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4月)试题(含解析)(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2020.4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座位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
(1)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
(杜甫《登楼》)(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
(张养浩《_________•潼关怀古》)(3)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一诗中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来形容乐声忽然变得高昂、激越;白居易《琵琶行》中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玉垒浮云变古今 (2).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 山坡羊 (4). 银瓶乍破水浆迸 (5). 铁骑突出刀枪鸣【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和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名句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和情景式默写相结合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
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垒、阙、瓶、浆、迸、鸣。
按要求选择。
2. 下列选项中,名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学习古代诗文,当然有很多方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B.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的一生总要有点追求,为社会、国家留下点什么。
C. 生活在大都市的我们很难想象西部山区里还有“称薪而爨,数粒乃炊”的孩子。
D. 常言说得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如果不重视眼前的事,将来必然受影响。
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艺术家、学问家从事作用于灵魂的工作,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只有与社会发展、国家前途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①文艺创作不是“一个人的风花雪月”②学术研究不是“象牙塔里的皓首穷经”③凡是伟大的作品必然是陶冶情操浸润人心的④凡有价值的成果必然是影响社会引领思想的A. ③①④②B. ④②③①C. ①③②④D. ②④①③【答案】2. D 3. C【解析】【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弄清楚诗句或名言的意思,然后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
A项,“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习武的人应该经常练习,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
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选项中指学习古代诗文应多读,使用正确。
B项,“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意思是人虽然走了,其名却让人难以忘怀,如同大雁飞去,留下其鸣之声。
比喻人的一生不能虚度,应做些有益于后人之事。
选项中说人的一生要为社会和国家做有益的事,使用正确。
C项,“称薪而爨,数粒乃炊”,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选项中用来形容山区孩子生活贫困的状况,使用正确。
D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意思是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
比喻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选项内容强调的是要重视眼前的事,故使用不正确。
答案为D项。
【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所给材料,了解大意,找到各句之间的联系,结合上下文确定答案。
本题所给句子中,①说的是“文艺创作”,③说的是“作品”,两个句子衔接紧密,应排在一起,并可确定①③的顺序。
②说的是“学术研究”,④说的是研究“成果”,两个句子应排在一起,并可确定②④的顺序。
再从横线的上文来看,上文先说的“艺术家”后说的“学问家”,故应把①③放在前面,②④放在后面,答案为C项。
【点睛】第2题以排序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握所给文段的基本内容,将所给需要排序的句子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金庸小说的武与侠新垣平①金庸辞世之后,各大媒体纷纷发文纪念,除寄托哀思外,更带有“盖棺论定....”的意味。
耐人寻味的是,许多文章的重点都强调,金庸除去武侠小说之外,还是卓越的报业大亨、政论家,以及参与起草《基本法》、与许多政要交好等事迹。
强调这些成就自然无可厚非,不过其中也隐隐有“金庸可不止是写武侠的”的言外之意。
这种潜台词彰显出,对于如何评价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金庸现象”,人们仍然感到困惑不定。
但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武侠小说的创作和流传,即便金庸其他方面的成就再翻几倍,影响力也绝达不到今天的一成。
②金庸本人在访谈中有一个说法:“武侠小说的精神是‘侠’字而不是‘武’字,‘侠’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人家主持正义。
