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理解的佛学与科学的关系----我的信仰

我理解的佛学与科学的关系----我的信仰

信阿姨:您好!首先祝您生日快乐!妈妈和爸爸到您那,希望你们一起度过快乐的一段时光。

有时我觉得,您就象我的另一个妈妈,虽然不常一起,但只要想起您,总觉得心里暖暖的。

记得九三年我在您那儿的事吗,你们给的那段温暖时光,影响了我的一生。

那时我很喜欢跟您去你们矿上的图书馆借书看,我常常想起那时的事,如果没有那段时光,也许今天我不会对生命以及生命的意义有了自己的感悟。

在那时,我曾看过一本《知道一点相对论》的书,是介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书,写得还算浅显,当时勉强能看懂。

由于这本书,我才接触了比较先进的物理学、宇宙学理论。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我是谁?我了解我自己吗?为什么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行为?当我读高中时,我就察觉到,虽然我很想努力学习,考个好成绩让母亲满意,可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控制自己去努力学习呢?为什么那么喜欢看小说、玩呢?我是谁?如果我就是我的思想,那我的思想为什么控制不了我的行为?再后来那段考学不顺,没有工作的时光,又让我对生命有了厌倦感,让我思索:我为什么一定要活着?如果生命是痛苦的,为什么我不能选择死亡?再后来,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什么人一定要遵从道德,什么是真正的道德?为什么人要受苦,苦的根源在哪里?是因为制度不好吗?怎么才能让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呢?如果有了真正的民主与自由,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带着这些问题,这二十年来,我比上学时变得爱读书了,也不停地边看书边思考。

去年十月,才在一个很偶然的机缘下,我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

刚开始妈妈听我说相信佛学的时候,她很不高兴,担心我走入歧路,变得莫名其妙,神经不正常。

快半年过去了,妈妈现在不那么担心了,听我讲对佛学的理解,也能听得进一些了。

当我说想把这些领悟和您谈谈时,她还很支持。

您是我的另一个妈妈,我也希望就此听听您的意见。

下面我就谈谈在佛学的启示下,对以上所探求问题的一些认识,希望您能指出其中不对的地方,以帮助我更好地认识生命和生命的意义。

现在的物理学已经发展到能用科学实验而不仅仅是理论去观察原子内部的粒子运动了,也能观察电子、光子等微粒的运动。

科学家们在观察中发现了波粒二象性现象的存在。

简单的说,波粒二象性意味着,构成我们这个万象世界的一切微粒,即是波,又是粒子,而且这种波是没有介质的波,就好比一个人的脸被打肿了,却没有打脸的手存在一样(无因之果,在西方古典哲学上,被称为上帝第一因)。

这种现象让科学家很费解,所以科学家们说:现在的宇宙图景,越来越显示出其本质是“精神性存在”。

对于这些费解的科学,我就不和您多说了,如果有机会,面谈吧。

下面我直接谈关于生命本质的认识。

佛陀在二千六百年前,在悟出生命的真相后,向人们指出,我们的生命,和梦一样,是不真实的存在,在万事万物的流变中,没有一件不变的事物,人因为不能认识到生命的不真实,因而在轮回中不断生灭,又因爱而起执著,而事物不断变化的本质,使人们所爱和执著的东西会改变,会失去(比如说自己爱着或曾爱自己的人现在不爱自己了,或者所爱的人死去了),而使人为此遭受痛苦。

这种说法的真实涵义是:不是我们的生命是不存在的,是虚无的;而是我们的生命只是“不是真实的存在”,这两种说法是有很大差别的。

首先要明白“真实存在”的涵义,在这里,真实存在的涵义是“其中有不变的本质”。

比如物质,人们原以为这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以前的人以为所有物质是由“不能分的、一直存在的原子”构成。

而事实真相是:不论是人的肉体,还是人的思想,还是这个宇宙,都因最小单位的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而验证了佛陀二千六百年前所指出的生命的本质、事物的本质的“空性”。

要想明白外在世界及内在世界(思想)的“空性”,明白没有一个不变的灵魂,就必须了解人的思想的运作机制。

人作为生物,其思想的生物运动就是复杂的神经运动,这个精密庞大的神经网络,让人象一个极端高级的生物机器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将外部世界的现象统一转换成生物电流脉冲传递到大脑的神经识别系统,再通过大脑的最高控制系统让人作出种种行为,而这个最高控制系统并非象我们想的那样是受我们自身所控制的。

科幻大片《未来战警》、《阿凡达》描述,人们有一天发明出了这样的代替机器人,将它在外在世界的所有感觉: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等等感受,直接通过无线电远距离传输(就象现在的手机一样)到接收器,然后将所接受到的信号转换成生物电流脉冲直接输入到某个躺着的“真正的人”的脑神经识别系统,这个“真正的人”就会“真切地活在代理机器人所生活的外在世界里”,并将新的脑指令通过远距离传输,控制代理机器人的行为,就象我们生活在这个“真切的世界里”一样。

这些科幻电影,是建立在对人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

这样的科学研究结果,同样验证了佛陀在二千六百年前所指出的事实:“人所活着经历的,是一切感觉、认识的信息的合成,并不存在脱离内在与外在世界的单独的思想存在(六根生六识)”,现在脑科学研究结果,让我们可以较为容易地理解佛陀的理论了。

这些认识意味着:我们并不能真切的触摸到这个世界,我们大脑所读到的世界,是由我们的感觉器官将感觉转换成我们的大脑能识别的生物电流脉冲再读到的信息,在识别外在信息的过程中,受不同人的基因(即数量巨大的信息群)影响,同一种东西,有不同的感受,同是汽油,有人觉得是香的,有人觉得是臭的。

