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 按皂苷元的化学结构不同,皂苷可分为两大类,即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
2. 按极性大小的顺序,可将溶剂分为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3. 常用的亲水性的有机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
4. 苷类是指糖或糖的衍生物端基碳原子上的羟基与非糖物质脱水缩合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其中非糖物质为苷元,连接两者的化学键为苷键。
5. 苷类的结构按照苷键原子的不同可以分为氧苷、硫苷、氮苷、碳苷四类。
6. 香豆素是一类具有苯骈 -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从结构上看,是由顺式邻羟基桂皮酸分子内脱水而成的内酯。
木脂素是一类由2~4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其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木质部和树脂中。
7. 香豆素类化合物根据其母核上取代基和骈环的状况不同可非为五大类,即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异香豆素及双香豆素等类型。
8. 薄层色谱法的具体操作:制板、活化、点样、展开、显色、测量及计算R f值等五个步骤。
9. 溶剂提取法中良好溶剂的选择应遵循“相似相溶”的规律,根据溶剂的极性,被提取成分及共存的其他成分的性质来决定,同时兼顾考虑溶剂是否使用安全、易得、价廉等问题。
10. 提取受热易破坏的成分,能保持良好的浓度差的一种动态浸提方法是渗滤法;使用索氏提取器进行提取的方法是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有升华性成分的常用方法是升华法;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且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
11. 挥发油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油状液体的总称,在常温下能挥发,与水不相互溶。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概括所有异戊二烯聚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的总称。
12. 皂苷是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它的水溶液经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似肥皂样的泡沫,按照其苷元的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
13. 强心苷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生物碱是自然界中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的结构,呈碱性并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14.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和氮原子的杂化方式、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空间效应以及分子内氢键等因素有关。
15. 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主要是利用分子中酚羟基及 -吡喃酮环的性质,可与多种金属盐试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可用于鉴定。
16. 天然药物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的极性有关,溶剂可分为水、亲水性有机溶剂和亲脂性有机溶剂三种。
17. 溶剂提取法提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操作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等。
18. 萜类的主要分类法是根据分子中包含异戊二烯单位数目进行分类。
二萜由20 个碳组成。
1. 下面各组溶剂,全部是亲水性溶剂的是( A )A.甲醇、丙酮、乙醇B.乙醇、正丁醇、乙醚C.乙醚、三氯甲烷、乙醇D.乙酸乙酯、乙醇、乙醚E.正丁醇、甲醇、丙酮2. 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A )A. 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B. 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C. 石油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D. 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醚E. 正丁醇、甲醇、丙酮3. 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 B )A. 水B. 乙醇C. 乙醚D. 苯E. 三氯甲烷4. 不能以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剂的提取方法是( B )A. 回流法B. 煎煮法C. 渗滤法D. 升华法E. 连续回流法5. 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 C )A. 回流法B. 煎煮法C. 渗滤法D. 升华法E. 连续回流法3. 连续回流提取法所用的仪器名称是(D )A. 水蒸气蒸馏器B. 回流装置C. 减压蒸馏装置D. 索氏提取器E. 水蒸气发生器4. 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B )A. 密度不同B. 分配系数不同C. 移动速度不同D. 萃取常数不同E. 介电常数不同5. 欲从大分子水溶性成分中除去小分子无机盐最好采用( C )A. 沉淀法B. 盐析法C. 透析法D. 两相溶剂萃取法E. 介电常数不同6. 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B )A. 离子交换色谱B. 凝胶滤过色谱C. 聚酰胺色谱D. 硅胶色谱E. 分配色谱7. 薄层色谱的主要用途( E )A. 分离化合物B. 鉴定化合物C. 制备化合物D. 提取化合物E. 分离和鉴定化合物8. 硅胶薄层板活化最适宜温度和时间是( C )A. 100℃/ 60minB. 100~150℃/ 60minC. 100~110℃/30minD. 120~150℃/ 30minE. 100~150℃/ 30min9. 极性最弱的官能团是( C )A. 羧基B. 胺基C. 烷基D. 醚基E. 酚羟基8. 聚酰胺吸附能力最强的化合物是(C)A. OHOH B.OHC.HO OHD.OHHOE.CH39. 有效成分为内酯的化合物,欲纯化分离其杂质,可选用下列哪种方法( C )A. 乙醇沉淀法B. 盐析法C. 酸碱沉淀法D. 透析法E. 两相溶剂萃取法10. 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 B )A. 