”这段话传播很广,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以此而论,武侠是传播一种道德精神,自然于国于民有重要意义,所以武侠小说较为高雅的叫法就是“侠义小说”,而低俗的称呼是“武打小说”。
③不过对一种文学本质与功能的看法,并不会因为作家本人曾说过而更加合理。
把脱离了“武”的“侠”当成武侠的基石有很多说不过去的逻辑。
当年韩非子就说过“侠以武犯禁”,脱离了起码的武力,侠客和一般的好人、热心人的区别就不大了。
这些人自然也十分值得学习和效仿,但小说读者显然不是为了看这些。
④事实上,金庸小说中的主角,也并非都可以归为一般认知的“侠”,哪怕是有“武”的“侠”。
早期的陈家洛、郭靖等人,还多少是按侠客的形象塑造的,有许多为国为民的光彩事迹。
到了“神雕侠”杨过,虽然也有些侠义之举,但重点刻画的却是其冲突激烈、爱恨交织的个人情感生涯,后来的张无忌、令狐冲等人,虽然武功天下无敌,却也并不是“侠之大者”。
可算是大侠的萧峰,也有不少侠士绝对不应该有的杀戮之罪。
到了韦小宝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也讲义气,但和行侠仗义怎么也沾不上边。
按照陈墨等金庸学者的研究,在金庸小说发展中有着非常显著的“侠”的退隐现象。
虽然金庸作品中显然有着对侠文化的温情,但最终却走向了《堂吉诃德》式的结尾,这使得金庸小说具有了超越弘扬侠义精神这一目标的、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更深远反思。
譬如,在日月神教和左冷禅之类庞大森严的江湖势力之下,还有可能出现真正的侠客吗?⑤然而从另一方面讲,金庸以及许多人对“武”这一面的忽略也是有问题的。
金庸等人的认识可能受到时代的限制,而没有找到理解“武”的适当模式。
“武”如果只能解释为暴力,顶多是夸张的暴力,那么武侠小说自然是宣扬以暴易暴,怎么看都矮人一头。
不过今天的读者理应看得更清楚,武侠之“武”,至少在新武侠以后,事实上已经从相对写实的《水浒》式武技,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奇幻。
金庸本人所发明或发扬光大的一系列以内力为根基的“武学”——内功的运行、转移、远程攻击、防御、速度加成等等,已经远远超出了现实的基础,而成为一种奇幻的设定。
毋庸讳言,读者喜爱的首先也是这些神奇瑰丽的场面和效果,而非深层的人性与社会反思。
⑥可能会有人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稀奇,就是八九流的写手也在写,怎么没金庸的地位?因为同样是写,功力却大有不同,给人的阅读体验也天差地远。
⑦《雪山飞狐》有一段曹云奇、殷吉、阮士中三人较量轻功的描写,非常值得读。
这个桥段和主体情节没有太大关系,对轻功的描写也没有高来高去的玄虚,而是贴近常人跑步、跳高的体验,自然给人现实可信之感,而人物各自的性格、身份和钩心斗角的关系,也天衣无缝地融入了这一段轻功描写中。
⑧金庸武侠的出色之处,正在于建构出了一个想象奇崛又极具真实感的幻想世界。
这一重意义,在传统的文学批评中是经常被忽略的。
不过随着《魔戒》《冰与火之歌》等国外顶尖幻想小说的引进,我们能够并更应该从这层意义上去认识金庸武侠的内涵及其美学意义。
⑨即便金庸去世,这个幻想世界仍将存在于亿万人的脑海中,或许这才是他留给后人最重要的遗产。
(选自《南方周末》2020年11月15日,有删改)4. 第①段加点的词语“盖棺论定”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
5. 对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承接上文金庸对武侠小说精神的解释。
B. 引出下文作者对武和侠的含义的理解。
C. 强调作者本人很难干预读者理解作品。
D. 强调武侠小说的本质与功能就是侠义。
6. 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A. 金庸的巨大影响力主要源于其武侠小说的创作和流传。
B. 日月神教等势力统治下的江湖是不会出现真正的侠的。
C. 金庸所写的武侠超越了相对写实的《水浒》式的武技。
D. 金庸留给后人的遗产就是存于人们脑海中的幻想世界。
7. 第⑧段提到《魔戒》《冰与火之歌》等国外幻想小说有何作用?8. 概括作者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主要观点。
【答案】4. 对金庸和“金庸现象”作出最终评价。
5. D 6. A7. 金庸在其武侠小说里建立的幻想世界和《魔戒》《冰与火之歌》有相似之处,不是随便哪个写手都能做到的;为评价金庸小说提供一种方法(路径),有助于人们从奇幻、幻想小说的角度去认识金庸武侠的内涵和美学意义。
8. 金庸武侠小说才是金庸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金庸武侠小说的关键并不像金庸自己说的在“侠”;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在逐渐退隐(超越了弘扬侠义精神);金庸武侠小说有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有更深远的反思;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有着独具特色的东方奇幻,这才是吸引读者的地方;金庸武侠小说的出色之处在于通过真实的描写建构出了一个想象奇崛又极具真实感世界。
【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审题,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一个词语,然后仔细阅读原文,找到此词语所在位置,结合上下文来分析。
“盖棺论定”出现在文章第一段,说的是金庸去世后各大媒体发了纪念文章,对金庸做出了评价,评价的具体内容就是下文谈到的许多文章都强调金庸除武侠小说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成就和事迹,隐含有“金庸可不止是写武侠的”的意思,据此可分析出,在文中“盖棺定论”的意思是对金庸和金庸现象做出最终评价。
【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
第三段画线句子是“不过对一种文学本质与功能的看法,并不会因为作家本人曾说过而更加合理”,出现在文段的开头,上文是金庸本人对武侠精神的评价,下文是作者对武侠的解释。
可见这个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A、B两项正确。
从句子内容来看,作者说一种文学的本质,功能不会因作家本人曾说过更加合理,那是因为作品是给读者看的,作者本人很难干预读者的理解,并不是“强调武侠小说的本质与功能就是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