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公平的正义(Justice as fairness)
一:背景之一:了解古典正义理论
Plato:灵魂与城邦的类比
Aristotle: 广义的正义【合法性】和狭义的(分配)正义【按贡献平等分配】
二:背景二:当代理论背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制度安排的标准是效用最大化
其缺陷:人际差异不受尊重,可能伤害个体
三:罗尔斯简介(1921-2002):
主要著作
《正义论》
《政治自由主义》
《万民法》
其它作品
四:公平的正义的基本理念:
1、契约理论:
虚拟的缔结正义原则;
正义的主题:社会的制度安排;如何划分社会合作的利益与负担,分配权利与义务。
2、特征条件:原初状况(Original position)
社会作为合作体系
理性人【rational agent】假设
匿名性:无知之幕:缔约者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无法从特定利益立场提出主张,有此得出的正义可谓“公平的正义(Justice as fairness)”。
3、选项和选择的理由:
两个主要选项:a. 功利主义;b.正义两原则
缔约者的策略:最大最小化原则导致选择“正义两原则”。
五:正义两原则及其重要性
1. 表述:
第一原则【平等的自由原则】:每个人都应享有与人人享有的一种类似的自由权相一致的最广泛的、全面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权的平等权利。
第二原则【差异原则】,对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这种不平等既(a)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又(b)按照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使之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
其中第一原则优先于第二原则。
2. 重要性:
表达了现代政治的两大诉求:自由和平等,并安排了有理据的平衡。
六:一个康德式的诠释
为何自由原则优先于(经济)平等?基于康德的自由观念。
注重“自由而平等的人”这一理念对自由原则及其优先性的辩护。
人是平等的,因为他们“具有最低限度的道德能力,能从事稳定的社会合作,并作为平等的公民参与社会生活”;人是自由的,因为他们“具有形成、修正和合理追求善观念的道德能力”并且他们把自己看作是正当要求的自证根源(self-authenticating sources)。
这一辩护本身就刻画了自由的优先性。
罗尔斯借助“自由而平等的人”的辩护是康德式的先验论路径:它从某种标准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实践的特性出发(人具有正义感和善观念两种道德能力),推出使道德生活得以成立的原则和前提条件(平等的自由原则):唯有在平等的自由原则的框架下,公民才能实践其两种道德能力,形成合理的道德生活。
七:批评意见:
1、社群主义对个人主义的指责(Sandel等人)
2、推导的有效性:风险的问题
3、稳定性:依赖于康德式诠释:Rawls严肃看待的批评。
后期的转向:政治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