苯骈α-吡喃酮B. 对羟基桂皮酸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E. 苯骈γ-吡喃酮11.香豆素与浓度高的碱长时间加热生成的产物是(C )A. 脱水化合物B.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 脱羧基产物E. 醌式结构12. Labat反应的作用基团是( A )A. 亚甲二氧基B. 内酯环C. 芳环D. 酚羟基E. 醌式结构13. 以下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C)A. OOCOOHB.OOOHHOC.OOOHOHOH D.OOOHOHCOOHE.OOOHOHOH OH14. 下列化合物中,遇碱液立即产生红色的是( C )A. OOCOOHB.OHC. OOOHD.OE. OO r15. 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E )A. 6C-6CB. 6C-O-6CC. 6C-3CD. 6C-1C-6CE. 6C-3C-6C16. 鉴别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显色反应是( B )A. 乙酸镁反应B. 盐酸-镁粉反应C. 三氯化铁反应D. 三氯化铝反应E. 异羟肟酸反应17. 梯度萃取法分离黄酮苷元类化合物时,加减液萃取的顺序是( B )A. NaHCO 3 、NaOH 、Na 2CO 3B. NaHCO 3、Na 2CO 3、NaOHC. NaOH 、 NaHCO 3、Na 2CO 3D. Na 2CO 3、NaHCO 3、NaOHE. NaOH 、Na 2CO 3 、NaHCO 318.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C )A. B. C. OO OHO O OH OH O O OHHOD E O O HO OH OO HO19. 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5%NaHCO 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A )A. B. C. O O O H OH COOHO O OH OH O O OHOHD. E.O O OH OH O O CH 3OH20. 在黄酮化合物的醇溶液中,加入二氯氧锆甲醇液呈鲜黄色,再加入枸橼酸甲醇液,黄色不褪表示该化合物具有( A )A. C 3-OHB. C 7-OHC. C 5-OHD. C 6-OHE. C 8-OH 21.21. 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 D )A. 四萜B. 三萜C. 二萜类D. 单贴、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E. 芳香族化合物20. 提取某些含油量高,且是新鲜药材中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 A )A. 水蒸气蒸馏法B. 升华法C. 压榨法D. 浸渍法E. 渗滤法22. 挥发油经薄层展开后,欲了解挥发油的整体组成情况,常选用的显色剂是( C )A. 三氯化铁试剂B. 高锰酸钾溶液C.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D. 异羟肟酸铁试剂E. 盐酸—镁粉试剂23. 具有显著抗疟疾作用的成分是( C )A. 皂苷B. 黄酮C. 青蒿素D. 强心苷E. 香豆素24. 下列成分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不因加热而消失的是(B)A. 蛋白质B. 皂苷C. 黄酮苷D. 蒽醌苷E. 香豆素苷物25. 从水溶液中萃取皂苷最好用( C )A. 丙酮B. 乙醇C. 正丁醇D. 乙酸乙酯E. 乙醚26.甲型强心苷元与乙型强心苷元主要区别是(C )A. 甾体母核稠合方式B. C10位取代基不同C. C17位取代基不同D. C14位取代基不同E. C13位取代基不同27. 水溶性的生物碱结构大多属于( D )A. 伯胺生物碱B. 叔胺生物碱C. 仲胺生物碱D. 季胺生物碱E. 酰胺生物碱28. 碱性最强的生物碱是( A )A. 季胺类B. 哌啶类C. 吡啶类D. 吡咯类E. 苯胺类29. 碱性不同生物碱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A. 简单萃取法B. 酸提取碱沉淀法C. pH梯度萃取法D. 有机溶剂回流法E. 水蒸气蒸馏法30. 最易水解的苷是( B )A. 苦杏仁苷B. N-苷C. O-苷D. S-苷E. C-苷32. 为了获取原生苷,常用的提取方法是(A)A. 热水提取B. 冷水提取C. 乙醚提取D. 酸水提取E. 碱水提取33. 高效液相色谱的缩写符号是(D )A. GCB. MSC. TLCD. HPLCE. IR34. 最难水解的苷是( E )A. 苦杏仁苷B. N-苷C. O-苷D. S-苷E. C-苷35. 提取原生苷时应特别注意的是( A )A. 防止水解B. 选适宜的方法C. 适宜的溶剂D. 增大浓度差E. 粉碎药材36. 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C )A. 黄酮醇、黄酮醇B. 异黄酮C.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D. 查耳酮E. 花色素37. 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柱色谱是的结果是( B )A. 极性大的先流出B. 极性小的先流出C. 熔点低的先流出D. 熔点高的先流出E. 易挥发的先流出38. 构成萜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是( A )A. 异戊二烯B. 桂皮酸C. 苯环D. 碳水化合物E.苯丙素1.下列有三种黄酮类化合物,请分析其酸性强弱顺序并解释原因。
O OOH OHHO OO OHHOOHOOOH OHOH答:酸性强弱顺序:B>A>C。
原因: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与酚羟基数目及位置有关,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4′-二OH > 7-或4′-OH >一般酚OH > 5-OH 。
2.根据不同性质的化学成分,请用连线选择与其相适应的色谱分离方法。
A B C3. 实际提取工作中,不同的提取方法需要选用不同的仪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使用范围。
针对下列几种情况,请选择最佳的提取方法。
A. 浸渍法B. 渗滤法C. 煎煮法D. 回流提取法E. 连续回流提取法F. 水蒸气蒸馏法 G . 升华法1) 提取受热易破坏的成分,能保持良好的浓度差的一种动态浸提方法( 渗滤法 );2) 以水为溶剂加热提取的方法( C );3) 使用索氏提取器进行提取的方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E );4) 提取受热易破坏的成分及含多糖物质较多的天然药物的提取方法( A );5) 用有机溶剂从天然药物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的方法( D );6) 提取有升华性成分的方法( G 升华法 );7) 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且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方法( F 水蒸气蒸馏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