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癔 症ppt课件

癔 症ppt课件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癔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 症性双重或多重人格,癔症性和感觉障碍, 其他癔症形式。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关 系,病程多反复迁延。 4、排除标准:有充分根据排除器质性病变和 其他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护理
为,造成自伤或伤人的后果,所以,要讲究语言的使用。要 使语言既要有威摄力让病人听从,明白自己行为的错误之 处,又不对病人心理构成恶性刺激。 (2)病人发作时,尽可能地维持好病人周围的环境,使之 安静,避免嘈杂,减少过多人的围观,以减轻病人发作的 程度,也有利于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 (3)对住院病人,要严格控制探视。尤其是要限制可能会 对病人构成不良刺激的有关人员的探视,以利于病情的尽 快康复。 (4)对极度兴奋、躁动、强烈的情绪反应的病人要严密监 护。请示医生应用适量的镇静药。
(二)鉴别诊断 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1、癫痫大发作; 2、心因性精神障碍; 3、诈病; 4、其他疾病,癔症的失声、失聪、失语以及 肢体障碍均需与相关的器质性疾病鉴别。
五、治疗
(一)心理疗法。是治疗癔症的首要方法。 1、让病人知道所患疾病的性质,消除病人的 各种疑虑,稳定病人的,调动其主动性和 积极性,配合医生,战胜疾病。 2、引导病人认识病因,分析病因与治疗的关 系。 (二)对症治疗。包括暗示疗法、药物、理 疗等。
(2)无论在院外,还是对住院的病人,最好 能做到有专人看护。不让病人独居一室。 晚上房门要上锁。住院病人要限定其活动 范围。 (3)不在病人居住的房间内放置危险物品。 以减少不安全隐患。 (4)为病人佩戴可以表明身分的证件。以防 走失后意外发生。
六、护理
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癔症性瘫痪有关。有的癔 症病人可以出现功能性癔症性瘫痪症状。这种症 状虽无任何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但若长时间得 不到有效治疗或伴有躯体诱因时,仍可严重地影 响病人的正常活动。病人长期卧床、不能下地行 走,依赖他人料理日常生活,而导致躯体系统退 化的危险状态。有的可出现躯体并发症。如褥疮, 便秘、泌尿系感染等。力量和耐力也明显下降。 护理措施: (1)病人出现“癔瘫”时,要为病人讲清这种病症 的性质。减轻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告诉病人 只要配合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以坚定病人战 胜疾病的信心,赢得病人的合作。
六、护理
(一)癔症病人护理的预期目标 癔症发作期间,病人在监护下无伤人 及自伤行为发生。出现癔症性瘫痪时,病 人在护理下不出现肌肉萎缩及便秘、褥疮 等并发症。在接受了健康教育指导后。病 人能客观评价有身性格缺陷。或有完善人 格的愿望和行为的改变。病人家人可以清 楚地复述本病的特点、症状、护理要点等。 病人在监护下不出现“漫游症”。
六、护理
(二)癔症的护理要点: 遇到癔症发作时,保持镇定的情绪,维护好病人 及周围环境的安静是首要的。心理护理是主要的 护理措施之一。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掌握和能 很好地应用各种有关的暗示方法和技巧协助医生, 帮助病人。采用支持心理治疗方法,调动病人的 积极性,激发其对生活的热情,坚定病人战胜疾 病的信心。健康教育是重要的护理内容。目的在 于帮助病人获得较完善的人格,增强精神免疫力, 赢得良好的周围支持系统的帮助。对急症发作时 的躯体护理不容掉以轻心。要防止各种并发症的 发生。做好各种症状的对症护理。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性格特征 通常认为癔症性格有以下性格 1、情感丰富
2、暗示性高 3、自我为中心 4、富于幻想
三、临床表现
(一)癔症性精神障碍
又称分离性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类型,有以下 表现形式。 1、意识障碍(或称意识改变状态) 2、情感暴发 3、遗忘 4、神游症 5、癔症性痴呆(又称假性痴呆) 6、身份识别障碍 7、其他分离型癔症


一、概 述



癔症(bysteria)或称歇斯底里,系由于明显的心 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 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意识改 变状态等而缺乏相应的器质性基础。 症状表现:可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 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 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六、护理
(二)癔症病人的护理措施: 1、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和他人)与发作时 意识活动范围狭窄有关。癔症发作时,如突然的 情感暴发,病人可表现为哭闹、撕扯衣物、头发、 抓、咬别人等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如在癔病 的朦胧状态时,意识活动范围狭窄。所以,加强 防范措施是必要的。护理措施: (1)应明确:虽然癔症的情感暴发具有戏剧性和发 泄性的特点,但在护理上和病人接触时避免用过 激的言词刺激病人,或过分地关注病人。病人可 能会做出更加夸张的行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心理因素 常见的心理因素为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往 往使病人感到委屈、气愤、羞愧、窘迫、悲伤、 恐惧等。这些精神刺激均可直接致病,或成为第 一次发病因素。部分病人在多次发病以后可无明 显诱发因素,而可能通过触景生情、联想、或自 我暗示发病。 (二)遗传因素 Ljungberg(1957)曾研究了281例癔症病人的一亲族, 发现男性患病率为2.4%,女性为6.4%,高于一般居 民的患者。
8、癔症性精神病
三、临床表现
(二)癔症性躯体障碍 又称转换性障碍,表现为障碍与感觉障碍, 常见以下表现。 1、感觉障碍 2、癔症性失明 3、癔症性耳聋 4、癔症性抽搐 5、癔症性瘫痪 6、癔症性失声 7、其他转换型障碍(如癔症性震颤)
三、临床表现
(三)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 流行性癔症或癔症的集体发作是癔症的相似的人群中,一般历时短暂,以女 性较多见,症状可表现多样。发病 年龄多 在16-35岁之间,多数初次发作者恢复迅 速。精神症状持续时间短,易复发; 运动 症状病程长,复发少。
六、护理
2、有受伤的危险与漫游时意识障碍有关。癔 症发作时,有的病人可表现出漫游症:突 然出走,期间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这时若缺少必要的专人看护或有不安全的 环境因素,病人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 害。护理措施: (1)癔症多以门诊治疗为主。所以,让病人 及时到门诊治疗及院外护理很重要。
六、护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