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东西延伸线)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工程概况
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东西延伸线)分为西延伸线和东延伸线,工程线路全长19.5km,其中地下线长11.4km,高架线长8.1km,并在犀浦绕城高速公路外侧设红光停车场。
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东西延伸线)均位于成都市城区范围内,西延伸线起于郫县犀浦镇,止于金牛区成灌客运站,东延伸线起于龙泉驿区的经干院站,止于龙泉中心广场,工程涉及郫县、金牛区、龙泉驿区等3个行政区。
西延伸线始于郫县的犀浦站,止于三环路羊犀立交北侧的成灌客运站,并在犀浦站与成灌铁路换乘,线路长约8.7km,其中高架线及过渡段(犀浦站~西区站前)长约1.6km,地下线(西区站前~成灌客运站)长约7.1km,共设车站6座,其中高架站1座、地下站5座。
东延伸线始于经干院站,止于龙泉的龙泉东站,线路长约10.7km,其中高架线及过渡段(经干院站~龙泉站前)长约6.5km,地下线(龙泉站前~龙泉东站)长约4.2km,共设车站6座,其中高架站3座、地下站3座。
在红光设停车场1处,车辆选用地铁B型车,6辆编组,DC1500V 架空接触网供电;运营时间为早5点30分至23点30分,共运营18小时。
拟于2009年6月动工建设,2012年10月1日试运行。
本工程需永久征用土地永久用地291.09亩,施工临时租用土地361.6亩。
施工范围内拆迁房屋建筑面积58406m2。
全线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挖方量为105.15万方,红光停车场填方61.6万方,工程总的弃方为43.55万方。
工程估算总投资80.38亿元。
二、规划与产业政策符合性
成都地铁2号线连接犀浦片区、市西区、市中心CBD区、市东区、洪十片区、龙泉组团等,其建设将加速犀浦组团和龙泉驿组团与中心城区的交流,促进成都市东西向的发展,改善城市交通,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成都市经济进一步发展。
同时,西延伸线与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在犀浦同台换乘,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将于2010年5月建成通车,地铁2号线的建设将实现成都市中心城区、郫县和都江堰市便捷相连,体现了“全域成都”的规划理念,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与市域轨道交通及国家铁路网络的无缝衔接。
同时,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出具了“关于对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东西延伸线)线位、站位、车辆段、主变电站、停车场、敷设方式的函”。
本工程为成都市重大城市交通基础建设项目,因此,项目符合当前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符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成都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声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沿线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各敏感点环境噪声LAeq昼间为56.4~66.1dBA,夜间为50.1~53.8dBA,各敏感点基本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红光停车场声环境现状较好,主要是因为位于农村规划空地内,距离公路较远,受既有公路交通噪声影响很小。
本工程建成后,风亭噪声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做好高架线路两侧土地利用规划,并预留声屏障措施,高架线路噪声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报告书要求在噪声达标距离以内区域,不得新建、扩建学校、医院、居民区等敏感建筑。
合理规划地铁2号线高架线路两侧土地功能的同时,应加强建筑布局和隔声设计,保证敏感建筑室内环境能够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建议加快龙工北路的实施,并做好线路两侧土地利用控制规划。
2、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东西延伸线工程线路基本沿规划城市道路行进,沿线地段振动环境质量现状较好,随着路段道路宽度和车流量的不同有所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巿内交通以轻型、小型车为主,重型车辆少,产生的振动较小。
西延伸线除靠G213国道的敏感点执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标准外,其余15个敏感点执行“居民、文教区”标准,其建筑物外VLZ10值昼间为51.4~58.7dB, 夜间为50.2~54.9dB,均滿足相应标准要求。
东延伸线除靠近鸥鹏大道的敏感点执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标准外,其余7处敏感点执行“居民、文教区”标准,其建筑物外VLZ10值昼间为52.5~57.7dB,夜间为50.4~57.1 dB,均滿足相应标准要求。
运营期拟建地铁沿线两侧地面的环境振动Z振级将会有较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振动环境现状值较低,地铁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较大,使工程沿线环境振动值增加。
西延伸线沿线敏感点室外环境振动预测值VLZ10预测范围为64.3~81.2dB,对照相应的振动环境标准,昼间有9处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0.2~11.2dB;夜间有12个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2.0~14.2dB。
东延伸线沿线敏感点室外环境振动预测值VLZ10预测范围为66.7~77.9dB,对照相应的振动环境标准,昼间有6处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3.6~7.9dB;夜间有7个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0.2~10.9dB。
各超标敏感点主要是因为位于地铁线路区间内,行车速度快,由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影响较大。