这些认识进一步意味着:并没有一个真切的外在世界和人的思想世界,外在的世界只是信息的展开,人的思想只是对信息的读取和识别,人的行为只是对所读取信息在最高控制系统运行后新信息的运作----按此人的天生习性(基因信息)、后天影响(外在世界信息的影响),再发出新的生物电流脉冲并传递到每个运动神经,让我们说所说,行所行。

这就意味着,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就象我们所玩的电脑网络游戏一样,是个程序世界,并不是一个真实(有不变的某种实质性存在的东西)的世界。

这样的认识后果使我相信,二千六百年前的释迦牟尼的确了悟了生命的真谛,虽然我还不能完全明白他的说法,但我就此找到了方向。

下面谈谈“轮回”。

所谓“轮回”,并非是我们以为的那样,有一个“不变的主体”在“受”轮回,而是说,一个人的此生所经受的经历,是以前一种力量的相续。

打个比方,就象多米诺骨牌,第一块被推倒后,后面的依次倒下,后面倒下的骨牌,并不是前面任何一个骨牌,后面的骨牌之所以倒下,是因为前面骨牌一张一张所传递的力。

在人的前世今生中,是怎么传递这种相续的“力”的呢?佛陀指出,是通过极短的念头,前念接后念的传递的,其实也就是一个信息一个信息的读取、识别、反应、作出重新的信息这样的过程来一个一个相续的。

佛陀曾形象地比喻成不断流动着的水流之波,前波推起后一个波,波波相续不断。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就指这么个事。

由此,人的生死,也只是一个假象,肉体消亡了,变成了微生物的食物,思想停止了,脑电波不再有新的发射,最后一个脑电波散发在宇宙虚空中。

但那相续的力量却并没有自此消失,这股力量,按同频相吸原则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就象推动一张新骨牌一样,开始新的过程。

这个世界有守恒的东西,是能量,是不可见的能量。

整个物质世界,包括我们的肉体、思维过程,都是能量的不同状态而已,这个能量世界就是“色空世界”,能量世界的千变万化,是信息的一一展开,就象记录在胶片、U盘中的信息,用电影幕布、电视屏幕、电脑显示屏展示一样。

我们的思想、文化,也不过是信息的聚合,就象储存在U盘里的数据一样,所以今天的书也可以这样存在U盘里。

信息的存在,离不开载体,信息世界,就是“法空世界”,信息依赖能量不同状态而展开,构成这万象世界,成为“色空世界”,这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

(关于质量和能量的关系:质量和能量就是一个东西,是一个东西的两种表述。

质量就是内敛的能量,能量就是外显的质量。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质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质量。

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

”)在轮回中,忘却的是前生的记忆,就象电脑被格式化一样,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进化到现在,人脑被激活的能直接运行的内存有限,而人的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就好象电脑的内存条与CPU的关系。

所以人对自己的不幸,不必怨天尤人,“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

”而失去亲人,也不必过于悲伤,因为没有真正的生死,生死只是一个假象。

就象《007》系列电影,一部结束,下一部开始,演员换了一个又一个,可那个“冷酷多情、机智勇敢,以拯救人类为已任的007”却一直在影片中活着。

我们的生命,在一段段不同的生死中,有新的肉体,有新的历程,但有些东西却变化缓慢,比如强烈的行为习惯,心理思维定势等等,这也是为什么人一生来就个性各异的原因。

人在出生时,并不是一张白板,是带着印迹来的,这个印迹,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基因(信息群)。

而基因的展开,又会和外在世界交互作用,形成一个新生命的新历程,这就是人的一生。

所以佛学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讲“虚无”,佛陀只是让人们明白生命的真相,从而从痛苦中摆脱出来,这就象劝一个过于沉溺于角色悲惨命运而陷于痛苦不能自拨的演员一样,让他明白这只是一场戏,是假的,不必这样的痛苦。

我们的人生,也就象这样的一场戏。

明白这样的真相,我们才能真正象李泽厚所倡导的那样,去过“审美哲学人生”。

但在这样的人生戏剧中,有着一个永恒的法则,就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也就是能量只变幻存在状态,并不会消失,势能可以转会成动能,动能可以转化成电能;一个作用力发出就会有反作用力产生……在那里得到能量,就将在那里失去能量;作出一个力就会有一个反作用力-----因果报应由此产生。

按佛陀所说,这个世界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也没有边界,宇宙可以因爆炸而产生,因膨胀而消亡,但这个世界却不会结束。

按佛陀所说,如果希望象感受这个“有”、“存在着的”世界一样去真切的感受这个世界的虚拟性,就得“证悟”,这个就有些复杂了,在信中也一时半会解释不清,希望有机会再和您说吧。

妈妈有时给您打完电话,会难过地说起您又哭了,我也因此而难过。

人在世间,并非要灭情灭欲,只是不能过于陷于其中,这也就是佛家常说的“放下”了。

即使我有了今天的认识,但真在面临自己的烦恼和痛苦时,也不免“难以放下”。

“站着说话腰不疼”,所以自己的痛苦,并不会因别人的劝慰而真正减轻,让痛苦略略减轻的,是来自于劝慰的人感同身受的爱。

您的痛苦,如果不能从认识的根本上发生转变,任何劝慰都不能达到从实质上减轻您痛苦的目的。

这封长长的信,是我和您这位妈妈的心灵沟通,也是对您-----这位妈妈的爱。

希望您能了解这个远方侄女儿的思想,也希望藉此能解脱您深深的痛苦……因为农癸(化名)不同的离去方式,他一定还在受着苦,我给妈妈说了,希望您能去庙里请一本地藏菩萨本愿经,能每天为农癸念一段地藏菩萨本愿经,希望他早日解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