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潮问题及解决办法刍议
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潮问题及解决办法刍议
赵 玮, 杨霄啸, 彭松峰
用清肝 解毒胶囊对小鼠灌胃 , 进行毒 性试验 , 观察 清肝解 毒胶囊 的安全 性 , 为 临床研 究提供 依据。 方法 清肝解毒胶囊较为安全 , 可供临床研究试用。 文章编号 : 1006- 0103( 2004) 04- 0323- 02 以清
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相对 分子量大多在 1 万以下 , 而无效成分如淀粉、 多糖、 树脂等杂质的相对分子量均在 5 万以上 , 因此, 采用 截留相对分子量为 5 万以下的超滤膜, 就能够很好 地将中药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分离, 从而提高浸膏 有效成分的含量, 吸潮性也显著降低。 1 33 选择合适的辅料及其用量 辅料是药物制 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辅料对制剂 的吸潮性有明显的影响。通过筛选合适的辅料及配 比 , 可以降低或克服制剂的吸潮性。在实际生产中, 因制剂的提取和精制工艺不便改动, 通常以筛选辅 料的种类和用量来降低制剂的吸潮性。 李铜铃等[ 1] 通过实验比较了 常用辅料 的吸潮 性 , 结果乳糖 < 微晶纤维素 < 微粉硅胶 < 淀粉。虽 然微晶纤维素的吸潮性稍大于乳糖, 但加入微晶纤 维素更容易制粒, 吸潮后仍然能保持颗粒状, 故微晶 纤维素对于易吸潮的浸膏应是首选的辅料。王秀良 等[ 2] 以颗粒吸潮性、 临界相对湿度、 制粒难易程度等 为指标, 不同辅料及配方对中药喷雾干燥浸膏粉制 粒的影响, 寻求最佳的辅料及配比, 结果认为浸膏粉 - 蔗糖- 微粉硅胶 ( 50 77. 5 25 37. 5) 配方最理想, 浸膏粉不易吸潮 , 临界相对湿度较低。对于一些吸 潮性很强的浸膏, 也可采用 - 环糊精包合, 不仅可 降低吸潮性 , 还能掩盖部分苦味[ 3] 。 1 34 薄膜包衣 薄膜包衣技术可克服中药固体 制剂的吸潮问题, 现已广泛应用于片剂、 丸剂、 颗粒 剂、 胶囊剂等。衣膜可塑性好 , 包衣后重量变化小, 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抗潮性能。刘怡等 囊
华西药学杂志 W C J P S
2004, 19( 4) : 321~ 323
2
讨论
烫伤创面多为开放创面, 极易污染和生殖细菌 ,
肝、 肺等器官组织中。TGF-
可被许多游出的炎性
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 巨嗜细胞和血小板 ) 合成并释 放 , 创伤时这些细胞都将成为潜在的 TGF- 1 来源。 TGF- 共有 5 个异构体, TGF - 1 ~ 3 存在于哺乳 动物中 , 三 者有 60% ~ 80% 的同 源性。TGF 4、
1 1 吸潮性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相对湿度 ( CRH) 和吸湿百分率作为考察指标。 CRH 越低, 吸湿百分率越高, 吸潮性就越强; 反之吸潮性
作者简介 : 赵朝伟 ( 1978- ) , 男 , 正攻读中药药剂学硕士学位 , 主要从事药物新剂型及新药的研究开发。 * 通讯作者 ( Correspondent )
效, 研究解决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潮问题 , 有利于加快 中药现代化进程, 大幅提高中成药 出口创汇能力。 我们认为, 中药固体制剂防潮问题的研究是一个系 统工程, 涉及到药材的提取、 精制, 辅料的选用、 成型 技术和包装等诸多方面 , 需要多学 科的共同参与。 此外 , 中药固体制剂除了容易吸潮 , 还有其他一些常 见问题, 比如受热软化、 久置粘结等 , 还需要药学工 作者不断努力, 早日解决。
中药固体制剂主要指散剂、 胶囊剂、 颗粒剂、 片 剂、 丸剂等剂型 , 按加入原料的种类又可分为全浸膏 剂、 浸膏+ 中药粉末剂及全中药粉末剂三类, 其中以 全浸膏剂最多。吸潮问题是直接导致中药固体制剂 成型工艺困难, 制剂质量和疗效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1
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潮及解决办法
