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中篇.
55
三、中国伦理学的结构
礼的法则
仁的原理
修养的精神
56
中国古代宗教
57
一、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在拉丁文中有“联系”的意思,指人与 神的一种关系。 宗教最主要的特征,是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 盲目信仰和崇拜,这使得它与象征人类文明之 理性、理智是对立的。 中国远古宗教有自然崇拜和鬼魂崇拜。
21
一、伟大成就
(四)元杂剧和明清小说 元杂剧的成功宣告了戏剧、小说等叙事文学开 始成为中国文学主流,意味着文学在作者和读 者两个方面都进一步走向民间。 明清小说:“四大奇书”、“双璧”
22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1、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2、“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3、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6
五、汉语汉字承载的文化信息
1、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 为密切,词语的发源、词汇的发展、词义的系 统以及汉语的地域差异等都体现着丰厚的文化 内涵。 2、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及形体发展演变的脉 络反映出浓厚的文化信息。
7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8
一、中国古代科学伟大成就
(一)天学 1、天象记录连续性、完备 性、准确性均第一 2、天体测量时间最早,水 平最高。 3、中国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搭配计日的方法是人类历法 的开端。
9
一、中国古代科学伟大成就
(二)数学 1、十进位值制。 2、《九章算术》、圆周率 3、宋元四大数学家
10
一、中国古代科学伟大成就
(三)医学 中医学《黄帝内经》,认为健康 不仅需要身、心、社会三者的统 一,还特别强调机体与整个宇宙 大系统之间的和谐,表现出中国 先人认识能力的卓绝与系统理论 的博大精微。 中药学《本草纲目》誉为“东方 医学巨典”。
52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十)勇毅力行 孟子认为,道德信念不被利益得失动摇,必须 具有“勇”的品格。“毅”指在艰难困苦中坚 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循道德准则方面的毅 力。在此基础上要实现成圣成仁的目标,必须 “力行”。正是这种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 华民族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险为夷,自 强不息,不断前进。
58
二、道教与中国文化
道教思想渊源:鬼神崇拜、神仙方术、黄老道 道教的最终目标:得道成仙 道教对文化的影响:1、现代化学的先声;2、 对中医的影响;3、志怪小说;4、民俗
4
三、汉字的特点及其世界地位
特点: 1、作为表意文字的代表,汉字的形体和意义 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2、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属于音 节—语素文字。 3、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 面上构形的。 地位: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 字,代表着世界文字的重要发展方向。
褚遂良
41
二、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四)德识为先、才学并茂 史学家要有德、才、学、识 史德:高尚的道德、尊重事实 史才:历史编纂和文字表达能力 史学:广博的知识,深思明辨, 择善而从 史识:历史见识、眼光、胆识, 善恶必书
德 艺 双 馨
42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43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3
中国古代艺术
24
一、远古艺术
原始彩陶暗含两个艺术 法则:游目、仰观俯察
青铜纹饰两个明显的现 象:饕餮纹、人兽共生
25
二、古代门类艺术成就
(一)建筑:从日常所居的建筑中体悟宇宙和 天道,以及由这个天道所决定的儒家秩序和道 家情趣。
26
二、古代门类艺术成就
(二)雕塑: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建筑雕塑、 工艺雕塑。
27
二、古代门类艺术成就
(三)书法:篆书古雅、隶书丽姿、楷书雅正、 行书流利、草书飘逸。
28
二、古代门类艺术成就
(四)绘画 1、散点透视 2、以大观小 3、遗貌取神 4、笔、色、墨
29
二、古代门类艺术成就
(五)音乐 1、旋律为主 2、理性精神 3、节奏宣泄
30
二、古代门类艺术成就
17
中国古代文学
18
一、伟大成就
(一)诗经和楚辞 诗经:体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 实倾向,表现了干预人生、反映社会的批判意 识,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楚辞:汉代刘向等整理的楚国诗歌集,因《离 骚》是最主要篇目,故又称“骚”。其奇特的 想象和瑰丽的语言风格,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 的先河。
19
历史散文:编年体、国别体 诸子散文:语录体、对话体、专论 汉赋:恢宏气度是汉朝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 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20
一、伟大成就
(三)唐诗宋词 唐诗:体现浪漫气息和理想色彩的盛唐气象 宋词:体现中华民族委婉含蓄的审美理想。
36
一、巨大成就
(四)典章制度的渊海 唐代杜佑著成我国第一部传记历代经济、政治、 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通典》。 古代的典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十通”, 共2660卷,贯通中国几千年文物制度的历史。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 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 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2版
