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城乡规划依法行政
(2)存在问题
•机构设置与城乡规划职能不适用,未体现城乡规划的“龙头”作用 •机构设置缺乏统一规范 •机构设置缺乏系统性 •城乡规划管理人员不足
2.机构权限
1.城乡规划编制权 2.城乡规划审批权 3.城乡规划修改权、调整权 4.建设项目立项参与权 5.建设用地核定权 6.用地调整权 7.建设工程审定权 8.监督检查权 9.行政处罚权
行政立法
行政执法
•建立健全城乡规划法规体系 •法规协调:“依法、从上、从新” •法规清理、修改、授权和废止
•城镇规划管理核发“一书两证”和乡村 规划管理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行政监督检查:政府层级、管理相对人 •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 •行政强制执行
四、城乡规划依法行政制度
城乡规划依法行政制度指依法对城乡规划进行编制、审批、实施、 监督的行政管理制度。
1.城乡规划编制制度
城乡规划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
基本框架
全国城镇体 系规划
省域城镇体 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 划
城市或县人 民政府所在 地镇控制性
详细规划
其他镇控制 性详细规划
编制部门
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会同 国务院有关
部门
省、自治区 人民政府
城市和镇人 民政府
城市或县人 民政府的城 乡规划主管
具体有: •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 •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城市建设年度计划; •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批准的计划投资文件 •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批准文件; •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计划批准文件。
二、城乡规划依法行政依据
2.规划依据 计划依据包括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
3.城乡规划审批制度
(2)监督检查
人大监督、公众监督、行政监督
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城乡 规划主管部门 地方人大常委或乡镇人大 代表会
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 管部门
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 改 规划实施情况
有关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 行政处罚
3.城乡规划审批制度 (3)竣工验收制度
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中最重要环节
组织审查
2.城乡规划审批制度 (2)城市总体规划审批
直辖市城 市总体规
划
省、自治区人民 政府所在地城市
总体规划
省自治区人民政 府审查
国务院审 批
国务院审批
其他城市总体 规划
省、自治区人 民政府审批
县人民政府所 在地、其他镇
总体规划
上一级人民政 府审批
2.城乡规划审批制度 (3)详细规划审批
城市或县人民政 府所在地镇控制
参考:广州市规划局职能部门设置及主要职责
参考: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外城市规划机构设置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内阁中主管城市规划工作的是国家发展部。 国家发展部下设市区重建局全权负责全国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管理(图1)。 市区重建局共有五个署,工作人员1200人,其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能如下: 城市规划署:负责战略规划(概念规划)、总体与详细规划。 保护与城市设计署:负责市区规划设计与城市保护。 发展管制署:负责规划管理和违章取缔。 土地行政署:负责土地批租、土地管理与研究、公共停车场管理。 企业发展署与项目发展署:负责测绘、工程契约与行政、人力资源、公共关系、管理与办公室服务、
3.机构职能
建设部城市规划司:
4.机构设置
主管部门: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建设部 省、自治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省、自治区建设厅 直辖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各市规划局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各市规划局 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县规划局或承担城乡规划职能的建设局
4.机构设置
①机构设置应当健全: ②加强省、自治区建设厅规划处力量 ③设市城市应设置规划局 ④县应设置规划局 ⑤市辖区应设置规划分局 ⑥建制镇应设置派出机构 ⑦规划部门应有建设监察队伍
具体了解:
城镇体系规划文件与图纸; 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文件与图纸;
二、城乡规划依法行政依据
3.法制依据 包括城乡规划主干法、城乡规划专项法和相关法, 由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法规、行政规 章和技术标准组成。
具体有: •p89
二、城乡规划依法行政依据
4.经济技术依据 包括国家有关科学技术政策、城乡建设政策、专业 技术经济规范、相关技术经济规范等。
部门
镇人民政府
基本框架
城市、镇重要地块 其他地区修建性
修建性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
乡规划
村规划
编制部门
政府编制
建设单位
乡人民政府
由行政村所在地 镇或乡人民政府
2.城乡规划审批制度 (1)城镇体系规划审批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国务院审批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审议并
