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第六集“山水之间”悠然自得、环游潜底,这两枚小小的邮票,在方寸之间,再现了白暨豚的美丽姿态。
这是1980年,我国邮政部门为了保护这种珍稀动物,专门发行的两枚特种邮票。
2006年,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25位专家,组成了一支科学考察队。
他们沿着长江,用高倍望远镜、声纳等先进的科学仪器,行程长达3400多公里,希望搜寻到白暨豚的踪迹。
但是,经过38天的航程之后,他们不得不遗憾地宣布,这次科学考察活动,没有发现白暨豚的身影。
白暨豚被称为“长江女神”,已经在我国的长江中生活了2000多万年,现在正慢慢地从我们的视线中消逝。
这具白暨豚的标本,似乎在向我们提问:我们的“长江女神”哪里去了?国情备忘录——山水之间滚滚长江,源远流长。
千百年来,孕育着华夏文明,哺育着中华儿女。
长江两岸亿万中国人,正在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成果。
然而,一个个意料之外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发生了。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多万元。
这一年12月,广东北江镉超标水污染,经济损失达到1亿多元。
随后相继爆发广西红水河天峨段水质污染事件、辽宁浑河抚顺段水质酚浓度超标事件。
2006年,甘肃徽县铅污染事件,300多人血铅超标。
湖南岳阳砷污染,8万多居民饮水遭到威胁。
贵州遵义磷污染,60万市民饮水告急。
2007年5月,太湖爆发蓝藻事件,威胁到近百万无锡市民的生活用水。
随后巢湖和滇池相续爆发蓝藻。
一位叫马军的环保人士,花费了几年时间,编制了一份《中国水污染地图》。
在这份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查看每一个城市、每一条河流流域的水污染情况。
首都北京,除了远郊区有一些水库、支流为二类水质外,地表各河、湖几乎全部被劣质的超五类水所覆盖。
马军:民间环保人士环境的问题已经恶化到这样一个程度,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它的话,可能我们的经济就没有办法再持续地那样发展下去,可能我们为将来埋下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
翁立达,是国内著名的水资源保护专家,长期从事长江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他编写了一本厚达270多页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这份报告被人们称为“长江的体检报告”。
翁立达: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局长每年在长江(沿岸)有将近300亿吨的污水,就通过这种方式排到长江里来,基本上一条黄河的水量,每年这么多的污水进入到我们长江。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的淮河流域流传着一首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开闸泄洪,形成了长达70公里的酱黑色污染带。
经专家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造成上亿元经济损失。
这起淮河污染事故,第一次使水污染进入政府高层视野。
解振华时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我宣布,淮河治污零点行动现在开始。
水污染已经影响了我国的居民生活、经济发展。
90%流经城市的河流受到了严重污染,70%的江河湖泊和50%的城市地下水已经遭受污染。
我国的环境问题,远不止水体污染,还面临着诸多困局。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3以上。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经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经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林都”伊春,林场可采成熟蓄积量下降了约98%。
整个大小兴安岭可采成熟蓄积量也只剩下不足10%。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
1949年以来,我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
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湖泊面积的26.3%。
大气污染严重,酸雨覆盖面积已经占到了国土面积的30%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
姚景源: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在下面有些地区我确实看到,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这个江河,我们的河流,我们的水污染,我是在60年代后期,我下乡作为一个知识青年的时候,我印象非常清楚,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喝河里边的水,可以喝江里面的水, 但是,现在,我们谁还敢再直接地饮用江河和小溪的水呀。
现在我们城里的人,我们几乎离不开桶装水,离不开瓶装水。
瓶装水桶装水,现在这行业年产值已经过亿。
我们搞经济发展我们为了什么,我们经济发展,最终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么,显然幸福生活,不能建立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之下。
世界经济发展史已经表明,各国在工业化推动下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今天,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中国,在产品行销世界的时候,同样不可避免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工业化带来的污染。
潘家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尽管我们现在的产品,在世界上是很有竞争优势,但是我们是把污染留在了国内,我们把资源消耗记在了我们中国人头上。
国家环境保护部WTO环境与贸易工作领导小组的专家曾经做出过测算:在“十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硫高、中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约占总出口额的40%,而化学需氧量高、中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4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显示,这一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曾经说过,环境保护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环保工作正处于负重爬坡阶段。
