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诗(精)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诗(精)

பைடு நூலகம்
(5)写了大量自传。
(五)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 (1937——1949)
1940—1943年,连续创作六部历史剧 《棠棣之花》、《屈原》、《虎符》、
《筑》(《高渐离》)、《孔雀胆》、 《南冠草》
揭露国民党制造分裂,反共卖国的投
降路线。
1944年写出史论《甲申三百年祭》
(六)建国以后(1949—1978)
(一)《女神》的写作与出版
《女》分为三辑
第一辑由诗剧《女神之再生》、《湘
累》和《棠棣之花》组成,是以现代 的想象重构古代的故事传说 第二辑是《女》的主体部分,30首诗 作,《凤凰涅磐》《炉中煤》《地球, 我的母亲!》等都乃名篇 第三辑有25首新诗。
(二)《女神》的主题内涵
1、反抗、破坏、创造的主题。
(4)组织创造社,震动了中国文坛。
(三)大革命前后 (1923——1927)
(四)流亡日本时期 (1928——1937)
1、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研 究中国古代社会。 2 、从事古文字研究,精研了古文 字和青铜器铭文字。
(3)帮助“左联”在 日本的东京分会,办 刊物,写文章。 (4)翻译了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 等经典著作。
3、爱国主义的主题
《炉中煤》、《凤凰
涅磐》、《女神之再 生》 。
“五四”是中国现代
新型文化的青春期, 郭的爱国也表现为对 “青春中国”、“新 中国”的向往与追求。
4、《女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是“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 的自我形象。 (2)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 精神的新人形象。 (3)是一个热烈执着地追求美好理想 和个性解放,充满着历史乐观主义精 神的现代人。 ( 4 )抒情主人公已越出了“祖国意 识”,有了“人类意识”。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
中,希望花开早……”
《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胡适(1891一1962),原名胡洪〔马辛〕,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 美 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 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 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 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 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 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
1、历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 席、1—5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2、作品——诗集:《新华颂》、《百 花齐放》、《骆驼集》等。
剧本:《蔡文姬》、《武则天》
学术著作:《李白与杜甫》等
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女神》
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
最重要的诗集之一。
受到“五四”狂飙突
进的时代精神的感召, 同时又反映了狂飙突 进的“五四”时代精 神。
“威权”坐在山顶上,
指挥一班铁索锁着的奴隶替他开矿。 他说:“你们谁敢倔强?
我要把你们怎么样就怎么样!”
奴隶们做了一万年的工, 头颈上的铁索渐渐的磨断了。 他们说:“等到铁索断时, 我们要造反了!” 奴隶们同心合力, 一锄一锄的掘到山脚底。
山脚底挖空了,
(1)“反抗”,源自人的解放与觉醒; “破坏”,基于现实的黑暗、冷酷、 腥秽;“创造”,是人类得以前行 的动因。 (2)“五四”精神:怀疑、批判、反 抗、破坏、创造。 ( 3 )《凤凰涅磐 》、《女神之再生》 集中表现了上述主题。
2、“泛神论”的主题
“一切的一”中的“一”,指大自然
普泛的本体(神); “一的一切”中的“一切”,指由 “一”的本体衍生出的自然万物。 “一切的一”与“一的一切”,这是 一种一切都融为一体,生命与万物物 我无间的大和谐境界。(自我、自然 与神三个元素融为一体)
1、胡适《谈新诗》 “以文入诗”,“作诗如作文” 2、胡适的新诗实践
《尝试集》
中国新文学史上最
早的新诗集
1920 年 3 月上海亚东
图书馆出版
3、 体裁特点
(1)以白话入诗。 (2)句式不限长短。 (3)声调不拘平仄。 (4)用韵自由。
4、《尝》中诗歌的内容
(1)反封建——《礼》、《威权》 (2)反军阀——《你莫忘记》 ( 3 )倡自由 —— 《鸽子》、《老鸦》 (4)尚进取——《上山》 (5)人道精神——《人力车夫》
这是胡适对自己爱情生活的一声叹息。胡适
十几岁时就与江冬秀订了婚,但到美国之后, 邂逅了才情超逸的韦莲司并为之倾倒,两人 的半世情缘从此启幕,现在已不是秘密了。 这首诗写于1916年,正是胡适回国的前夕, 这首《蝴蝶》其实是一曲中西合璧的现代 “梁祝”。本来“双双飞上天”翩翩翻飞的 两只蝴蝶,因胡适母亲催胡适回家成亲,不 得不“忽飞还”一个,剩下韦莲司一个人孤 苦伶仃,望穿秋水,也真“怪可怜”——韦 莲司一生未嫁。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 X 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 Energy 能量的底总量!
郭沫若
( 一 ) 少 年 时 代 (1892—1913)
1919年改名沫若 “沫”是沫水,即大渡
河;“若”即若水,青 衣江的古名。此二河是 郭家乡的大河。
(二)留日十年 (1914—1923)
(1)更广泛地接触了外国文艺。
(2)接受了”泛神论”的思想影响,并 以之作为向旧世界宣战的武器。 (3)“五四”的影响,使他找到一个宣 泄“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的 “喷火口”和“喷火方式”。
“威权”倒撞下来, 活活的跌死!
5、《尝》的文学史意义
( 1 )展示了白话新诗从传统中蜕变
和新生的艰难历程。
( 2 )既提供了白话新诗的最初形态,
也表达了相应的诗歌观念。
多是即事感兴、即景生情之作,说
理性强,缺乏诗情和想象力,诗味
不足。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
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 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