附审议意见
国务院
国务院授权国务院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美国洛杉矶市都市计划处,组织庞大,共有工作人员450人。其主要职能为 规划设计、测量制图、经济社会调查、系统的资料统计,以及每周二次公 开听证会,用于协调公、私个方的意见,推行都市计划(图3)。
财务、咨询系统、综合土地使用信息系统、法律。 同时,新加坡在国家律政部下设土地局,负责全国土地权属和地政的行政管理,不参与任何开发经
营活动。土地的批租和管理工作由国家发展部的都市重建局负责。 市区重建局权利高度集中,总执行官同时兼任总规划师。并具有健全的综合协调与部门参与、公众
参与机制,以保障在管理权高度集中的同时,决策与管理的公正与合理。 为做好跨部门综合协调工作,新加坡政府设置了三个权力很大的非常设机构:总体规划委员会、发展
性详细规划
本级人民政府批 准
本级人大常委和 市政府备案
其他镇控 制性详细
规划
上一级人 民政府审
批
各类修建性详 细规划
城市、县人民 政府城乡规划 主管部门审定
2.城乡规划审批制度 (4)乡规划审批
乡规划
本级人民代表大 会审议
县人民政府审批
(5)村庄规划审批
村庄规划
村民会议或村民 代表大会讨论同
意
县人民政府审批
具体有: •《中国城市建设技术政策》 •国家在城乡规划建设方面的经济技术定额指标和经济技术 规范 •根据国家的经济技术要求编制的地区性经济技术要求文件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经济技术要求。
三、城乡规划依法行政行为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 检查行使行政权,综合指导和安排城乡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 活动,并对全过程实施监督检查的行为。
4.城乡规划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制度
违反法律规定而必须承担法律后果。违反《城乡规划法》强制性规定 和有关民事、刑事法律规定的,即构成《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法律责 任。
《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
五、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1.机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机构现状
•机构设置“上大下小” •土地规划“合二为一”
3.机构职能
1.城乡规划编制权 2.城乡规划审批权 3.城乡规划修改权、调整权 4.建设项目立项参与权 5.建设用地核定权 6.用地调整权 7.建设工程审定权 8.监督检查权 9.行政处罚权
3.机构职能
国务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研究制定全国城市发展规划,指导和管理城市规划、勘察和市政工程测 量工作 •国务院交办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审查报批工作 •参与制订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
图1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2 新加坡总体规划委员会组织结构示意图
台湾地区城市规划的行政体系
台湾地区城市规划体系包括台湾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和各部门建 设发展规划及国家公园规划,县市综合发展规划,都市规划四个层次。
根据台湾都市计划法第四条规定,都市计划的主管机关为:内政部营建署。 内政部营建署下设都市计划组负责台湾地区都市计划工作。省建设厅下设 第四科负责城市规划工作。台北市政府都市发展局、高雄市政府工务局都市 计划科负责城市规划工作。县(市)政府在工务局下设都市计划课。乡、镇及 县辖市公所在建设课下设专门都市计划人员(图4)。 台湾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和审议工作适当分离,城市规划的审议工作由各级 都市计划委员会负责。委员会由委员、技术人员、工作人员三部分组成。内 政部、省、市、县、乡、镇均设都市计划委员会。 都市计划委员会社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个一人,主任委员由内政部、各 级地方政府或乡、镇、县辖市公所首长分别兼任或可指派主管事务机关或单 位首长担任。委员十至十八人,包括主管业务机关或单位的首长;有关业务 机关或单位的首长或代表;具有专门学术经验的专家;地方热心公益人士。 各级都市计划委员会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年度预算。都市计划委员会 的主要任务是审议、研究都市计划。
•主要对建设工程是否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附图确定的内容进 行建设进行现场审核,符合要求的核发规划核实证明。
•核实不合格的或未经规划核实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6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 竣工验收资料
3.城乡规划审批制度
(4)民主监督制度
除涉及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不能公开的文件及处理情况,其余过程及 结果都应依法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管制委员会和建筑管制委员会,负责协调国家有关公共发展和私人发展的重大事项。三个机构的主席 都是市区重建局局长(总规划师),体现了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和综合职能。
总体规划委员会负责协调公共发展,其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发展管制委员会负责协调私人发展,其组织结构为: 主席:市区重建局 委员:公共工程局建筑管制署、道路交通署,环境部防污局,规划师学会,建筑师学会。 建筑管制委员会负责审查主要地段的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其组织结构为: 主席:市区重建局 委员:规划师学会的高级规划师和建筑师学会的高级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