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审计概念和审计假设

第二章审计概念和审计假设

第二章审计概念和审计假设
第二章审计概念和审计假设
第一节审计概念
第二节审计假设
第一节审计概念
一、审计的定义
1、英国会计职业团体协商委员会
“审计是被任命的审计人在履行其任务时对企业财务报表是否符合有关法定责任的独立审查,并表示意见。


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审计是独立审计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其目的是对是否公正地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表示意见。


第一节审计概念
3、美国会计学会
“审计是为了确认关于经济行为和事件的陈述与所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定有关证据,并将其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的系统过程。


4、尚德尔
审计是人们为了证实是否遵循某些标准而形成意见和判断的评价过程。

第一节审计概念
5、中国审计界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
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他、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第一节审计概念
二、审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与众不同之处。

(一)存在三方面审计关系人
任何一项审计都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它们分别是:委托人(第一关系人)、被审计人(第二关系人)和审计人(第三关系人)。

它们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审计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对被审计人进行审计,并向委托人报告审计结果。

三方面关系人的关系如前面图1-1所示。

(二)独立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组织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第三者的身份对被审计单位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独立性是审计结论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础。

审计的独立性包括组织上、人员上、工作上、经济上的独立性。

第一节审计概念
(三)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根据客观的事实作出不偏不倚、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作出公正的审计结论。

(四)权威性
审计的权威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二是有关法规的规定。

比如,《宪法》、《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交易法》等都对审计作出了规定。

? (五)风险性和责任性
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并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节审计公(假)设
一、审计假设的涵义
审计假设(Auditing Postulate),也可称作审计假定或审计公设,是对有关审计事物产生、发展与存在的一些尚未确知或无法正面论证的前提条件,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事理、合乎逻辑的推断或认定。

也就是说,审计假设所要揭示的是审计事物之前提条件,是对审计事物之前提条件所作的合乎事理、合乎逻辑的主观推断或认定。


种推断或认定构成审计推理论证的原始命题。

它与会计假设的涵义与作用相同。

第二节审计公(假)设
审计假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多变性。

审计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方式与手段,为一定的经济关系服务。

然而,社会经济环境是变
化莫测的,审计所服务的经济关系也是动荡不定的。


都将影响到审计的存在以及手段与方式使用的效果,从
而增加了审计人员的风险。

因而,如何为审计人员使用
这些方式、手段以及审计存在寻找依据,西方审计理论
界提出,要设立一套审计假设的概念。

这里所指的审计假设,实质上是面对变化不定的环境,在几种可能发生的经济环境或关系中,将最可能发生的
经济环境或关系作为使用审计方式与手段的前提条件。

这些前提条件与认定,就是审计假设。

第二节审计公(假)设
审计假设既不像自然科学中的假设那样,只是一个暂时现象,也不必像自然科学中的假设那样,需要推出结论,或用实验来进行认证。

它只不过是在可能发生的几件事中,对最可能发生的那件事的选定,以及对众多关系中某一现象的认定。

这就是审计假设与一般假设的根本区别。

第二节审计公(假)设
二、审计假设的特点
1、审计假设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性。

一方面,审计假设的提出必须以一定的经验、事实材料为基础,以一
定的科学知识为依据,因此,它所揭示的审计事物之前提条件本身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对审计事物前提条件的认定又是人们主观推断的结果,因而,审计假设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第二节审计公(假)设
2、审计假设应具明显性。

假设往往是理所当然或不证自明的命题或道理。

会计上的“会计主体
假设”显而易见是正确划分企业交易与业主活动,进而正确计量与报告企业经营成果的需要。

同样明显的是如果放弃这一假设,也就无法正确计量与报告企业经营成果。

因此,我们可以说,确立“会计主体假设”是理所当然的、是不证自明的。

审计假设也应具有这种特性。

第二节审计公(假)设
3、审计假设应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

假设本身不能是经验、事实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的逻辑关系。

假设的抽象性是指它应是在一系列经验、事实材料基础上的提炼与概括。

一般说来,假设的抽象性决定了它的普遍性;它的抽象程度越高,概念范围越广,其普遍意义也就越大。

同样,提出的审计假设也应具有高度的逻辑性与抽象性。

第二节审计公(假)设
4、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审计假设还应具备连贯性、有效性、一致性和独立性这样四个特性。

连贯性是指在整个审计理论结构中,各项假设必须首尾贯通、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有效性是指每项假设必须能推导出若干有效的论断;
一致性是指各项假设之间必须相互协调,不得相互抵触矛盾;
独立性是指各项假设应相互独立,不得为其他假设所包含或相互包含。

第二节审计公(假)设
三、审计假设研究评价
(一)莫茨和夏拉夫的八项假设
最早提出审计假设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审计学家罗伯特·莫茨与埃及的候塞因·夏拉夫,他们俩原是师生关系,都在美国伊利诺州大学教学与学习。

在他俩合著的《审计理论结构》中,提出了审计假设是存
在的,否则,就无法在审计中进行推理或作出结论。

因此,他们提出了一套审计假设,认为这套假设,是审计人员进行工作的必要前提。

这一套假设共有八项,他们是:
第二节审计公(假)设
1.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是可验证的。

2.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利害冲突。

3.送作验证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中不包括串通作弊或其他舞弊的行为。

4.令人满意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存在能排除舞弊行为的可能性。

5.运用公认会计原则将导致财务报表能公允地表达,并使财务报表反映的情况与公司的经营状况基本保持一致。

第二节审计公(假)设
6.在没有明确的证据对比下,经过检验的过去的公司业务如是真实正确,那么可以推定将来这些同样的公司业务也是真实正确。

7.在对财务数据进行审核以便表示独立意见时,审计人员应该是一个十分称职的人员。

8.独立审计人员的专业规则赋予了他们相应的责任。

对于这些审计假设,莫茨与夏拉夫指出,“这些假设既可用作审计理论的演绎基础,也可用来构建整个理论体系”。

第二节审计公(假)设
(二)汤姆·李的观点
到了七十年代,英国的汤姆·李在他1972年出版的《公司审计:概念与
实务》一书中,对审计假设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审计假设应分为三类,即合理假设、行为假设和功能假设。

作者自己认为:合理假设是对莫茨等人提出的假设的最有意义的补充,这三项假设共分为13类。

内容如下:
第二节审计公(假)设
1.合理假设
(1)一般说来,股东们所使用的法定的年度决算表,其可信性不够。

(2)强化可信性,是法定审计的主要要求。

(3)法定审计是强化可信性的最好手段。

(4)股东们无法亲自增强决算信息的可信性,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第二节审计公(假)设
2.行为假设
(5)审计人员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利害冲突并不妨碍审计的实施。

(6)法律并不限制审计人员的行为。

(7)审计人员在精神上与地位上都是独立的。

(8)审计人员有承担任务的充分技能。

(9)审计人员对其工作和意见的质量负责。

相关主题