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的演变
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 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 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起神话起源说来,是一 个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 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能区分出人 类教育行为与其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
一、教育的起源
(二)心理学的教育起源论
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日常
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
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学
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 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 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 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 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把 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二、教育的发展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 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 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 全部掌握在官府。 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 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 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 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 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教育与行政合一。
一、教育的起源
劳动起源说: 主要观点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
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 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评价: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 把“金钥匙”。
二、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生产劳动者 教育公平:教育权利与机会均等,男女受教育 (内容)的不同,缘于生理差异而非等级尊卑 教育内容:生产劳动经验,生活习俗,宗教礼 仪,军事教育,艺术教育等 教育方式: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没有专门 教育场所 教育者:老者为师;长者为师
3.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4.丰富的教育内容 5.多样化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二、教育的发展
(四)现代社会的教育 特点:
⑴公共性 ⑵生产性 ⑶科学性 ⑷先导性 ⑸终身性 ⑹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⑺拓展性 ⑻变革性
二、教育的发展
(五)当代社会的教育
发展趋势:
⑴教育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的释放。 ⑵学校教育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⑶教育与社会的连接更加紧密。 ⑷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趋势都明显。 ⑸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制度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学的教育起源论
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与 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是: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 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 展;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一、教育的起源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 变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 产生的需要;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 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 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 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 与积淀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 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二、教育的发展
2、封建社会的教育
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 第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
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第二,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
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 第三,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
主。 第四,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
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第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
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二、教育的发展
古代社会的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二、教育的发展
(三)近代社会的教育
1.多元化的教育目的 2.普及性的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最早在德国出现
改革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定义: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的一门科学。 对象:教育现象 目标:揭示教育规律 定位:科学
教育学分类:
按研究对象的程度和活动内容的不同分: ①学前教育学 ②小学教育学
③中学教育学 ④高等教育学 ⑤成人教育学 按研究对象活动场域和活动方式的不同分:
一、教育的起源
以上教育起源学说大致反映了 人们认识教育起源的历史过程:从 神话起源到生物起源到心理起源, 具有一定历史的进步性。但这些学 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 力和社会原因。
一、教育的起源
(三)生产劳动的教育起源论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 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 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 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前苏联的教育 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 和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
①家庭教育学 ②学校教育学 ③社会教育学
二、教育学的作用
•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来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 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 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 抢毙了。”这个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孩子的这 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 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第二章
教育与教育学的演变
教育作为人类社
会独有的活动,总是 和人类社会的典型特 征和结构化性质相依 存。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 宗教都持有这种观点,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有 人持有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 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 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于神或 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之所以 如此,主要是受到当时人类社会起源问题上认 识水平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