对于超标的环境保护目标,根据不同超标量的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减振措施,并
考虑成都地铁减振措施的统一性和工程实施的可行性,本次评价建议使用轨道减振器、弹性短轨枕和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共计增加投资约4908万元。
在采取措施后,各敏感点的环境振动可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3、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运营后,其高架段列车通过时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可能会使采用天线收看的电视用户信噪比下降,收看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但在对线路两侧农村住宅拆迁后,规划新建居民住宅均将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所以地铁列车运行不会影响居民收看电视。
4、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沿线区域均位于成都市规划污水管网建设范围内,大部分区域已铺设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建成或在2010年建成,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的车站、停车场等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均有条件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并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工程运营期内产生的污水主要是停车场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评价建议生产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回用,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沿线车站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附近的城市污水管网,林家大堰站、龙泉西站、东风渠站区域管网未建成,但属于规划污水管建设范围内,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于地铁,地铁建设时同步敷设沿线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2)本工程线路走向与成都市地下水流向基本一致,局部位置可能因地铁工程导致的区内地下水水位壅高,但可以通过浅层地下水的向邻近河流排泄、垂直向上蒸发或者补给深层地下水等方式自动调节地下水水位,且区内地下水水位年变幅一般在2~5m间,地下水水位壅高值在年变幅值以内,但比洪水期导致的地下水位抬高的幅度要低一个数量级。
由此可见,工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很小。
(3)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线路方案中,东延伸线以高架桥梁方式跨越东风渠处为龙泉二水厂的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环评已提出线路优化方案,即将线路改移至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下游30m处,绕避了水源保护区,经与规划和设计单位协调,已落实线路调整方案。
5、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城市景观、噪声、振动、水、大气、固体废物及交通干扰等方面,但根据成都地铁目前施工情况来看,只要施工期严格执行《成都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暂行标准(环境和卫生)》、《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及成都市其他有关建筑施工环境管理的法规条例,按照市建委公布的《成都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文明施工(扬尘整治)技术规程》设置的围档及临时路面硬化,并将本次评价所提出的各项建议措施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做到文明施工,施工期的环境污染能够得到有效的控
制。
6、公众参与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评价单位采用了网络公示、媒体公示、座谈会、公告、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
本次调查共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140份,回收128份,回收率91.4%;公众对项目的支持率为92.2%,无所谓的占7.8%,没有反对的,公众均支持本项目建设。
四、工程的环境可行性
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东西延伸线)在落实工程环保设计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可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缓解和控制,项目建设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轨道交通1号线路
成都地铁2
号线线路走向示意图
红光停车场
地下线
高架线
西延伸线:线路始于犀浦站的西端,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高架敷设于成灌铁路高架线路之间,过犀浦站后线路继续向东南方向高架敷设,下穿铁路高架线路拐向东面的银河西路,沿银河西路南行,穿过围城路后沿天河路南行,转向与天河路相交的新港路向东南敷设,穿过银河东路,经成都外国语学校,穿过晨风路到达金牛支渠。
穿过金牛支渠后线路沿规划路继续向东南敷设至金周路,并沿金周路向东北敷设至西环铁路,过西环铁路后线路拐向信息西路,并沿信息西路敷设,穿过科兴北路、迎宾大道直至2号线一期工程起点成灌客运站。
本段线路长8.738km,其中高架线及过渡段长1.583km,地下线长7.152km,共设车站6座,其中高架站1座、地下站5座。
东延伸线:线路从2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经干院站)引出后,沿老成渝公路北侧向东行一段后穿过绕城高速,至老成渝公路北侧的龙工北路向东敷设至怡和新城,穿过怡和新城拐向龙西路,到达龙泉东终点站。
本段线路长10.75km ,其中高架线及过渡段长6.49km ,地下线长4.26km ,共设车站6座,其中高架站3座、地下站3座。
地下线
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