评价制剂的吸潮性 , 通常用粉体或颗粒的临界
临床上多用抗菌素治疗。随着临床各种抗生素的滥 用及耐药菌株的不断扩大 , 皮肤、 伤口疮疡采用单纯 的抗生素疗法已难以取得应有的预期效果, 而中药 对此却具有独特的优势。伤疡愈软膏是由紫草、 黄 柏、 蒲公英、 血竭、 煅石膏等组成。现代医学研究表 明: 紫草的有效成分为紫草醌类化合物 , 体外研究发 现 2. 5% 、 5. 0% 、 10% 紫草油醇溶液对多种细菌有抑 制作用, 并具抗炎、 抗变态反应 , 对皮下肉芽组织形 成具促进作用, 可明显加速创伤的愈合并提高表皮 免疫系统细胞的作用 , 加速上皮生长, 促进创伤愈合 等作用。黄柏中的小檗碱具强大的抗炎作用, 可抑 制合并症的发生。蒲公英对创面的绿脓杆菌有特别 明显的抑制作用。血竭具抗炎、 抗菌作用, 对伤口愈 合亦具明显促进作用。煅石膏具收敛、 生肌、 止痛的 作用, 还可减少伤口的 组织分泌物 , 减少炎症 的发 生。冰片外搽对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作用, 呈现局 部的温和止痛效果, 对烧伤具防腐抗感染作用。上 述配伍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 可清热解毒、 促进创面 愈合 , 减少疤痕的形成。 TGF- 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 子, 广泛存在于皮肤、 骨组织、 中枢系统、 眼、 口腔、
1
的表达来促进伤口
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潮问题及解决办法刍议
赵朝伟, 吴纯洁* , 刘克海, 黄勤挽
(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四川 成都 610075) 提要 : 吸 潮是导致中药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 而药材成分的性 质、 制 备工艺、 制剂处 方、 包 装和环境是 影
响中药固体制剂吸潮的主要因素。采用先进的提取精制工艺 , 选择合适的辅料和配比以及薄膜包衣等方法可解决吸潮问题。 关键词 : 中药 ; 固体制剂 ; 吸潮 ; 防潮 中图分类号 : R283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006- 0103( 2004) 04- 0321- 03
[ 4]
将蠲哮片薄
膜包衣后 , 发现其抗潮性有很大改善。正蠢戒毒胶 号[ 5] 浸膏粉极易吸潮, 将浸膏粉制粒、 薄膜包衣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 后而填胶囊 , 防潮性也大大增强。 1 35 料也是防止固体制剂吸潮的重要手段。中药固体制 剂的包装材料主要有玻璃、 塑料、 铝塑和纯铝复合膜 等。不同包装材料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差异很大。 从阻滞气体通透性方面看, 玻璃 > 纯铝复合膜 > 镀 铝复合膜 > 塑料。因此 , 对吸潮性强的中药固体制 剂应首选玻璃瓶包装 , 吸湿性不太强的制剂可选用 铝塑包装或塑料瓶包装。 1 36 控制环境湿度 控制环境湿度是降低制剂 吸潮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制剂的生产和贮 存过程中, 应严格控制环境湿度 , 使其低于浸膏或制 剂的临界相对湿度。
黑龙江医药 , 1999, 12( 6) : 345 蠲哮薄膜包衣片增重 及抗潮性考 察 [ J]
药 , 2002, 24( 1) : 69 薄膜包衣用 于中药浸 膏粉胶囊 剂防潮的 试 药学实践杂志 , 1999, 16( 1) :胶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华西药学杂志 W C J P S
2004, 19( 4) : 323~ 324
2
讨论
中药固体制剂吸潮后严重影响其内在质量和疗
参考文献:
[ 1] [ 2] [ 3] 李铜铃 , 贾玉蓉 不同辅料对中药冲 剂吸湿性的 影响 [ J ] 华 西药学杂志 , 1993, 8( 2) : 80 王秀良 , 向大雄 , 赵绪元 不同赋形剂及配方对中药喷雾干 燥 浸膏粉制粒的影响 [ J] 李玉萍 , 陶永梅 , 冯 翰 讨 [ J] [ 4] [ 5] 刘怡 , 龚小英 王冠清 , 任渝江 验研究 [ J] 中成药 , 2002, 24( 2) : 90 - 环糊 精对 消炎颗 粒剂抗 湿性的 探 中成
