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其他类型泵
2、水环真空泵工作原理
3、水环真空泵特点
水环式真空泵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抽吸含有 液体的气体,由于运转中液体是在内部循环, 可以避免气体的泄漏和压缩引起的发热,因 而也适用于抽排有毒或有爆炸性的气体。水 环真空泵还具有不需要内部润滑、结构简单 紧凑、占地面积少、易于制造及维修、操作 可靠、机器寿命长等优点,在石油和化工生 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这种泵的不足是效率 很低,约为30~50/%。
第四节 流体动力作用泵
流体动力作用泵是利用一种流体的作用, 产生压力或造成真空,从而达到输送另一种 流体的目的。
一、喷射泵 二、酸蛋
一、喷射泵
高压流体 (蒸汽或液体) 以高速自喷射口 喷出,由于负压 产生抽吸作用将 低压流体吸入, 两者混合后经喉 管、张管排出。
喷射泵特点
(1)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价格低; (2)便于就地加工,安装容易,维修简单; (3)无运动部件,启闭方便,断流后无危险; (4)可以抽送污泥或其它含颗粒液体; (5)可以与离心泵联合串联工作从大口井或深
井中取水。 缺点是效率较低
喷射泵适用于允许输送流体与工作流体混 合的情况,这种泵在抽真空及制冷工艺过程 中得到应用。
二、酸蛋
被输送液体依靠重力从进口阀注入(或 真空抽入)容器,同时打开排空阀以排出空 气。输出时,关闭液体进口阀与排空阀,开 启压缩气进口阀与液体输出阀,压缩空气进 入,液体被压排出。待料液压送完毕后,关 闭压缩空气管上的阀门,打开放空管阀门, 使容器泄压,然后打开进料管上的阀门,再 次进料,如此循环输送物料。
第四章 其他类型泵
【知识目标】了解往复泵、回转泵、 漩涡泵、轴流泵和流体动力泵的典 型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应 用场合 【能力目标】掌握其他类型泵的选 型原则,能根据不同要求正确选用 不同类型的泵
第四章 其他类型泵
第一节 往复泵 第二节 回转泵 第三节 旋涡泵和轴流泵 第四节 流体动力泵
第一节 往复泵
(2)旋涡泵一般具有自吸能力,启动时不 需灌泵 。
(3)因液体在流道内混合时产生较大的冲 击损失,故其效率较低(36~38%)。
3、旋涡泵特点
(4)旋涡泵可输送含气量大于5%的介质, 不适用于输送高粘度液体和含固体颗粒 的介质 。
(5)旋涡泵不能采用出口阀调节流量, 只能采用旁路调节。 旋涡泵通常用于输送酒精、汽油、碱液 及用作小型锅炉给水泵。
单螺杆泵工作原理
3、螺杆泵特点
1)螺杆泵输送液体连续均匀、脉冲小、而且, 流量随压力的变化很小 2)螺杆泵效率高(η=80%~90%) 3)螺杆泵运转平稳、无振动、无噪音 4)螺杆泵的体积小、重量轻、占地面积小 5)螺杆螺旋面加工工艺较复杂,制造困难 6)装配精度要求高
三、水环式真空泵
从低于大气压的设备中抽吸气体所 用的机器称为真空泵。 机械式真空泵,按结构可分为往复式、 回转式(滑板式)、水环式三大类。 常用的是水环式真空泵: 1、结构 2、工作原理 3、特点
1、结构及工作原理
活塞右移,泵内容积增大, 压力降低。当压力低于 吸液管的压力时,液体 推开吸入阀进入泵体内。
活塞左移,泵内液体受 到挤压,压力逐渐增高 并顶开排出阀将液体排 出泵外,从而完成一个 工作循环。
往复泵可将液体送往高位 贮槽或压力容器。
往复泵外观图
2、往复泵的分类
往复泵的分类一般有以下几种: (1)按泵缸的型式分 (2)按工作方式分 (3)按泵缸数目分 (4)按驱动方式分
(1)按泵缸型式分
①活塞式往复泵——泵缸内有直径较大 而厚度较薄的盘状活塞。 ②柱塞式往复泵——泵缸内有直径较小 而长度则较大的柱状活塞。 ③隔膜式往复泵——依靠隔膜片的来回 振动,抽吸和排送液体。
隔膜式往复泵
隔膜式往复泵适用于输送易燃、易 爆、有毒及贵重液体,也适用于输送含 杂质的液体。有三种驱动方式: 机械传动—由往复运动的活塞杆直接动 液压传动—由活塞造成的油压推动 气动—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源。是一种 新型输送机械,也是目前国内最新颖的 一种泵类。
4 水环式真空泵——液环泵,在低真空度和低排气压力 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5旋涡泵——通过旋转的叶轮叶片对流道内液体进行三 维流动的动量交换而输送液体。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自吸能力、汽蚀性能较离心泵差、效率较差。常用于输 送易挥发的介质以及流量小,扬程要求高的场合。 6 轴流泵——液流沿轴方向流动的叶片式泵,具有大流 量、低扬程、高效区范围窄等特点。 7 流体动力泵——包括喷射泵和酸蛋,具有无泄漏优点, 主要用于输送酸、碱、有毒液体、污浊悬浮液等腐蚀性 液体。
1、单螺杆泵结构图
1输出体 2定子 3穿杠 4转子 5输入体 6方向节 7中间轴 8密封件 9密封件壳 10轴承座 11油封圈 12轴承 13隔距套 14轴承 15锁紧螺母 16. 传动轴
单螺杆泵外观
单螺杆泵内部结构
双螺杆泵结构
三螺杆泵
三螺杆泵工作示意
2、单螺杆泵工作原理