现场同期:现在就是每个项目给你们放进来走到环保那儿就不行喽这个项目不是不行我们服务态度做好一点儿没问题,但是你要说把这个原则都不要,那我当这个局长干什么。
我宁愿不当。
你什么时候跟人家说这个,人家来都不来他们这个现在在书上的东西都说不过去你说他做还能做得到你现在跟人家说这些,人家来都不来如果他真的要是不按照我们的要求建,他不来也没有问题。
因为我们的资源是唯一的,青城山只有一个那我们就退到以前这种鸡犬相闻的这种状态,这种世外桃源的状态,那就环保了,那就所有的问题都没有了。
这是发生在四川省成都都江堰市一次招商会之后的争执,起因是一个投资达3亿元、税收几千万元的秸杆处理项目想在都江堰市投资,但是在环境评价方案上不符合要求。
同期:把这个项目放走了,很可惜,很可惜我并不是不支持他,肯定要支持他。
但是如果他不能够达到环保要求,我就不敢支持了。
不支持那种不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
环评法是国家的法,不是我个人的法律。
我们坚持这个要求是国家的要求,不是我个人的要求。
这个项目最后肯定还是要落户,你不落户,我们最后这个经济咋发展我做好了我环保局长的事情,如果降低环保要求,我们这个项目可以不要邹士勇:四川省都江堰市商务局局长这个时候就觉得特别委屈,觉得这么好的项目,可不可以让它先落下来,然后先发展,然后有了问题,我们再去想办法。
再去处理。
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30多亿元的城市来说,上马税收几千万元的项目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对环境保护局局长冯劲来说,他的眼里只能容得下环境过关的项目。
冯劲:四川省都江堰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他们的意思,这个项目是个好项目,就可以,是不是变通一下,就让它简化,让它临时降低标准,但我们作为环保局长,这个是绝对不能的,如果这样做了就是不称职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全国各地都在发生着,对于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的我国来说,当发展遭遇环境保护的红灯的时候,能不能放行,就成了一个问题。
我们要参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创建于公元前256年,距离现在是2264年的历史了其实,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孰轻孰重,谁先谁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些经历,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
英国的泰晤士河曾经因为工业污染被称为欧洲的臭水沟,从1850年开始治理污染到2000年泰晤士河大马哈鱼回归,历时150年,耗资相当于约4000亿元人民币。
德国的鲁尔区曾经被称为煤钢基地,因为煤炭开采和钢铁重工业闻名于世,但是这里的高污染高排放曾经使得莱茵河被称为“德意志最脏的河流”。
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里才重焕生机。
像这样先污染后治理的例子以及西方工业国家一个个惨痛的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们。
谢国忠: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经济师中国借鉴别人走错的路,利用现代的技术,有资本的充足,中国走一条更好的道路,中国只有这样走,才能发展得比别人更好。
姚景源: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应当说,西方的工业发达国家,他们都是发展污染然后再治理。
那么,我们能不能这样做呢,我们不能这样做。
现在到了21世纪,全球都在讲环境保护。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那么作为我们中国,我们有义务保护这个地球。
我们也不能把一个恶劣的环境,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没有这个权力,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来完成我们的工业化,来使我们的经济得到增长。
而且我们现在要看到,我们已经具备这个条件。
比如说,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经济总量在去年就已经超过30万亿元。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我们再来发展,我们完全有财力,有实力。
这是第一。
第二呢,现在我们在科学技术问题上,我们也解决了这个问题。
环境保护技术现在是日新月异,我们完全可以让新的技术,来使我们处理好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关系。
环保、污染、生存质量等,这些过去在工业化字典里并不存在的词汇,如今频繁地出现在我国政府的议题中。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对环境保护做出规定。
1979年,我国第一部环境法《环境保护法(试行)》出台。
1983年,环境保护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诞生。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施行。
到2008年为止,我国共签署了50多项涉及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
1978年成立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
在1982年,成为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的环境保护局,1987年,改为独立的国家环境保护局。
1998年,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这一切,都在准确无误地表明,环境保护工作者,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了。
张大卫:河南省副省长环保局长呢王局长在这儿来这个项目这样,你知道不知道,这个项目你一点儿都不知道吗,群众举报以后,你才知道吗?环保局长就应该对此上的这些项目,它所带来的对环保的影响,心里就应该有数,这个大的项目,你们心里没数吗?这个项目的污染情况,你知道不知道,政府养猫不抓耗子,你是什么环保局长这是发生在2006年7月的一件事情。
刚刚上任一个月的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在河南汝州的一个氧化铝项目的工地上,对当地的环境保护局局长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