[ 1] Hakvoort T, Altun V, Van Zuijlen PP, et al . Transforming growth fac tor- beta( 1) , - beta( 2) , - bet a( 3) , basic f ibroblast growth fact or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kerat ionocytes of burn scars[ J] . Eur Cyt okine Netw, 2000, 11( 2) : 233 [ 2] Nishimura T, Nishiura T, Dexerres S, et al . Impact of burn injury on hepatic TGF- betal expression and plasma TGF- betal levels [ J] . J Trauma, 2000, 48( 1) : 3944 收稿日期 : 2004- 06
TGF- 5 分别在鸡和蛙的组织中发现。TGF - 1 能 促进上皮细胞分化增殖 , 刺激上皮细胞的运动, 诱导 FN 的产生 , 在瘢痕增生 中起重要 作用。文 献报道 TGF1
mRNA 在大鼠伤后 30 min 开始上调, 伤后
[ 1, 2]
24 h 升到正常的 9 倍 。从表 1 数 据分析, C 组 TGF - 1 mRNA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A 组, 且创面的愈 合时间短于 B 组; 与 B 组比较 , 并不能说明伤疡愈 软膏是通过增加内源性 TGF细胞增殖, 加速伤口愈合的。 参考文献:
322
华 西药学杂志
第 19 卷
越弱。休止角作为评价粉体或颗粒流动的指标 , 也 可间接反映吸潮性的强弱。 1 2 影响中药固体制剂吸潮的主要因素 1 2 1 药材成 分的性质 很多中药含 有糖类、 淀 粉、 树脂、 树胶、 黏液质、 糅质等无效成分 , 极易吸潮 , 而中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如皂苷、 强心苷等本身也 具有很强的吸潮性。因此, 提取精制时应最大限度 地保留有效成分 , 去除无效成分。但是 , 很多中药固 体制剂在制备过程中并未将这 些无效成分完 全去 除, 特别是由中药复方提取得到的浸膏, 成分复杂 , 杂质含量多, 因此, 吸潮性较强。 1 2 2 制备工艺 中药固体制剂的制备一般需经 过提取、 分离、 浓缩、 精制、 干燥和成型等环节。不同 的提取和精制方法 , 将直接影响浸膏的成分及其理 化性质 ; 而不同的干燥和成型方法也会引起制剂吸 潮性的差异, 比如喷雾干燥与 ( 减压 ) 烘干法和沸腾 制粒与湿法制粒 , 前者的辅料用量少, 吸潮性就低。 1 2 3 制剂的处方因素 当环境湿度高于药物的 临界相对湿度时, 药物就特别容易吸潮。良好的包 装材料能起到屏障作用, 阻止水分和空气的进入。 1 3 解决办法 1 3 1 采用先进的提取工艺 中药传统的提取方 法有煎煮法、 回流法、 渗滤法和浸渍法等。相当一部 分中药材经这些方法提取得到的浸膏, 杂质含量和 浸膏收得率都较高 , 吸潮性强。而采用 CO2 超临界 萃取、 微波萃取等新技术对中药的提取效率高 , 对有 效成分选择性强 , 杂质含量相对较少, 可从源头上控 制或降低浸膏制剂的吸潮性。 1 3 2 采用先进的精制工艺 水提醇沉法通过水 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交替处理, 可以保留生物碱盐类、 苷类、 氨基酸、 有机酸等有效成分 , 去除大部分蛋白 质、 淀粉、 黏液质、 油脂、 树胶和糖类成分 , 降低出膏 率, 所以经常被采用。但是, 作者经过大量 实验发 现, 用乙醇处理后的药液往往比较黏稠 , 致使成型困 难, 成品的性质也不稳定。因此制备中药固体制剂 , 应尽量避免使用该法。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是采用特殊的吸附剂 , 选择性地吸附药液中的有效部分 , 去除无效部分的 一种精制新工艺。药液经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处理后 可有效地去除大量的糖类、 无机盐、 黏液质等吸潮成 分, 提取收得率仅为原生药的 2% ~ 5% , 所 得到的 精制物有效成分高度富集, 杂质少, 性质稳定, 不易 吸潮, 有利于制备多种剂型。而膜分离之超滤技术 以其高效、 节能、 环保等特点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