当螺杆旋转时,靠吸入室一侧的齿 槽啮合空间由小变大使吸入室容积增大、 压力降低,而将液体吸入。液体进入泵 后随螺杆旋转而作轴向移动,液体的轴 向移动相当于螺母在螺杆上的相对移动。 随着螺杆不断旋转,液体便从吸人室沿 轴向移动至排出室。
滑片泵工作原理
第三节 旋涡泵和轴流泵
一、旋涡泵
1、旋涡泵结构 2、旋涡泵工作原理 3、旋涡泵特点
1、旋涡泵结构
旋涡泵外观
2、旋涡泵工作原理
液体自吸入口进入流道和叶轮。当叶轮 旋转时,叶片间的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 向四周环形流道在流道内转动,同时跟着叶 片前进并在叶片间产生旋转运动。由于叶轮 内液体受的离心力较大,在流道内液体受的 离心力较小,两种旋转运动合成形成与叶轮 转向相同的“旋涡”。
四、滑片泵
在一圆柱形泵 壳中,装一偏心 转子,转子上开 有若干径向滑槽, 槽内放置叶片, 它可在槽中自由 滑动。
滑片泵外观
滑片泵工作原理
当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作用下,由 槽内向外滑动,与圆柱体内表面贴紧,使凹 月型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小室,小室容积随转 子旋转而变化。
垂直中心线右侧叶片与泵壳构成的空间体 积逐渐变大,压力降低抽吸气体,到最低点, 继续旋转时,空间容积逐渐缩小,气体受到 压缩,由左侧排气管排出。
2、旋涡泵工作原理
由于液体从吸人 至排出的整个过程中, 可以多次进入和流出 叶片间,每进入一次 液体的能量就增加一 次。当液体从出口排 出后,叶轮流道内形 成局部负压,液体就 不断从吸入口进入叶 轮,并重复上述运动 过程。
3、旋涡泵特点
(1)旋涡泵结构简单,扬程高,由于可使 液体多次增加能量,所以与同转速离心 泵比扬程高2~4倍。与同扬程容积泵比 尺寸要小的多。
四、滑片泵
系统及润滑系统中
作辅助油泵。
一、齿轮泵
齿轮泵是依靠齿 轮啮合空间的容 积变化输送液体。 一般用于输送润 滑油、燃料油等。
1、结构
2、工作原理
3、特点
齿轮式外观
1、齿轮泵结构
外啮合齿轮泵
1-泵体;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4-安全阀;5-调节螺母
内啮合齿轮泵
2、齿轮泵工作原理
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从动齿 轮一起旋转。当吸入室一侧的啮合齿逐 渐分开时,吸入室容积增大,压力降低, 液体被吸入泵内。吸入的液体分两路在 齿槽内被齿轮推送到排出室。由于排出 室一侧的轮齿不断啮合,使排出室容积 缩小,将液体压排出,主动齿轮和从动 齿轮不断旋传,泵就能连续吸入和排出 液体。
酸蛋的特点
没有运动部分,不易磨蚀损坏。酸蛋的 缺点是效率较低,一般是间歇操作的 。
适用于输送腐蚀性液体,广泛应用于酸、 碱、有毒液体、污浊悬浮液等的输送。 输送易燃易爆液体时,应以惰性气体 (氮气、二氧化碳)代替空气。操作效 率很低,
【本章小结】
1 往复泵——属于容积泵,由液力端和动力端组成, 流量不均匀、排出压力可无限高、流量与压力无关、 能自吸。
齿轮泵工作示意
3、齿轮泵特点
齿轮泵适宜输送粘度大的液体,流 量均匀、脉动小、工作可靠;吸人性能 好;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小、制造 成本低。但齿轮泵效率低、振动和噪音 大、易磨损、不宜输送含有杂质的悬浮 液。
二、螺杆泵
螺杆泵是依靠螺杆相互啮合空间的 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根据啮合螺杆数 目,可分为单螺杆泵、双螺杆泵、三螺 杆泵和五螺杆泵等。按螺杆轴向安装位 置还可以分为卧式和立式。 1、结构 2、工作原理 3、特点
1、理论上排出压力可以无限高 2、流量与排出压力无直接关系 3、具有干吸(或自吸)能力 4、流量不均匀 5、应用范围 :用于小流量、高扬程
第二节 回转泵
回转泵属于容积
式泵。它是依靠转 子在泵壳内旋转输
一、齿轮泵
送液体的,故又称 二、螺杆泵
转子泵。回转泵常 三、水环式真空泵
用于输送油类液体, 广泛地应用在液压
3、轴流泵分类
1、根据轴流泵轴的相对位置,可分为立 式、卧式和斜式三种; 2、根据叶片是否可调节迎角,分为固 定式、半调节式和全调节式。
通过叶片迎角的变化可以调节泵的 流量和扬程。
4、轴流泵特点
结构简单、流量大、扬程低、运转 范围宽、使用效率高。主要用于输送循 环水。
轴流泵容易发生汽蚀,应有适当的 淹没深度;它在小流量时需要较大的功 率,故应在阀门全开时启动。
2 齿轮泵——回转泵,由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泵 体、泵盖和安全阀等组成。常用外啮合齿轮泵,结构 简单、重量轻、造价低、工作可靠、具有自吸能力, 流量均匀,流量与排出压力无关,应用范围广,但效 率低、噪声和振动大、易磨损,主要作油泵。
3 螺杆泵——利用互相啮合的一根或数根螺杆来输 送液体的容积式转子泵。分单螺杆、双螺杆和三螺杆。 结构紧凑、流量及压力基本无脉动、运转平稳、寿命 长、效率高,适用的液体种类和粘度范围广。
二、轴流泵
1、轴流泵结构 2、轴流泵工作原理 3-叶轮; 3-导叶; 4-泵轴; 5-出水弯管; 6-填料密封 ; 7-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