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11 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11 课外文言文阅读
)
( 皇帝下诏书 )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
3.从这则故事中你能看出钟毓、钟会各自怎样的性格? 钟毓胆小,诚实;钟会胆大,机智。
(六)万物为师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②,夏居山之阴③,蚁壤一寸而仞④有水。”乃掘地,遂得 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 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桓公观.于厩 (2)曲木又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直木都编上了,弯曲的木材便用不上了。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①择人必须慎重。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二)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②,其母曰:“此非吾所以 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母曰:“此又 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⑤居学宫之旁。孟子乃⑥嬉为俎豆⑦揖让进退⑧之 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释】①舍:家。②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③ 贾(ɡǔ)人:商贩。④炫卖:沿街叫卖,夸耀。⑤徙:迁移。⑥乃:于是, 就。⑦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⑧揖让进退:即 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揖,作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常嬉.为墓间之事
( 游戏,玩耍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钟毓(yù)、钟会:都是人名。钟毓,字稚叔,十四岁即任 散骑侍郎。钟会,字士季,官至司徒。②魏文帝:曹丕,曹操的儿子。 ③钟繇:字元常,曾任廷尉、太傅。④浆:一种带酸味的饮料,常用以 代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钟毓、钟会稍有令誉. (2)于是敕.见
(
美名、声誉
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 很大的错误吗?
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或要用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可以学 到很多东西。)
(七)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 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 在今河北省。②阳:山南水北。③阴:山北水南。④仞:古代七尺或八 尺为一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蚁冬居.山之阳
(
同“返”,返回 )
居住
)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众皆弃去.
(
(2)破.之
(
离开 ) 击破 )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 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释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天帝使我长.百兽
(
(2)犹.百兽之畏虎也
(
做……领袖 )
好像
)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捆书自随”写出了亭林先生手不释书的特点。 我们要抓紧一切机会读书学习(任何条件、任何时间,都不妨碍我们 读书学习)。
(四)江乙对荆宣王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 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 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 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期末复习专题十一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 “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 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 施矣。”
(《管子·小问篇》) 【注释】①厩:马房。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人:养马的人。
)
(2)遂.迁居市旁
( 于是,就
)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复徙居学宫之旁。
再一次把家迁到学堂旁边。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 给你的启示。
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启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三)亭林先生手不释书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 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注]。若与平 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 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 博大,莫与抗衡与。 【注释】区域:地理环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
(2)或.颠坠崖谷
(
到……去 ) 有时 )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面对面坐着,畅饮着酒,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环 境。
3.“捆书自随”写出了亭林先生的什么特点?亭林先生的故事,在勤 学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3.这则寓言可用哪个成语概括?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狐假虎威。启示:有的坏人为了欺负好人和干坏事,总要找到一种 势力作为靠山,打着一块招牌,掩护自己,吓唬别人。善良的人们,要 学会识破这种骗术。
(五)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①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②闻之,语其父钟繇③曰:“可 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④。”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 栗,汗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