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提要: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依据企业资源状况、企业整体信息管理需求及当前技术环境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从系统目标、总体功能结构、关键功能需求、关键信息需求、开发进度等方面作出战略性安排。
本章讲述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主要工作及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和技术。
第一节系统规划的运作程序及主要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有:①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及总体功能结构。
②了解企业资源现状,估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费用,规划开发进度。
③从企业管理全局出发,规划企业运作方式及主要业务流程。
为了完成上述的系统规划工作,必须应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并按一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下面我们以某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过程为例,使读者了解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具体操作过程。
例4-1 系统规划情景案例——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青岛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青钢)杨总经理上任后发现,青钢在信息管理手段上较为落后,所有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极大部分都手工进行。
既便是有些单项业务使用了计算机,如生产经营日报的汇总打印,也极具形式化的特征(例如,生产经营日报的汇总打印实际上是管理人员手工将经营日报的各项数据计算出来后再录入计算机并打印出来而已)。
杨总与高层领导们商量以后,决定青钢拨出相应经费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杨总指派有很高协调能力的宣传部部长傅希岭组织协调这项工作的开展。
傅部长接手这项任务后第一项工作就是组建青钢信息中心,并亲自担任信息中心主任。
组建的信息中心除傅部长外,还有一位懂技术且原则性很强,能全身心投入的马副主任、熟悉计算机硬件及系统软件的小范及其同事们,共10人左右。
傅部长及马副主任接手这项工作以后,找到了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李教授,通过与李教授咨询,决定:为了使企业中上层领导对企业管理自动化有一个知识性的了解并配合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傅部长请示杨总经理后邀请李教授及其他北科大相关专家在青钢举办了针对处级以上领导的企业管理及其信息化的培训班。
这之后,北科大李教授组织北科大管理学院及信息工程学院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专家到青钢搜集青钢相关资料,了解目前的业务情况,并分别与各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面谈,以了解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范围与内容。
几周后,李教授及各位专家根据收集来的资料及对其它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了解(这之前青钢信息中心马副主任带领其中心成员曾到已有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进行过参观考察),列出了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及信息需求,并应用一些方法对各项功能进行了整理分析,得到了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并据此与计算机及网络公司初步进行了经费估算,规划了人力分配、进度计划。
最后经杨总经理同意,决定将整个系统的建设分为三期工程来完成。
第一期工程开发建设物资管理、销售管理、技术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调度、财务管理及总经理综合信息服务等7个子系统。
李教授的课题组通过几周的工作写出了《青钢管理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青钢随后组织了一次研讨会,由李教授及其他专家向青钢的各级主管领导和外请专家对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工作,做了一个详细的报告。
外请专家及青钢各级领导确认了报告的内容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与建议。
随后杨总指派青钢信息中心与北京科技大学课题组就经费与完成时间进行了谈判,最后双方同意以三百五十万元的经费及一年半的时间完成这个系统的第一期工程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这之后在北京科技大学李教授的组织下,组成了由北科大专家和青钢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合项目组开始进入了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二阶段----系统分析阶段。
从上面的情景案例中,我们了解到,为了完成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需要进行以下一些工作:(1)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来具体推动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2)对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获取他们对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工作的支持。
(3)对企业目前的任务及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并确定企业的重要信息及功能需求。
(4)从整体上规划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及初步方案。
(5)初步进行成本估算、制定时间进度计划并确定近期要完成的系统功能。
(6)与开发组签定合作协议。
其中“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及初步方案”是开发组与企业关于最终系统的初步共识,企业管理人员可由该初步方案了解未来系统是否能满足其需求及目标,该初步方案的着眼点在于描述整个系统“是什么”,而不是“如何开发”或系统内部的细节。
因此,初步方案中只描述最终产品的总体功能框架及关键信息需求,包含未来系统的交付使用、验收程序以及双方的权力与义务等。
第二节 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上一节我们通过一个情景案例描述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运作过程并总结了系统规划的主要工作,本节介绍一些用于完成系统规划的技术或方法。
