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概论
历史虚无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按照国际公约,圆明园被列强劫掠的文物理应归
还中国,回到它的原生地。但法国佳士得公司不
顾中国人民的感情,坚持拍卖圆明园流失海外文
物鼠首、兔首铜像,引起了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愤
慨,留法华人则举行抗议集会行动。中国人民高
度关注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是因为 ( )
A.它们是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能够展现世界文化
意义:发展
的内在要求;实现
。
要求 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
。
表现:文化交流中,尊重 ,理解 ,和睦 。
答案:基本特征 重要动力 民族 世界 认同 尊重 本民 族文化 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平等 差异 个性 相 处
三、文化传播与交流
1. 途径:商业贸易、
、
,总之,小到亲朋聚
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
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要“
,
”。
2.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的更替;(2)科学技术;(3)思想运动。
3.
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答案:1.(1)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 继承 发展 发展 继承 (2)批判地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2. ( 1 )社会制度 3. 教育
守旧主义和
答案:1.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历史虚无主义
2.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以
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2)坚持
、
的原则。
3.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
“
”和“
”,反对“
”和
“
”。
(2)立足于发展
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
长的
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
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 和
答上积案极:创2新.(,1努)力世铸界造优中华秀文文化化的新(辉2煌)。以ux我iu 为主 为我所用
3.(1) 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第五课
文化创新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
2. 文化创新
(1)必然性:是
的必然要求。
(2)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3)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
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
的繁荣。
(4)主体:
。
(5)要求:自觉地投身于
的伟大实践当中,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
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
,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答案:(1)兴旺发达 (2)取其精华
全面发展 去其糟粕
创造新生活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 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
,发展是
继承的
。②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 的基
础上
,在
的过程中
。
(2)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①要
()
①加强了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对话 ②维护文明
与发展模式的统一性 ③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包容
④践行了和谐世界的理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B D.①②④
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据此回答
在许多中国的民间饰物——首饰、绣晶、木雕、
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
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
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
特征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
③中华文化正成为世界性文化 ④文化是世界
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的多样性 B.它们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 C.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关乎中国人民的尊严与感情 D.这些文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1月30日发表的中西联合声明指出,要充分
发挥孔子学院和塞万提斯学院的作用,开展形式
多样的文化交流,互办“语言年”。这表明两国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 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是民族身份的重要
标志。从
和
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 民族节日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也是
的集中表达。
3. 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
的演进具
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
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
文化财富。
答案:1. 民族文化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2. 民族情感 3. 人
类文明 多样性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 地位:人类社会的
,人类文明进步的 。
样性
原因:文化是 的,文化又是
的。
尊重文化 多样性
态度:既要 本民族文化,又要 其他民族文化。
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
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答案:1.文化创新 2.(1)社会实践发展 (2)社会实践 (3)社会实践 民族文化 (4)人民群众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途径
1. 社会实践
文化发展
基本途径
文化创新
反 对
文化传播的途径。
2. 手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 、电子和 等
发展阶段。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传媒
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
的推广为标志的。
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 对待文化交流的态度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
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
地推动
走向世界。
答案:1. 人口迁徙 教育 2. 印刷 网络 印刷媒体 3. 世界各国优秀文化 中华文化
。反之,如果一
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
。
答案:(1)相对稳定性 (2)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3)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4)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2.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意义:①从民族、国家的角度看,才能
;
②从个人角度看,才能使自己
,更好地
。
(2)正确态度:“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 传统文化
(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
的文化。
(2)继承性:主要表现在
的继承、
的继承、
的
继承及
的继承。
(3)特点:传统文化具有
和
。
(4)作用: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若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
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