即自由的优先性),两个正义原则应以词典式次序排列。

因此自由只能是为了自由的缘故而被限制。

这有两种情况,一种不够广泛的自由必须加强由所有人分享的完整的自由体系,一种不够平等的自由必须可以为那些拥有较少自由的公民所接受。

第二个优先规则(即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第二正义原则以一种词典式次序优先于效率原则和最大限度追求利益总额的原则,公平的机会优先于差别原则。

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机会的不平等必须扩展那些机会较少者的机会,一种过高的储存率必须最终减轻承受这一重负的人们的负担”④。

仔细考察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其要义无非是诉求平等地分配社会领域内的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个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作者简介]高瑞鹏,女,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经法系讲师。

931东岳论丛 Ap r.,2009Vol.30No.4 2009年4月(第30卷/第4期)(Dong Yue Tribune)便无从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

从罗尔斯的正义安排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他对最少受惠的一种偏爱,并寄希望于用一种形式上的不平等来代替事实上的不平等,从而达到事实平等的目的。

无疑,罗尔斯的思想存有一种平等主义的倾向。

追溯政治思想史,“如果说卢梭为了道德而寻求平等的结果,穆勒为了功利的目的而寻求符合一个利益比例的平等代表制,罗尔斯则是希望为了公平的理由而确立平等的优先地位”⑤。

何谓正义?对于这个问题,罗尔斯断言,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不能称之为正义,因为这一判断的代价可能是对少数人的不正义。

罗尔斯另辟蹊径,提出“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简言之,平等才是正义的基础。

二、公平正义的伦理意蕴“正义”一词的使用由来已久。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它主要用于人的行为,然而,在近现代的西方思想家那里,“正义”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专门用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被看作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罗尔斯则更明确地指出,在他的正义论中,正义的对象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用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划分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的主要制度。

他认为“人们的不同生活前景受到政治体制和一般的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也受到人们出生伊始所具有的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自然禀赋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然而这种不平等却是个人无法自我选择的。

”为此,罗尔斯通过进一步概括洛克、卢梭、康德为代表的契约论,使之上升到更高的抽象水平上,提出了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

罗尔斯认为,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并不能完全排除对直觉的依赖,但他试图从几个方面来限制直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一种词典式序列来正视两个原则孰先孰后的优先性问题。

他认为:第一原则优先于第二原则,第二原则中的公平机会又优先于差别原则,只有在充分满足了前一原则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后一原则,这样,就有了两个优先规则。

实际上,在两个优先的后面还蕴含着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优先,即正当对善的优先。

正当与善这两个概念可以说是伦理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伦理学的一个主要问题,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目的论与义务论两大流派的分野就与此有关。

目的论认为善是独立于正当的,是更优先的,是我们据以判断事物正当与否的根本标准;正当则依赖于善,是最大限度增加善或符合善的东西,而根据对善的不同解释,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目的论,如功利主义、快乐主义、至善论等等。

义务论则与目的论相反,认为正当是独立于善的,是更优先的,康德就是义务论的一个突出代表。

“罗尔斯认为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也是一种非目的论意义上的义务论,同样强调正当对善的独立性和优先性,这在两个优先规则中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⑥。

罗尔斯伦理思想是以权利为基础、以正义为核心、以保障个体的自由和权利为根本的,总体上可归结为一种权利伦理学,这种权利伦理学把社会基本结构或社会制度的正义性问题作为其理论研究的主题,旨在为社会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提供伦理根据和伦理辩护,进而为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障与实现提供更为有力的制度伦理基础。

罗尔斯认为,唯一的可能是如何求得所有作为社会公民之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公正保障,即惟有一种公平正义的社会伦理原则才可能为所有个人接受。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基于权利”的个体伦理学主题逻辑地转换为“公平正义”的社会伦理主题。

罗尔斯的伦理思想是一种权利论、道义论伦理思想,它与康德的义务论、道义论伦理有共同点:二者都具有自由主义性质,并分享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即为个人自由和权利进行伦理辩护,为自由理念寻求坚实的伦理根据。

但是,罗尔斯权利伦理本质上有别于康德义务论伦理。

事实上,对康德义务论伦理的批判和解构,恰恰构成罗尔斯权利论伦理的最重要主题之一。

如果说《正义论》所假定的与公平的正义相联系的秩序良好的社会是一种非现实的理念,它的所有公民都是基于某种完备性的学说来认可公平的正义观念的。

“公平的正义”观念被发展为一种优于功利主义的选择性的系统正义解释,“这种契约论的观点最切近于我们所考虑的正义判断,并构成一个民主社会的最恰当的道德基础”⑦。

罗尔斯认为,以公平即正义为指导的社会是稳定的,因为道德心理学表明,社会成员们总是希望获得和维护一个共同的和广泛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一个自由政体容许各种不相容的宗教和道德学说,而它的稳定性就在于“公平即正义”这一政治理论。

罗尔斯宣称,基于社会契约论所建立起来的“公平正义”的伦理理念是可以普遍化的。

他认为“这种正义观念将指导各民族的行为趋向另一方向,趋向为其共同利益而考虑的普遍制度的规划。

”“如同自由社会中的公民应尊重他人的完备性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及道德学说,只要他们与一种合理的政治正义观念相和谐;自由社会同样应尊重其他由完备性学说所组成的社会,只要它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满足某一些条件,从而使该社会遵循一种合理的万民法”⑧。

041罗尔斯正义原则解读三、公平正义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启示罗尔斯正义论的最大特点是对“最少受惠者”的偏爱。

一般的分配正义论总是强调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或机会平等,罗尔斯则从最少受惠者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的不平等。

在罗尔斯看来,社会分配向最少受惠者倾斜是每一个理智的人处在“在知之幕”中都会选择的原则,因为个人的命运带有偶然性,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少受惠者的一员。

罗尔斯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收入的分配受社会偶然性和自然偶然性的影响,作为公平的正义要求以机会平等原则消除竞争起点的不平等,同时,通过差别原则把结果的不平等保持在合理的限度。

“民主的解释是通过结合机会以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达到的。

”这一原则通过挑选一种特殊地位消除了效率原则的不确定性。

基本结构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将通过这一地位来判断。

我们假定存在着平等的自由和公平机会所要求的制度结构,那么,当境遇较好者的较高期望是作为提高最少受惠者的期望计划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时,它们才是公正的。

在此直觉的观念是:社会结构并不规定和保障那些境遇较好者的较好前景,除非这样做适合那些较不幸运者的利益⑨。

以差别原则来补充机会平等原则是罗尔斯对分配正义理论的最大贡献。

罗尔斯在经济权利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正义优先于效率。

在一般情况下,差别原则与效率原则是相容的。

但是,当两者矛盾时,罗尔斯倾向于正义优先于效率:“如果社会基本结构是不正义的,这些原则将允许做一些可能降低状况较好者的预期的变更,因此,如果效率原则意味着只有改善所有人前景的改变才是允许的,那么民主原则就和效率原则不一致了。

正义是优先于效率的,要求某些在这种意义上并非有效率的改变。

”⑩效率原则在“公平的正义”中处于从属地位。

即使牺牲某些效率能提高社会最不利者的利益,也是应该的。

假定有两种备选方案:一个方案是给予企业家以更高报酬以激励他提高生产效率,但结果可能会使收入最低者的境遇恶化;一个方案是给予企业家的报酬低于前一种方案,但不改变低收入者的收入或使他们收入有所提高,但社会绝对产出水平比前一方案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