一 、 关键成功因素法所谓“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 )是指在一个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一些因素或领域,这些因素或领域的状态决定着企业的运营状况,这些因素或领域称为关键成功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是企业绝对不能出差错的地方,因此这些领域是企业决策者经常关注的领域,对于企业在这些领域的表现,必须不断地加以衡量并用信息表达出来,这些信息称为关键信息或重要信息。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目的是通过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确定企业运营管理的关键信息需求。
应用关键成功因素法大致可分为确定企业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确定关键信息需求三个步骤(见图4-1)。
由于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切入点是高层管理人员,因此关键成功因素法的目的是获取关键管理控制的信息需求。
图4-2是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一个应用示例。
在本例中,我们通过企业目标得到了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三个关键成功因素,即:①产品质量,②产品成本,③市场服务。
然后针对每一个关键成功因素,明确描述它们的性能指标,在上述例子中,对“产品成本”这个关键成功因素,我们了解到其指标有:原料价格,…,原料管理费用等。
最后针对每一个性能指标,确定其关键信息结构,如:原料价格(原料名称,原料类别,单价) . . .原料管理费用(原料名称,管理费用名称,费用额)。
. . .二 、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ic Set Transformation -SST )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集合,通过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变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进而得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功能需求。
图4-2关键成功因素法应用示例战略目标集转化法的实施步骤见图4-3。
图4-3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的步骤图4-4是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目标集转化法的一个应用示例。
图4-4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应用示例在该例中我们将某供销公司的企业目标集转化为其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集,从而也就明确了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功能需求。
三、企业系统规划法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是IBM公司提出的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结构化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首先对企业自上而下的识别企业目标、企业过程、相关数据类,然后自下而上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对该结构中各大部件(子系统)排序进而给出建议的开发进度规划,其具体步骤见图4-5。
在企业系统规划法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企业过程。
企业过程指的是企业逻辑上相关的一组策略或活动的集合,是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独立性较强的单元。
企业过程通过输入-处理-输出图(即Input-Process-Output ,也称IPO 图)来描述,例如,企业过程“销售合同管理”的IPO 图为:其中数据类“产品入库台帐”和“产品出库台帐”是企业过程“销售合同管理”的输入,即使用数据类。
而“销售合同”和“合同完成情况数据”是该企业过程的输出,即生成数据类。
在企业系统规划法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关键的工作是识别企业过程,因为所有其它的工作都是基于企业过程来进行的。
在图4-5所示的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所有步骤中,“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是系统规划的一项转折性工作,正是通过这一步骤我们把企业现有的管理功能依据企业过程间的信息联系,以信息联系程度为原则进行了重新规划,从而得到新的系统功能结构。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应用示例说明应用企业系统规划法确定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功能结构的方法。
图4-5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实施步骤销售合同合同完成情况数图4-6 企业过程例例4-2 应用企业系统规划法确定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功能结构例 假设我们通过分析企业目标已得到某企业的所有管理过程m i P i ,...1,=:P 1-销售合同管理 P 2-原料入库管理 P 3-原料出库管理 P 4-产品入库管理 P 5-产品出库管理 P 6-统计管理通过分析上述企业过程,我们得到每一个企业过程的IPO 图,通过归纳汇总进而得到企业的数据类n j d j ,...,1,=:d 1-销售合同 d 2-产品入库台账 d 3-合同完成情况数据 d 4-原料出库单 d 5-原料入库单 d 6-产品出库台账 d 7-原料库存价格 d 8-原料当前库存本例的目的是通过企业过程间的数据产生与使用关系,对企业过程进行聚类分析,形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为此我们可通过下列步骤来完成。
(1)建立企业过程与数据类间的使用和生成矩阵。
通过企业过程的IPO 图我们可得到企业过程与数据类间的生成矩阵c A 和使用矩阵u A 。
过程/数据类的生成矩阵c A 描述企业过程与数据间的数据生成关系,本例中有:⎪⎪⎪⎪⎪⎪⎪⎪⎭⎫⎝⎛=000000000010000000000010100010000101000000000101c A其中()j i c d j P i j i A 个数据类生成第个过程表示第1,=。
过程/数据类的使用矩阵u A 描述企业过程与数据间的数据使用关系,本例中有:⎪⎪⎪⎪⎪⎪⎪⎪⎭⎫⎝⎛=111111110000010100000001010000001000000000100010u A其中()j i u d j P i j i A 个数据类使用第个过程表示第1,=。
(2)计算企业过程间的一步可达关系矩阵G 。
企业过程i P 与企业过程j P 一步可达是指企业过程i P 产生的某一个数据类kd 被企业过程j P 直接使用了(例如图4-7中过程1P 到过程4P 一步可达,这是因为过程1P 生成的数据1d 被过程4P 直接使用形成的)。
描述企业过程间的这种一步可达关系的矩阵G 可由过程与数据类间的生成和使用矩阵A c 与A u 按下列公式计算出来:⎪⎭⎫ ⎝⎛==∧==•=∨=n j m i j k A k i A g A A G Tu c nk j i Tuc ,...,1,,...,1)),,(),((1,在本例中有:⎪⎪⎪⎪⎪⎪⎪⎪⎭⎫⎝⎛=⎪⎪⎪⎪⎪⎪⎪⎪⎪⎪⎪⎭⎫⎝⎛⎪⎪⎪⎪⎪⎪⎪⎪⎭⎫⎝⎛=000000100001100001100010100100111000100010100100100001100000100000110000100001111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10100010000101000000000101G其中1),(=j i G 表示过程i P 可一步到达过程j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