34
一、巨大成就
(二)贯通古今的编年史 以时间为中心,依照年月顺序记述史事。 孔子修《春秋》,体现了他的政治立场,达到 了“惩恶扬善”的目的,这就是“寓褒贬,别 善恶”的春秋笔法。这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书。
35
一、巨大成就
(三)列朝相承的纪传史 较之编年史,纪传史以人物为中心,便于考见各 类人物活动情况,且有范围更宽广的历史容量, 便于通观历史发展的复杂局面,也便于阅读。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体裁,是一部贯穿 古今的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记载了我 国3000年的历史。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 列传、十表、八书,共130篇,52万多字。
47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克己奉公 “礼”的精神本质上是 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 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 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并 服务于整体。 奉公必须克己,克尽己 私便是公,亦是天理。
48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六)修己慎独 中国人的修养学说强 调自主自律、自我超 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 整体秩序,建立道德 自我,其基本精神是 “求诸己”。 “不怨天,不尤人”
53
中华民族十大美德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 诚信知报、精忠爱国 克己奉公、修己慎独 见利思义、勤俭廉政 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54
二、中国伦理思想发展三阶段
(一)先秦-中国伦理精神孕育展开阶段。 (二)汉唐-中国伦理思想的抽象发展和大一 统、封建化阶段。 (三)宋元明清-中国伦理思想辩证综合阶段。
14
中国古代教育
15
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特色
1、大教育观,既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又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对立统一观,德智统一,教与学统一。 3、内在观,强调启发主体内在的道德功能和 自觉性。
16
二、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温故知新、学思并用 循序渐进、由博返约 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5
四、汉语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1、汉语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文化事象,是 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汉语汉字是中国文化中其他文化项的主要 载体,它记录了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代码, 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媒介,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 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中国文化对汉语汉字的发展演变也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六)戏曲
生
旦
净
丑
31
三、中国艺术整体风貌
1、内在精神:气韵生动、虚实相生 2、基本类型:阳刚与阴柔 3、最高境界:和
32
中国古代史学
33
一、巨大成就
(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 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多样的编纂形 式的有机结合,全面地、连贯的 反映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隋书· 经籍志》析史书为13类, 另“偏记小说”十品 乾隆时期《四库全书总目》史部 分为15类。
(八)勤俭廉正 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劳 节俭、廉明正直著称于 世。他们以劳动自立自 强,形成了热爱劳动、 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 优秀品质。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51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九)笃实宽厚 笃实宽厚的美德形成 中华民族精神的崇实 性和包容性,使得中 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能 够和睦相处,形成连 绵不断的民族历史和 民族活力。
49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七)见利思义 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基本 内容和合理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 统美德。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50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9
二、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二)以古为镜、经世致用 我国对历史遗产和记事写史,很注意借鉴和垂 训的作用,并且对国家治乱兴衰给以极大关注, 表现出饱满而深沉的政治情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40
二、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三)求实直书、书法不隐 我国史学家历来把秉笔直书 视为持大义、别善恶的神圣 事业和崇高美德。他们以直 书为荣,曲笔为耻,为了直 书,不畏风险,甚至不怕坐 牢、不怕杀头,表现了中国 史家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